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瑩瑩,楊路云,王逸姣
(江蘇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
我國秸稈焚燒的現狀分析及建議
何瑩瑩,楊路云,王逸姣
(江蘇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摘要:利用2014年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數據,對我國秸稈焚燒狀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6月和10月是秸稈焚燒高峰期;秸稈焚燒省份比較集中,6月秸稈焚燒主要的省份是河南省、安徽省和山東省,10月秸稈焚燒主要的省份是東北三省、河南省及內蒙古。針對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環境遙感監測;秸稈焚燒;秸稈資源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科技的進步,秸稈作為生活燃料的需求大大減少,導致秸稈焚燒現象日趨嚴重,隨之帶來許多問題,如空氣污染,火災,飛機無法正常起飛等[1]。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秸稈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秸稈的年產量高達8.4億t,是世界第一秸稈大國[2]。秸稈中富含有機物和N、P、Ca等營養元素,是重要的生物質能源。合理利用好農業秸稈資源,可以緩解能源緊缺,減少大氣污染物的釋放,有利于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3]。近幾年來,環境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國家對秸稈焚燒的現象以及秸稈的資源化利用越來越重視,許多專業學者對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本文通過衛星遙感監測數據對2014年我國農作物秸稈焚燒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秸稈的資源化利用進行了探討。
1數據處理方法
數據來源于2014年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衛星遙感監測數據,是基于Terra的MODIS(白天過境時間為10∶30左右)、Aqua的MODIS(白天過境時間為13∶30左右)數據。運用Acgis分析工具分析提取秸稈焚燒火點信息。首先導入中國行政區圖(最小單位為縣或市),再將全國秸稈焚燒火點圖層疊加中國行政區域。
2 秸稈焚燒現狀
根據2014年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衛星遙感數據,利用Acgis數據處理工具得出圖1。由圖1可以看出,秸稈焚燒點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北、東北、中南地區等幾大主要糧食產區。2014年全國秸稈焚燒總數為4577個,焚燒點數較多的省份依次為河南省、黑龍江省、吉林省、安徽省、遼寧省、山東省和內蒙古自治區,7省秸稈焚燒點總數為3851個,占全國秸稈焚燒點總數的84%。其中,作為中國糧食產量第一的河南省,盛產小麥和玉米,秸稈焚燒點數居全國第一。

圖1 全國秸稈焚燒遙感監測點分布(2014年)
2002~2005年及2014年全國秸稈焚燒火點總數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2002~2005年秸稈焚燒火點數持續增加,4年間焚燒火點數由2002的5835個增加到2005年的12353個,相對于2002年焚燒秸稈火點數增加了約111.6%。而2014年秸稈焚燒火點總數為4577個,秸稈焚燒火點數大大減少,相對于2005年燒秸稈火點數減少了約63%。

表1 秸稈焚燒遙感監測火點數目
(注:2002~2005年秸稈焚燒火點數據[4])
3秸稈焚燒狀況分析
利用2014年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衛星遙感數據得出圖2~圖5。由圖2~圖3可知,秸稈焚燒主要發生在夏秋兩季,秸稈焚燒高峰期為6月份和10月份,均為農作物收割期,焚燒點數分別為1471個和2074個。由圖3-圖5得出,6月秸稈焚燒點數較多的省份依次為河南省、安徽省和山東省,共1176個焚燒點,約占6月全國焚燒火點總數的80%。10月秸稈焚燒火點數目最多的省份為東北三省、河南省及內蒙古,共1176個焚燒火點,約占10月全國焚燒火點總數的83%。秸稈焚燒火點省份比較集中。因全國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等,故6月秸稈的焚燒數量與南北方冬小麥秸稈焚燒密切相關,且秸稈焚燒火點主要集中在北方冬小麥生產區的河南、安徽、山東等地。東北三省的農作物是“一年一熟,春種秋收”,收割期在10月,因此其10月份焚燒點數位居全國第一。其他地區是“一年兩熟”,6月份與10月份的焚燒狀況大致相同。

圖2 2014年5~11月份秸稈焚燒火點數目

圖3 全國秸稈焚燒遙感監測火點統計(2014年)
4 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建議
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數量眾多,合理利用好秸稈資源,不僅能產生生態效益,同時還增加了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如何有效地發展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本文提出了以下5個建議:

圖4 全國秸稈焚燒遙感監測點(2014年6月)

圖5 全國秸稈焚燒遙感監測點分布(2014年10月)
4.1發展多種秸稈資源利用方式
秸稈利用方式有很多:秸稈還田、制機肥、制沼氣、作為食用菌的基質、發電和工業原料等。每種秸稈都有各自的結構特點,營養成分、韌性及耐酸性等都不同,應當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將其應用于適宜的領域,如谷物秸稈營養成分較高,適于制作肥料、飼料等。此外,拓展秸稈多種用途,生產綠色產品,如一次性餐具,綠色環保易降解;制作桌椅,輕捷便利;編織藝術品、生活用品等。
4.2加快秸稈資源化技術創新
目前,秸稈資源化技術利用率低,轉化率低,經濟效益低。秸稈產品具有很多優點,如綠色環保、防酸等,但其使用壽命短,而且易變形和霉變,產品生產成本較高。故應加快技術創新發展的步伐,致力于提高秸稈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研究,解決秸稈產品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秸稈產品競爭力。同時,不斷開拓新的應用領域,使農作物秸稈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應用。
4.3發展傳統利用方式
秸稈還田是秸稈資源化的傳統利用方式之一,具有增肥增產的效果,而且便于推廣。對于一些秸稈過剩的地區,如河南省、東北三省、山東省、安徽省和內蒙古部分地區,當地政府應當提高人們對秸稈還田的認識,并做好傳統利用秸稈技術的示范工作。
4.4實行政府獎懲和優惠政策
要實行嚴厲的獎懲政策,對違反規定焚燒秸稈的個體或組織加大懲罰力度,盡可能地減少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當地政府應當獎勵、鼓勵和支持個體發展秸稈環保產業,使秸稈變廢為寶;對相關企業,政府應適當減少稅收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和資金補貼等來推動秸稈環保產業的發展,逐漸形成行業競爭,優勝劣汰。
4.5加強群眾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
因農作物分布廣且不集中,政府管理難度大,難免有疏漏。政府應通過各種媒體途徑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群眾尤其是農民的環保和法制觀念,推廣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方式,努力讓農民對秸稈資源的利用由被動轉變為主動。
參考文獻:
[1] 馮 偉,張利群,龐中偉,等.中國秸稈廢棄焚燒與資源化利用的經濟與環境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6):350-354.
[2] 候新強.新疆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模式研究[D]. 新疆農業大學,2012.
[3] 彭珍鳳,陳杏華,查躍華.農村秸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裝備技術,2009,35(2):11-13.
[4] 何立明,王文杰,王橋,等.中國秸稈焚燒的遙感監測與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7,23(1):42-49.
作者簡介:何瑩瑩(1994-),女,江蘇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固體廢棄物處理,E-mail:1418709095@qq.com。
基金項目:江蘇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XSJCX5012)
收稿日期: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