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今后一個時期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作出部署。

《意見》指出,要以解決有色金屬工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市場供求失衡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為導向,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化解結構性過剩產能,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擴大應用消費市場,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驅動、分類指導的原則,優化有色金屬工業產業結構,實現重點品種供需基本平衡,電解鋁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銅、鋁等品種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稀有金屬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再生有色金屬使用比重穩步提高,重點工藝技術裝備取得突破,有色金屬材料消費量進一步增加,重大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有色金屬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意見》要求,嚴控新增產能,確有必要的電解鋁新(改、擴)建項目,要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加大督促檢查工作力度,對違法違規新增產能嚴肅問責。全面調查掌握有色金屬重點品種的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情況,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相關標準的企業,要立即限期整改;未達到整改要求的,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鼓勵企業調整發展戰略,主動壓減存量產能,實施等量或減量兼并重組,退出低效產能。
《意見》提出,要通過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精深加工、加強上下游合作、完善相關產品標準、健全儲備體系、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等方式,加快有色金屬工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意見》還明確了完善用電政策、完善土地政策、加大財稅支持、加強金融扶持、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等一系列支持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政策措施。
《意見》強調,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方案,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指導地方推動工作。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要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國務院。
日前,國土資源部出臺《關于完善地質找礦運行機制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七項舉措,旨在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業相互聯動,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礦產勘查有機銜接,地質找礦與礦產開發緊密結合,地質找礦與礦業權管理及地勘單位改革發展協調配合的地質找礦新機制,保障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確定的各項目標圓滿完成。
一是統籌協調全國地質找礦工作部署。《意見》提出,統籌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安排,加快推進公益性地質調查,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地質找礦工作。堅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按照“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調整優化勘查開發總體布局。
二是推進礦產資源整裝勘查。《意見》提出,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發揮地質找礦第一責任人的作用,中央、地方基礎地質調查工作應優先保證在整裝勘查區的部署安排,并加強整裝勘查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和跟蹤指導。
三是加快推進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意見》提出,進一步擴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范圍,嚴格限制和規范非競爭性出讓行為,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礦業規律的礦業權出讓制度。
四是完善地質找礦收益分配制度。《意見》指出,積極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參與礦產勘查,承擔找礦風險、獲得成果收益,堅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切實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
五是加強地質找礦工作監管與服務。《意見》提出,加強勘查方案審查和合同管理,依法查處圈而不探、非法轉讓等行為。加強國家財政出資項目管理,建立地質找礦信息統計制度,并為地質找礦工作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六是大力推進地質找礦成果資料共享。《意見》提出,各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每季度第一個月應在互聯網上公開本機構上一季度接收的非涉密地質資料目錄等信息,供社會查閱利用。
七是建立科技創新產學研聯合攻關機制。《意見》提出,建立與有關部門的會商機制,加強地質找礦理論研究、勘查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示范。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地勘單位等聯合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協同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