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銳,林 熊, 唐衛東
(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
川南丘區蟲草參栽培技術
宋銳,林熊, 唐衛東
(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摘要:蟲草參又叫地蠶、草石蠶,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潔白脆嫩,營養豐富。內江農科院通過引進蟲草參優良品種,研究川南丘區蟲草參生長特性,集成了一整套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蟲草參;川南丘區;栽培技術
蟲草參又名地參、山參、雪參,為地下莖長5~6cm的肉質環形參。屬唇形科地草野生宿根草本植物。潔白脆嫩,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等20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中草藥大辭典》等權威資料記載,蟲草參全草入藥,具有活血、利尿、通經、滋陽、潤燥、調血脂、通九竅、利關節、養氣血等功能,主治腹痛、水腫、產后瘀血、跌打損傷等癥。《中華本草》詳細介紹蟲草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而且曬干后入藥,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蟲草參春夏可采摘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蟲草參根莖既可炒食、油炸、涼拌,又可制成各種風味食品或罐頭食品。
內江市農科院通過引進蟲草參優良品種,研究川南丘區蟲草參生長特性,集成了一整套高產栽培技術。其主要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生長習性
蟲草參耐寒、耐濕、耐熱,適宜在向陽、濕潤、土層深厚的土壤中種植,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在川南丘區種植,株高可達150~180cm,其根形似蟲草,粗如手指,氣生根根莖長50~70cm,單株有效根莖5~8個。
2精心整地
以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性能良好及光照充足的壤土或沙壤土為佳。整地時要深耕細作,地面基本平碎。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1m,畦高25~30cm,溝寬30cm,行株距60cm×40cm。整地時需備足基肥,需用腐熟農家肥2000kg/667m2,復合肥50~100kg/667m2。
3種根選擇及處理
種根應選擇選白色、粗壯、幼嫩,無病蟲害的種根。播種前,選用75%多菌靈500倍液或75%甲基托普津800倍液浸種,預防根腐病。
4播種
每年春季3月初,地溫10℃以上即可播種。地參種根較短的可直接播種,長的切成2~3段,長度5~8cm,每段有3~4個芽眼,按行距30cm、株距25cm挖穴。每穴栽種根1段,覆土厚5cm。稍加鎮壓后,充分澆水,用種量20kg/667m2左右。
5田間管理
出芽后及時除草松土,保持田間無雜草。第1次收割莖葉后,用人畜糞尿1000kg/667m2或尿素8~10kg/667m2追肥1次。植株生長到60~80cm時,根部覆土起壟,以保證根部充分生長發育。
6主要病蟲害防治
6.1銹病
可用敵繡鈉200~300倍液,加少許合成洗衣粉,每間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進行防治。
6.2蚜蟲
可采用黃色粘蟲板誘殺防治;或用10%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噴霧,每間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
6.3白粉虱
可采用黃色粘蟲板誘殺防治;或用10%吡蟲啉800倍液加薊虱凈600~800倍液,每間隔7d噴1次,連噴3次。
6.4尺蠖
以幼蟲取食葉片。在6~7月幼蟲發生高峰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7采收
7.1參根采收
春季種植,當年10月開始采挖,采挖后洗凈即可作鮮參銷售。也可曬干后出售干參,一般可產鮮參2000kg/667m2,曬干后得干參500kg/667m2。
7.2莖葉采收
采摘嫩莖葉,5~10cm莖葉1年可采收2~3次。采挖根莖時割取地上部分可曬干入藥,一般可產全草干品500~600kg/667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