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產業作為東營市的四大產業集群之一,近年來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技術裝備水平保持領先,產業鏈條日趨完善,已經成為東營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如今,東營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戰略唯一全面覆蓋的城市,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高效生態有色金屬產業”的夢想在這里揚帆起航。

山東省東營市作為一個行政區劃于1983年10月成立,轄三縣兩區,面積8243平方千米,人口208萬。從這一點來說,東營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擁有無限的朝氣和活力。
同時,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在這里崛起,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在這里誕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里入海,這里區位優越,兼得黃河饋贈、大海垂青。從這一點來說,東營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生態系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
曾經,東營是全國地煉企業最為集中、規模最大的城市,是中石化重要的成品油采購地;是全國最大的石油裝備產業制造基地,該產業產值占全國的1/3;是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子午胎產能占全國的1/5,7家企業進入全球年度75強。
如今,有色金屬產業在東營飛速發展,成為該市四大產業集群之一。東營已經成為全國唯一的“銅及銅材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和“國家火炬計劃銅冶煉和銅材深加工特色產業基地”;在中國第四大、民營第一大銅企業——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的帶動下,整個東營及周邊地區的銅產業鏈條趨于完善,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銅圈”。
今年5月,東營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在方圓集團調研時說,近年來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技術裝備水平保持領先,產業鏈條日趨完善,已經成為東營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
有色金屬產業是東營市的新興產業,在近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產業規模迅速膨脹,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發展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在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提升,成為東營市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1998年,東營第一家有色金屬企業——東營方圓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方圓集團前稱)成立,在其帶動下,有色金屬產業在東營飛速崛起。目前形成了以方圓銅業為龍頭,天圓銅業、亨圓銅業、金圓銅業、萬達電纜、迪賽機電、金璽銅業、金信新材料、昊林銅業、天仁銅業等多家企業協同發展的銅產業集群。
電解銅產能由最初年產1萬噸達到現在的70萬噸,黃金、白銀產量由最初的年產十幾千克分別達到現在24噸、387噸,尤其是粗銅冶煉、銅加工產能,目前分別達到年產40萬噸、70萬噸。電解銅、粗銅冶煉、銅加工產量分別占全省的55%、57%和45%。2015年,全市有色金屬產業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家,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56.4億元,同比增長5.5%。
目前,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已從最初的電解銅、電纜電線發展到多金屬礦綜合提取,圍繞電子信息、家用電器、交通運輸等產業升級產品結構,涵蓋了黃金、白銀、鉑、鈀、硒、鎳等稀貴金屬綜合提取,陽極板、陰極銅、高精度銅板帶、低氧銅線桿、電磁線、精密紫銅管、高速列車接觸線及承力索生產等領域,形成了配套發展、分工協作的產業鏈條,構建起了涵蓋工廠生產、倉儲物流、技術服務、標準創新等在內的有色產業發展體系。
主要有色金屬產品產能為陰極銅70萬噸、高精銅板帶13萬噸、低氧線桿37萬噸、陽極板60萬噸、無氧銅桿13.9萬噸、特種線纜5萬噸、銅管4萬噸、電磁線2.85萬噸、高速列車接觸線及承力索1萬噸。
另外,隨著方圓公司投資30億元建設的“年處理150萬噸多金屬礦項目”,投資20億元建設的40萬噸銅電解項目,投資10億元建設的稀貴稀散金屬綜合提取項目;天圓銅業投資20億元建設的20萬噸銅加工項目;金璽銅業年產10萬噸電解銅項目、亨圓銅業年產20萬噸銅深加工項目、圣圓銅業20萬噸銅加工項目、華東電纜5萬噸銅深加工項目先后建成投產,全市粗銅產能將達到40萬噸,電解銅產能75萬噸,銅加工產能95萬噸,黃金30噸,白銀1000噸,銷售收入將突破1500億元。
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的發展,得益于一批龍頭骨干企業的帶動。方圓集團創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銅、金、銀生產為主,鉑、鈀、硒、銻、鉍等稀貴稀散金屬綜合提取,集科工貿為一體的集團化企業。集團總資產300億元,員工3200余人。銅產量列全國第四位,金、銀產量均列全國前十位,是山東省百強,全國500強企業。2015年,公司共生產電解銅60.8萬噸,黃金24噸,白銀387噸,實現銷售收入640億元,利稅38.5億元。

