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曜
(五指山市中醫醫院內科 海南 五指山 572299)
中風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研究發現,多數中風患者的病情屬于缺血性中風。此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用中醫療法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不錯,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質量[1]。為了進一步探討此療法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2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風患者。我們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中醫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在中醫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他們的年齡在39~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3±8.3)歲。在這些患者中,因腦血栓導致中風的患者有27例,因腦栓塞導致中風的患者有23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他們的年齡在37~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2±8.5)歲。在這些患者中,因腦血栓導致中風的患者有23例,因腦栓塞導致中風的患者有27例。這些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對其均進行鎮靜、止痙、降血壓、降顱壓等治療,為其頭部進行降溫,維持其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及酸堿平衡,指導其進行臥床休息,并為其使用巴曲酶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進行治療。巴曲酶(安陽路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z20013132)的用法是:取10U的巴曲酶,將其加入到100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用此藥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隔日為患者靜脈滴注1次,共給藥3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用法是:取20ml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將其加入到25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用此藥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靜脈滴注的速度<2 ml/min,1次/日。在此基礎上,為中醫組患者使用中醫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取200mg的血塞通(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Z53020136),將其加入到200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用此藥液為患者靜脈滴注,1次/日。同時,使用針刺、推拿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針刺的穴位為水溝穴、內關穴、三陰交穴,l 次/日。使用按壓的手法對患者患側肩部的周圍及頸部進行推拿治療,并使用滾、按、揉、搓的手法對患者的膀肌經穴、風池穴、天宗穴、肝俞穴進行推拿治療[2],l 次/日。對兩組患者均進行4周的治療。
在進行治療前后,分別使用神經功能受損程度評分量表及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并觀察、記錄評估的結果[3]。
我們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治療后,中醫組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程度及生活質量的平均評分均好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后其神經功能受損程度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例,分)
中風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猝然昏倒,同時伴有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肢體偏癱等癥狀。調查的結果顯示,此病的發生與高血壓、高血脂、吸煙、肥胖等因素密切相關。此病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及并發癥多的特點,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臨床上尚無徹底治愈此病的有效方法。臨床上以促進此病患者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的恢復、改善其腦功能、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及預防其病情復發為主要的治療原則。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用中醫療法治療此病的效果不錯。中醫認為,中風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氣血失衡、痰凝血瘀所致[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為中醫組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血塞通及針灸、推拿療法對其進行治療。血塞通可有效地降低此病患者血液的粘稠度,抑制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進而起到活血化瘀、增加腦部血流量的功效[5]。對中風患者進行針灸、推拿治療,可有效地促進其機體的血液循環,這兩種療法均可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中風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中醫療法治療中風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此病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1] 葉進. 85例中風患者康復期中醫綜合治療療效觀察[J]. 中外健康文摘,2013,8(21):373-373.
[2] 盧明,杜寶新,歐愛華,等. 陰陽類證辨證綜合治療對出血中風急性期患者中醫證候積分的影響[J]. 時珍國醫國藥,2011,22(4):999-1001.
[3] 李彩勤.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偏癱60例[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7):791-791.
[4] 袁虎. 中醫綜合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醫臨床研究,2013,9(14):66-67.
[5] 袁明華. 早期針灸加康復治療急性缺血中風患者肢體功能的臨床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7(6):123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