李學麗
(太原市太航醫院婦產科 山西 太原 030062)
宮外孕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此病患者可出現停經、陰道出血及腹痛等臨床表現,在發生孕囊破裂時可發生大出血,甚至可發生生命危險或被迫接受子宮切除治療[1]。臨床實踐證實, 早發現、早治療是應對宮外孕的關鍵。在此病患者發病的早期對其進行藥物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年來,我院為未破裂型宮外孕患者聯用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54例患者均為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未破裂型宮外孕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未破裂型宮外孕的臨床診斷標準。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單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其用法是:每天肌肉注射1次,0.4mg/Kg/次,共用藥3天。為試驗組患者聯用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米非司酮的用法是:每隔12個小時服1次,每次服50mg,在服藥前后禁食2個小時,共用藥3天。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β-HCG水平的變化情況、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的時間。
治愈:經治療,患者的陰道出血及腹部疼痛等癥狀消失,其β-HCG的水平顯著降低且達到正常的范圍內,其妊娠包塊縮小或消失。好轉:經治療,患者的陰道出血及腹部疼痛等癥狀顯著緩解,其血β-HCG的水平顯著降低。無效:經治療,患者的陰道出血及腹部疼痛等癥狀無顯著改善,其β-HCG的水平未顯著降低或進一步升高,其妊娠包塊未明顯縮小,甚至在增大。治療的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9%(24/27),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4.1%(20/27)。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分析 (n/%)
在進行治療后,試驗組患者β-HCG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腹部包塊消失的時間、腹痛消失的時間及陰道出血停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β-HCG的水平及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的分析
近年來,我國宮外孕的發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宮外孕患者常可出現停經、陰道出血及腹痛等臨床表現,其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可迅速惡化,在病情較重時可因接受子宮切除治療而喪失生育能力。對宮外孕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可將其體內的胚胎組織殺死,避免其因進行手術治療而承受較大的痛苦,減輕其經濟壓力與心理壓力[2]。臨床實踐證實,宮外孕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夠確切,治療的失敗率較高[3]。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甲氨蝶呤對未發生孕囊破裂的宮外孕患者進行治療。此藥具有干擾DNA、RNA的合成、促進壞死及脫落胚胎組織的吸收[4-5]、導致胚胎死亡等作用,在治療宮外孕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證實,聯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宮外孕可發揮協同作用,使患者獲得更理想的療效[6]。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治療后,試驗組患者人絨毛促性腺激素(β-HCG)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腹部包塊消失的時間、腹痛消失的時間及陰道出血停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單用甲氨蝶呤相比,聯用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治療未破裂型宮外孕可取得更優的效果,而且起效更為迅速。
[1] 胡方慧,全啟花,梁莉,等.甲氨蝶吟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應用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4,27(2): 359-361.
[2] 周信平.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療異位妊娠50例療效觀察及護理[J]. 中國藥業,2014,11(22):94-95.
[3] 陳芳英.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療效觀察與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21):662-663.
[4] 周麗萍,冼曉慧,龔景美.甲氨蝶吟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4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7):71-72.
[5] 苗圃,石祥奎.甲氨蝶吟聯合中藥治療輸卵管妊娠臨床療效的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2,25(6):895-896.
[6] 樓麗芳.甲氨蝶嶺與米非司酮聯用治療宮外孕的效果分析及護理[J].海峽藥學,2013,25(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