天圓銅業

亨圓銅業

金圓銅業

迪賽機電
天圓銅業成立于2008年1月,注冊資本3.48億元,是一家專業生產高精度銅及銅合金板帶、棒材、陽極板、銅及銅合金接觸線及絞線的加工企業。占地1000多畝,現有員工1000余人。主要產品錫磷青銅、紫銅、黃銅、白銅系列板帶;電纜、電線棒材及各種型號的規格絲、陽極板、電氣化鐵路用銅及銅合金接觸線及絞線等20余種產品,已形成年加工銅材產品35萬噸,高精度電子合金銅板帶3萬噸,高速列車接觸線、承力索2萬噸,棒材及規格絲10萬噸、陽極板10萬噸的能力。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10億元,進出口總額13億美元,利稅20億元。
亨圓銅業成立于2010年,占地386畝,注冊資本1.7億元,主要生產各種精密紫銅及銅合金管、鐵路電氣化用銅合金導線、低氧光亮銅桿等產品和廢舊家電、有色金屬回收拆解加工、稀貴稀散金屬提取等,是集科工貿于一體的大型有色金屬加工企業。公司采用世界先進的鑄軋設備和生產工藝,年產20多萬噸高精銅材,新建廢舊家電、電子產品及電線電纜拆解20萬噸、年產電解銅15萬噸及稀貴稀散金屬提取等?,F有總資產10.2億元,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
金圓銅業是華東線纜集團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生產、銷售、研發于一體的加工制造企業。公司現有員工300余人,擁有國內外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及電線、電纜檢測設備。是國家經信委電網改造推薦企業之一。公司主要產品有銅桿、無氧銅桿、銅帶、銅排、異型銅管、石化裝備業各種電纜、深井測井電纜、超聲波采油電纜、加熱電纜、潛油泵電纜、環保型低煙阻燃電纜、超聲波采油電纜、加熱電纜、潛油泵電纜、耐火電纜,硅橡膠電纜、預分支電纜,礦物質絕緣電纜等16系列特種電纜。
迪賽機電創建于2007年11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現有員工近400人,大中專及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70%;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1億元、利稅7500萬元。公司是專業從事高端電磁學產品、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產品研發及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北方唯一能生產動車、高鐵、機車、火電、核電、風電、水電、高中低壓電機、防爆電機電器、變壓器等領域。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產品作為一種耐高溫、耐輻射、耐油并具有優越的介電性能和機械強度的高分子材料,其廣泛應用于航天、電力、電器、覆銅板、手機及微型電腦集成電路芯片等高新技術領域,擁有“黃金薄膜”的美譽,產品質量已完全達到了替代進口的標準。
金信新材料成立于2010年,注冊資本6億元,現有職工300余人。公司20萬噸高精銅材綜合項目,計劃投資22億元,項目建設周期20個月,該項目為高精度銅材深加工項目,同時配套金、銀等稀貴技術綜合提取回收,深度挖掘“城市礦產”有價資源。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生產無氧銅材20萬噸,黃金118千克,白銀41噸,可實現銷售收入129億元,利稅13.82億元,建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重要的有色金屬產業基地。
萬達集團探測電纜的年生產能力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一,SDEMFB膜包線纜和潛油泵電纜的生產能力均居全國同行業前3名。
以上龍頭骨干企業的發展帶動,為東營打造千億有色產業提供了基礎條件。

