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洪,龔利娟
(四川省自貢市農牧業局,四川自貢 643000)
?
玉米套種魚腥草高效栽培技術
張洪,龔利娟
(四川省自貢市農牧業局,四川自貢 643000)
摘要:該技術充分利用了玉米和魚腥草兩者生長的空間差異,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土地單位產值,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玉米;魚腥草;套種;栽培技術
魚腥草,又名側耳根,嫩莖葉及肥嫩的根莖涼拌或煮湯后味道鮮美,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化食順氣、鎮痛、止咳、驅風、健胃等功效,并能預防流感、肺炎、濕疹等多種疾病,是藥食兼用的保健蔬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對側耳根的需求逐年增加,零星種植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近年來,自貢市開始進行人工種植試驗,并開展玉米套種魚腥草技術研究應用。結果表明,充分利用玉米底下空間,改善了生長環境,魚腥草產量2000kg/667m2、玉米產量600kg/667m2,合計產值上萬元/667m2,經濟效益顯著。現將玉米立體套種魚腥草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玉米與魚腥草套種的可行性
魚腥草對水分要求較高,整個生長期都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保持土壤濕潤;在溫暖陰濕環境下生長較好,怕霜凍,地下莖較耐寒,在-15℃以下可越冬,12℃開始萌發,生長適溫16~25℃,但對土壤及光照要求不嚴。玉米套種側耳根可降低地面溫度,增加濕度。所以,只要采取合理的生產栽培管理技術,該栽培模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空間、溫度和散射光,而且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2栽培要點
2.1茬口安排
魚腥草于3月中旬播種,8月至翌年2月采收。玉米于4月中旬定植,7月下旬開始采收,玉米秸稈留土保濕遮陰。
2.2選地整地及施底肥
2.2.1地塊選擇為確保魚腥草獲得較高的根莖產量,地塊要選擇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層深厚、理化性狀良好、肥力適中的沙壤土。
2.2.2整地開廂種植前應徹底清除雜草及前作秸稈,深耕曬垡、平整土壤。地整好后,按2.2~2.5m開廂,廂面寬90~95cm,深25~30cm。
2.2.3施足基肥種植前,施腐熟農家肥2500kg/667m2、復合肥100kg/667m2、草木灰150~200kg/667m2,耕翻1次,耕深25~30cm,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
2.3魚腥草栽培
2.3.1播種育苗一般采用無性繁殖和根莖繁殖。用紅莖魚腥草,3月中旬植株未萌發新苗之前,將根狀莖挖出。剪成長8~10cm、具有2或3個以上腋芽的小段,并留須根。開深5~8cm的淺溝,按行距20~25cm,株距8~10cm排放于溝中,覆土6~10cm,土壤濕潤的不需澆水,土壤干燥時適當灌水,保持土壤濕潤,15~20d后可見幼苗長出。
2.3.2水肥管理整個生育期內保持土壤濕潤。魚腥草前期生長緩慢,幼苗成活至封行前,追施尿素8~10kg/667m2作苗肥,莖葉生長盛期需肥量較大,追施復合肥10~15kg/667m2。之后改為根外追肥,用0.4%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d噴施1次,追施4~5次。待株高10cm以上時,及時培土。整個生育期不澆灌被污染的臟水,禁止施用垃圾、未經發酵腐熟的人(畜)糞尿、硝態氮(如硝酸銨)等,采收前30~35d內不施任何肥料。
2.3.3摘除花蕾地上部生長過旺時,應及時疏除嫩莖葉;開花現蕾時及時摘除花蕾,以免開花消耗大量養分而抑制地下莖的生長。
2.3.4病蟲害防治魚腥草極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藥劑防治。偶爾遇白絹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進行澆施。
2.3.5適時采收自貢市采收魚腥草地以下莖為主,8月后可根據市場需求陸續采收至翌年2月。采收后洗凈,扎把上市。貯運期間,適當澆水保鮮。貯運過程必須保持產品清潔、衛生。從采收到銷售間隔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根莖容易發黃,影響銷售價格。
2.4玉米栽培
2.4.1育苗定植以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為宜。宜選用半緊湊品種,如綿單118等。采用肥團育苗,按1000kg菜園土加150g尿素、3kg過磷酸鈣和300kg有機肥混合堆漚5~7d后做成直徑為4~5cm的肥團,每團播1粒精選種子,播種后及時蓋上細土,澆透水后蓋上地膜,要求地膜四周一定要壓嚴。播種后2~3d要對育苗床進行溫度和水分觀察,出苗前苗床溫度不超過35℃,出苗后床內溫度控制在25~28℃之間,如果肥團土表干旱應適當補充水分,并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于出苗整齊。當玉米苗達一葉時,揭膜煉苗。當玉米苗達1葉1心時,即可移栽,栽培密度為定植3000株/667m2。
2.4.2查苗補苗當移栽苗成活后要及時查苗,補苗,換去弱小苗,保證苗齊、苗全、苗壯。補苗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2.4.3合理追肥要做到分次施用,重施攻苞肥。苗期,用尿素5kg/667m2對清糞水施用;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穗肥,用碳銨40kg/667m2或尿素10~15kg/667m2對2000kg/667m2豬糞水施用,施后進行中耕培土;抽雄后視苗情補施尿素3~4kg/667m2攻粒肥,防止葉片早衰。
2.4.4人工輔助授粉玉米隔行去雄、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單產5%~10%,特別是在干旱年份,雌雄蕊不協調時人工授粉增產更明顯。其方法是:去雄后在玉米抽雄吐絲期選擇睛天上午9~11時,用木棒在行間搖動植株,隔天進行1次,連續2~4次。
2.4.5病蟲害防治①大、小斑病:用50%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75%代森錳鋅其中任選1種用500倍液噴霧每隔7d噴施,連續2~3次。②紋枯病: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50g/667m2對水50~60kg,噴霧防治2~3次。施藥前要剝除基部葉片,施藥時要注意將藥液噴到雌穗及以下的莖稈上,以取得較高的防治效果。③銹病:在植株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0~1500倍液噴霧,每10d噴1次,噴施2~3次。④地下害蟲:玉米苗期、幼蟲3齡前用敵殺死常規噴霧,幼蟲3齡后用樂斯本等農藥拌新鮮菜葉或青草制成毒餌,于傍晚投放在玉米植株四周防治土蠶、毛蟲。⑤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殺蟲雙大粒劑投在玉米心葉內進行防治。
2.4.6適期采收當玉米苞葉開始發黃,籽粒變硬時即可收獲,此時玉米品質最好。收獲過晚易發病霉變和發芽,降低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