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倩+盧勝文
扶貧開發與發展電子商務相結合
豐順縣扶貧、人社及相關鎮與廣州、黃埔扶貧工作組聯動配合,協調新一輪70條對口幫扶村與梅州立易順電子商務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豐順縣電商扶貧示范基地。
至2015年10月底,實現上網銷售農副產品83樣,12個幫扶村合作社實現對接,已上架扶貧產品6個,線上銷售產品1500多單、線下實體店銷售1000多單,營業額50多萬,帶動各合作社銷售額達到300萬元;組織青年電商創業培訓8期,培訓學員350多人,包括貧困戶學員78人,大部分學員實現網店及微店自主創業,部分學員到電商企業就業,收入明顯增加。
“現在開始注冊賬號,進入相應界面,然后創建你的店鋪……”在豐順縣扶貧局、人社局聯合廣州市黃埔區扶貧工作組主辦的第九期電子商務培訓班上,來自豐順、揭陽等地的學員們正在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
日前,記者一行在豐順電商扶貧示范基地現場感受了扶貧新模式帶來的新氣象。
豐順縣電商扶貧示范基地成立于2015年2月,是由廣州市黃埔區扶貧工作組聯合豐順縣扶貧開發局、人社局,引進運作平臺共同打造的一家孵化平臺。據了解,該基地主要有豐順名優特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豐順豐資電商服務中心和青年電商創業基地等項目,并將豐順縣所有工農業產品納入其平臺進行分類銷售,同時對省定貧困村的特色產品提供包裝、宣傳和網絡銷售等幫助,聯合豐順縣人社局對農村待業青年或有意自主創業的青年進行專業的電商培訓。目前,已有5家合作社與該基地簽訂了合作協議,100多戶農戶的農產品在該基地電商平臺上銷售。
電商扶貧示范基地通過網店,為生產企業、農村合作社、農業生產基地及個體農戶提供網店建設、供求信息發布、產品展示宣傳及銷售等服務功能;通過農產品銷售實體店,擴大實體市場銷售,同時增加體驗效果;通過開展免費電子商務創業培訓和電商技術人才培訓,為電商創業人員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通過服務中心為企業產品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網絡營銷、精準營銷、網絡口碑、品牌互動等提供全方位服務,為企業電子商務搭建選人用人的平臺。
自基地成立以來,已組織青年電商創業培訓8期,培訓學員350多人。大部分學員實現網店及微店自主創業,部分學員到電商企業就業,收入明顯增加。
曾文湫是八鄉山鎮小溪村人,父親是當地的養蜂大戶。為了幫助父親推銷蜂蜜,去年8月,他成為電子商務培訓創業班第二期學員。“電商這個平臺,讓我們的小溪蜂蜜賣到全國去,銷售渠道拓寬了,帶動當地養蜂規模也擴大了。”據了解,小溪村是新一輪扶貧開發廣東省中科院對口幫扶的貧困村,該村地處高山,原來主要產業為養蜂,全村共有15戶養蜂戶,每年產蜜達2萬多公斤,由于渠道不暢,蜂蜜銷售一直困擾著養蜂戶。電商基地建設起來后,創立了“小溪蜂蜜”品牌,通過提供資金印制包裝盒、協助幫扶村成立養蜂合作社、網店開展宣傳銷售,困局迅速打開。2015年春蜜通過平臺銷售就達3000多公斤,產值15萬元。
同是第二期學員的蔡林浩,在參加培訓以前,他經營的淘寶店月營業額還不到1萬元。經過系統培訓后,他運用電子商務知識,僅半年時間,就已擁有包括淘寶、微信、微商城等在內數個網店,營業額逐月攀升,還帶動其他學員加入其團隊,除了提供銷售服務外,增加了運營、客服、倉存、分銷等內容。
電商扶貧對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和產品進行市場開拓與品牌培育,為貧困地區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了新的推動力,也為各地的扶貧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縣扶貧局的同志也坦言,電商扶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有地方值得思考。搭建電商扶貧基地模式,單一幫扶村無法實現,需將電商扶貧的新內容、新要求,與原有的扶貧政策體系有機融合起來,在區域層面,整合多個部門的力量共同打造。農村合作社的前期發展,對沒有對口幫扶的農村困難比較突出,需要當地政府提供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宣傳推廣等政策支持;農產品小規模生產存在質量如何保障、物流運輸增加以及如何辦理相關檢驗檢測和認證等問題,需要當地政府出臺惠農政策及參與共同打造社會信任平臺。
采訪中,記者遇見了來參加培訓的吳女士,她告訴記者,來這里培訓三天了,已經學會了怎樣改版面和操作創建自己的店鋪,怎樣在網店上擺上“寶貝”。“這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能學到很多東西。我對電商以后的發展充滿信心,相信它會帶領更多的人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鏈接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對口幫扶八鄉山鎮小溪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71.5萬元,預計到2015年底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將超過7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將超過8000元,達到穩定脫貧增收的目標。
小溪村主導產業有養蜂和種植鐵皮石斛兩項。兩院聘請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羅岳雄高級工程師來村里指導,現有18戶農戶參與養蜂,擁有蜂箱276箱,蜂蜜年產值約22萬元。為解決蜂蜜的銷路問題,兩院幫助小溪村設計定制了蜂蜜的規格和包裝,成為第一批參與豐順縣扶貧局主辦的網上電商平臺和縣城實體店同步銷售的扶貧農產品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