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鋒
(鄂東醫療集團市中醫院內分泌風濕科 湖北 黃石 435000)
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目前,此病的病因尚未明確,但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發生感染等有密切的關系。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晨僵、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等。類風濕關節炎可分為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與臨床緩解期類風濕關節炎。與臨床緩解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相比,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晨僵持續的時間較長,發生關節疼痛、腫脹的程度較高,其治療難度也較高。近年來,我院聯用新風膠囊與自擬的中藥方劑對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98例患者均為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9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6例,其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52.43±26.21)歲。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5例,其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25歲,平均年齡為(52.48±27.3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應用新風膠囊進行治療。新風膠囊的主要成分為黃芪、薏苡仁、雷公藤、蜈蚣等,其用法是:每次服2粒,每日服2次。為研究組患者在應用新風膠囊的基礎上加用我院自擬的中藥方劑進行治療,該方劑的藥物組成和制用法為:防己30g、川芎20g、雞血藤10g、秦艽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服一劑,分早晚2次服下。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3個月后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
治愈:經治療,患者的晨僵、關節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其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對其進行血沉檢查、類風濕因子檢查等理化檢查的結果正常。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對其進行血沉檢查、類風濕因子檢查等理化檢查的結果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進行理化檢查的結果無明顯的改善,甚至在進一步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有效率之和。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84%。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7.3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療效的分析 [n(%)]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機制尚不明確。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關節疼痛、腫脹、畸形及功能障礙等。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由風邪、寒邪及濕邪侵入關節部位,阻塞經絡內氣血的運行,形成瘀血所致[2],應采用祛風、散寒、除濕的原則進行治療。新風膠囊的藥物組成主要為黃芪、薏苡仁、雷公藤及蜈蚣等。在此藥中,黃芪可補氣升陽,薏苡仁可祛濕除痹,雷公藤可通經活絡,蜈蚣可祛風止痙。將諸藥合用可共奏祛風散寒、活血除濕、行氣祛瘀之功效。臨床實踐證實,新風膠囊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可引起低血壓、頭暈等不良反應,其安全性較低。近年來,我院聯用新風膠囊與自擬的中藥方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該方劑中,防己可祛風除濕,祛除關節內久留的寒濕之邪;川芎可活血止痛,行氣化瘀,使瘀血散而不留;雞血藤可補血活血,散瘀血,生新血;秦艽可祛風濕,舒經絡,改善關節僵硬的癥狀。將上述藥物合用可取得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聯用新風膠囊與自擬的中藥方劑治療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諶曦,劉健,黃傳兵.清熱健脾通絡法合新風膠囊治療活動期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3,25(9):764-765.
[2] 范海霞,劉健.新風膠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觀察及其紅細胞免疫機制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1,23(5):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