吹煉即景

電解即景

電解車間

精煉出銅

黃金電解
2014年,4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其中,方圓有色金屬公司295.2億元、魯方金屬材料公司282.2億元、天圓銅業公司210.3億元、亨圓銅業1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6%、6.1%和194%。方圓集團全年生產陰極銅54.8萬噸、黃金19.6噸、白銀376噸,陰極銅產量同比增長45.7%。天圓銅業全年生產銅板帶3萬噸、銅線桿10萬噸、陽極板32萬噸。其他企業規模也快速提升,金信新材料、金圓銅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2億元、2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9%和36%。方圓有色、魯方金屬、亨圓銅業入圍2014年度全國有色金屬工業企業50強,分別位列第20、21、38名。
技術起點高,工藝裝備先進,是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
方圓有色金屬集團依靠科技創新,通過持續不斷的精細化操作,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陰極銅產品質量世界第一,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銅、金、銀等多金屬綜合提取的成套設備和工藝。方圓公司自主研發的多金屬捕集技術,被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是國務院17項重點督導項目之一,先后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并作為“世界第四代銅冶煉新技術”被載入史冊。國家將其作為“促進有色金屬產業升級和振興的重點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推廣。
借助此項關鍵技術的研發應用,方圓公司實現了對尾礦、廢渣、廢氣、廢水等廢棄物中銅、金、銀、硒等稀貴元素的綜合回收,對各類資源做到“吃干榨盡”,噸銅能耗和生產直接費用均創世界最低水平。解決了環境保護與開發資源齊步發展的世界性難題,掀起了世界有色金屬工業變革,東營方圓成為世界工業領域循環經濟、高新技術標準化的標桿企業。
天圓銅業高精度銅板帶、低氧銅線桿、電磁線等三條生產線均采用國際先進生產工藝,核心技術及生產檢測設備從世界最先進的德國榮克公司、德國福爾默公司、日本生田公司等引進,產品質量居國內領先水平。亨圓銅業的連鑄連軋生產設備國際先進,鐵路電氣化用異型銅導線項目列入國家級火炬發展計劃。迪賽機電先后引進法國和德國的絲包燒結設備,是北方唯一的動車電磁線專業生產廠家。
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目前建有國家級實驗室1家、省級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2家,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達到3%以上。企業擁有各類專利175件,承擔了近30項國家、行業標準制定任務,3家企業擔任專標委委員。
方圓公司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普渡大學、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北京礦冶研究總院、中南大學、東北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研發合作,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達成了技術服務合作協議,制定出一套先進的核心技術指標標準和6個循環經濟鏈條配套標準;亨圓銅業與北京科技大學、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先后參與制訂或修改《無縫內螺紋銅管》等10多項國際標準;迪賽機電參與起草了風電電機繞組線國家標準。
在參與制(修)訂行業標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各企業高度重視品牌建設。方圓公司的“魯方”牌電解銅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圓銅業的高純陰極銅、低氧銅線桿均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復為全國唯一的“全國銅及銅材知名品牌示范區”。

魯方牌高純陰極銅

銅板帶

銅線

魯方牌金錠

魯方牌銀錠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不斷加大,有色金屬產業發展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國內外有色金屬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深度調整期,產業發展面臨產能過剩、效益下滑、成本上升、環保壓力、競爭加劇等一系列挑戰。由于約束因素短期內難以消失,支撐因素近期內不能形成,未來一個時期產業發展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但是,有色金屬產業在我國實現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沒有改變,作為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關鍵支撐材料的地位沒有改變,產業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因此,通過采取綜合措施,穩定國內市場,充分利用客觀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抓住當前國際資源價格下跌的時機,引導企業‘走出去’,輸出先進技術裝備和優勢產能,獲取境外礦產資源,力爭在下一輪經濟周期贏得主動權。盡管當前市場消費相對放緩,價格大幅下跌,全行業存在諸多困難,但產業總體是健康的,其地位和作用沒有改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未發生偏移。同時,隨著轉型升級必然帶來的生產要素的大規模流動和重組,很多發展機遇已經悄然出現。
針對東營市有色金屬產業下步發展,趙豪志指出,一要堅持集群化發展。企業要明確發展定位,培育核心優勢,把產品做精、做專、做到最好。企業之間要細化專業分工,加強溝通交流,強化協作配套,實現差異化發展,防止惡性競爭,打造產業發展優勢。二要堅持創新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全面推進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深化產學研結合,注重培育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搞好關鍵技術研發,努力在專利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實現突破,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三要堅持加快發展。每個企業都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系統科學謀劃,制定企業長遠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發展方向和發展定位,努力打造百年企業。對確定實施的項目,要加強協調調度,加快向前推進,為后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國務院相繼批準實施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東營作為黃藍兩大戰略唯一全面覆蓋的城市,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成為中國又一新的投資熱點地區,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東營市不斷加快發展理念、產業結構、人才隊伍的轉型升級,著力傳統產業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集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中南大學-東營方圓工程碩士班開班

董事長拜見智利礦業部長

與東北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簽約

與CODELCO啟動共建東營工程技術中心

與美國普渡大學簽約

智利國營銅業公司總裁皮薩羅先生來訪

中法兩國總理見證公司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簽約
未來,東營有色金屬產業將借助“黃藍”兩大經濟區建設這一機遇,以國家和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政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通過加強與世界各國以及國內各省區在資源、產業、技術方面的互補合作,充分發揮東營的產業基地優勢、龍頭企業優勢和區位優勢,著力提高東營有色金屬產業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把東營建成山東最大、全國知名、世界有影響力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將“高效生態有色金屬產業夢”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