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李 瑞
(中國解放軍第六十中心醫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重癥顱腦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癥。該病是指由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所導致的顱腦損傷。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危重、病情進展快及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于該病患者的病情較重,因此需要在ICU進行治療。過去,臨床上常對在ICU進行治療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但效果欠佳。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在ICU進行治療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在ICU進行治療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ICU進行治療的62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間在我院ICU進行治療的62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重癥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均經頭顱CT檢查或MRI檢查得到確診,且其家屬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路徑組和常規組。在路徑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平均年齡為(38.65±3.01)歲。在常規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9例,其平均年齡為(39.68±3.2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協助其保持舒適的體位,并注意保持其皮膚的清潔、干燥,嚴防其出現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同時對其進行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等。
1.2.2 我院對路徑組患者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的第1天,用GCS昏迷量表對其病情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為其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和臨床護理路徑表,并依據臨床護理路徑表對其實施護理。(2)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第3天,密切監測其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體溫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其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要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處理。對于體溫超過38℃的患者,應采取冷敷或讓其佩戴冰帽等物理降溫的方法為其降溫。(3)在患者入院后的第4~第5天,應對其進行以下護理:①進行口腔護理:每天為患者清潔口腔,并注意保持其口腔濕潤。若患者長期處于昏迷或鼻飼的狀態,則應定期用濃度為2%的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其口腔,以免其發生口腔潰瘍或口腔炎。②進行眼部護理:對于無法閉眼的患者,應遵醫囑定期將紅霉素軟膏涂于患者的眼瞼部位,以防其角膜因過于干燥而發生潰瘍。③進行預防壓瘡護理: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其長期受壓的部位。另外,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氣墊或水墊墊在其頭部、背部、髂部的骨隆突處、骶尾部等易發生壓瘡的部位。(4)在患者入院后的第6~第7天,鼓勵其在家屬的陪伴下進行適當的活動,以促進其胃腸蠕動及血液循環。同時,告知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5)在患者出院前,叮囑其遵醫囑服藥,告知其合理安排膳食,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此外,還要叮囑患者按時到醫院復查。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的費用及其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我院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為81~10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滿意;得分為60~8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比較滿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路徑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的費用及其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的費用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重癥顱腦損傷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3],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行業和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該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該病患者的病情較重,因此需要在ICU進行治療。臨床路徑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可使護理工作更加合理化、流程化,且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資源的浪費[4]。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對在ICU進行治療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縮短其住院的時間,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后,路徑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的費用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楊曉燕[5]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對在ICU進行治療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縮短其住院的時間,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其治療的費用,且能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 龔美紅,楊麗艷.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32):129-129,130.
[2] 楊麗.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48-248.
[3] 黃艷麗,馬金葉,魏紅俠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海軍醫學雜志,2015,(4):337-340.
[4] 高淑敏.針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開展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3):220-221.
[5] 楊曉燕.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4,(4):7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