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一、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巴黎協定》確立全球氣候治理里程碑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來自世界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共赴這一氣變史上的盛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大會,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聯合國氣變大會。面對“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和地球構成緊迫的可能無法逆轉的威脅”,近200個締約方以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和后世子孫的福祉為先,在會議延長期的最后時刻達成共識。大會通過的《巴黎協定》將于2016年4月22日提交聯合國最終簽署,并將在占全球排放55%以上的55個國家提交批準文件后正式生效。
早在1995年柏林第一次氣變大會時各國就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一致認識,但隨后《京都議定書》的疲軟無力、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使得《巴黎協定》的簽署成了遲到20年的對承諾的履行。法國外長、巴黎氣候大會主席法比尤斯一度喜極而泣。各國共同約定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控制在?2℃以內,并將以“自主貢獻”(INDCs)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成為共識內容。此次中美在進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及習近平和奧巴馬就協定所做努力引人矚目,同樣讓世界關注的還有奧巴馬的這一“政治遺產”在美國將面臨的遭遇。
盡管《巴黎協定》中關于氣變的機制、技術和資金等問題需進一步審議,呈現出不完美的一面,但并不妨礙它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里程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總結,“全球所有國家為了共同目標采取共同應對措施,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不僅是一紙協定,更代表了“全世界70億人民的希望,代表了我們對子孫后代的責任”。這一進程中,全世界團結在一起真正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人民幣加入SDR,國際化進程加快
2015年12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后的第五種世界貨幣。該決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籃子中的份額僅次于美元和歐元,高于日元、英鎊。IMF認為,人民幣“入籃”將使貨幣籃子多元化并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貨幣,從而有助于提高SDR作為儲備資產的吸引力。
人民幣被納入SDR將深刻影響國際貨幣秩序,推動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由于當前的國際貨幣秩序對近年來凸顯的全球金融秩序失范應對乏力而飽受爭議,國際社會要求改革之聲此起彼伏。此次,人民幣崛起為一種主要的國際貨幣,成為“21世紀里繼歐元誕生以來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事件”,它將深刻塑造未來國際貨幣格局乃至整個全球經濟秩序。
人民幣加入SDR,是人民幣將來成為國際貨幣和儲備貨幣的一次“預演或測試”,它表明了IMF對中國經濟體量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認可,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極大肯定。此外,“入籃”本身還意味著中國政府對外做出了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交易和外匯交易中使用不斷便利化的承諾,對中國政府更加遵守市場規則、國際慣例將起到督促作用。人民幣入籃SDR的最大意義在于將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三、中非關系定位升級,中非峰會互動互補共繪藍圖
12月4—5日,以“中非攜手并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主題的中非合作論壇在約翰內斯堡峰會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南非總統祖馬共同主持峰會,50個非洲國家的國家和政府首腦或代表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出席會議。峰會取得豐碩成果,一致同意將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審議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兩個成果文件。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闡述了新形勢下中國對非政策理念,表示愿同非方重點實施未來三年的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宣布中方將為此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在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過程中,中國這個最大發展中國家和非洲這塊最大的發展中大陸,因歷史的聯系和現實的需求成為名副其實的命運共同體而越走越近。此前,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經濟發展要實現結構性轉型;非洲國家也于第24屆非盟首腦會議通過了非洲“2063年發展規劃”,承諾實現經濟發展多元化和工業化。中國產業升級的內在需求與非洲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提高生產力、解決就業的需求完美契合。作為中國和非洲國家集體對話的平臺,中非合作論壇從誕生之日起,就為促進和深化中非合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本次峰會上,中國提出的援非舉措,聚焦就業、溫飽、健康三大民生議題,破解了非洲基礎設施滯后、人才短缺、資金不足三大發展瓶頸,既體現了“真、實、親、誠”四字對非工作方針的豐富內涵,又反映了中非合作具有的深厚潛力。
毋庸置疑,約翰內斯堡峰會的成功召開,為中非關系的全面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可以期待,中非合作將繼續引領國際對非合作,助推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建設。
四、烏鎮互聯網大會貢獻“中國方案”,構建“第五疆域”新秩序
12月16—18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嘉賓相聚烏鎮,圍繞“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大會主題交流思想、匯聚共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就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了“中國方案”,表明中國愿同各國一道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包括蘋果、思科、微軟、英特爾等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負責人,中國互聯網企業三駕馬車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大會和與會代表及全世界網民分享了他們關于互聯網行業發展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相互促變的精彩觀點。
從烏鎮首屆大會“搭建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臺和國際互聯網共享共治的中國平臺”,到本屆大會“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互聯網大會就互聯網世界相關問題的探索不斷深入。從提供平臺到提供議題,中國信心滿滿,雄心勃勃,卻不失磊落坦蕩?!耙庠谕ㄟ^國際準則”而非美國或者任何國家單方面的“規則”。互聯網已經深入到當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類固有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轉變,一些學者已經將互聯網定義為繼陸、海、空、天四個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世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在這里潑墨陳彩、流動融合。但互聯網的發展與其治理水平極不相稱,對主權國家的境外網絡攻擊日趨嚴重,幾乎沒有國家能夠幸免。凡此種種,使“互聯網全球治理”日益急迫。
中國也吹響了變革的號角,踏上變革的潮頭,在這個進程之中,中國會努力探索并提出包含自身治理經驗的網絡治理模式,中國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國際社會貢獻網絡國際治理的公共產品?;ヂ摼W之父、國際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羅伯特·卡恩盛贊烏鎮峰會,“本屆會議是向互聯網的發展致敬,充分彰顯了中國在把互聯網融入世界的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p>
五、俄土紛爭持續發酵,中東反恐再生波折
自從上月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以來,俄土關系降至低谷,雙方陷入火藥味十足的輿論戰。12月25日,俄羅斯國防部再次公布土耳其與極端組織存在石油交易的證據,向外界展示了本國拍攝到的油罐車在敘土邊境移動的圖像。早前,俄方曾披露過相關信息,指稱極端組織在敘利亞、伊拉克控制區內生產的石油產品有進入土耳其境內的跡象,表示土方有官員和親屬直接參與了石油交易。針對俄方的指控,土耳其方面矢口否認,極力撇清本國與極端組織的關聯。而俄羅斯接連公布自身掌握的情報,試圖坐實極端組織向土耳其出售石油的傳聞,引發土方的強烈反彈,讓冰冷的兩國關系雪上加霜。俄土未來何去何從,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敘利亞內戰久拖不決,攪動地區局勢波詭云譎。中東向來是各大國際力量的角斗場,各種勢力縱橫交錯,盤根錯節。任何一種力量或消或漲,均會導致地區格局重新洗牌。俄土關系此番遭遇寒流,折射出中東地區復雜的地緣政治情勢。土耳其選擇在國際社會于反恐達成高度共識之際對俄出手,既是雙方恩怨交織的產物,又有著眼該國中東地區戰略布局的考慮。由于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土耳其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等鄰國有著重大的利益關切。俄羅斯以反恐的名義,強勢介入中東事務,不可避免觸動土方的敏感神經。當恐怖主義已成世界公害之時,反恐是各國無一例外的選項,俄土亦宣稱如此。只是兩國僵局不破,勢必延宕中東反恐進程。
六、莫迪“旋風訪巴”重啟對話,“生日外交”開啟印巴融冰之旅
12月2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結束對阿富汗訪問后的歸國途中突訪巴基斯坦。這是莫迪就任總理以來首次訪巴,也是印度總理近12年來對這一重要鄰國的首次訪問。訪問當天恰逢巴總理謝里夫生日,因此被稱為“生日外交”。莫迪與謝里夫進行了短暫會談。雙方同意繼續和平進程,并以一種積極的方式重啟全面對話。2016年1月中旬起,兩國將恢復外交秘書級別會談。
包括聯合國、中國、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普遍對印巴關系這一進展表示歡迎。對于半個多世紀內就三次兵戎相見的“世紀宿敵”而言,此次的“生日外交”、“茶會外交”及其良好成效彰顯了雙方高超的外交策略。印巴關系轉暖的主要動力來自兩國對于發展經濟和安全的需求。面對“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這樣的發展機遇,印、巴都希望能夠穩定外部環境、保障經濟高速發展。任何政治困境的解決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但印巴關系的破冰之旅路途尚遠,困擾南亞這兩個強國關系正常化的克什米爾、水資源分配、恐怖主義等棘手問題遠非政治家個人的誠意和意愿就能化解。
近年來,印巴關系幾次短暫“回暖”,但隨后又持續“低溫”,表明對于印巴關系真正穩定發展需要“兩國整個決策層的一致意愿和行動”。印巴均為南亞地區的重要大國,兩國關系的改善對本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本地區國家及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都樂見“印巴間的堅冰”逐漸消融。
(執筆:徐海娜)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