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植煌 省政協辦公廳駐豐順縣湯西鎮和安村干部
三年來,我們堅持民生優先,推進普惠性扶貧,通過改善民生基礎設施,推進醫保、教育、住房等保障性政策的落實,實實在在地幫助了老百姓,幫扶效果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認同。同時我個人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過去在機關工作,沒有處理過農村基層各種關系和問題,三年的幫扶對于我們駐村干部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既了解了群眾的疾苦,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段經歷對自己今后的人生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蘇益松 省委黨校駐豐順縣留隍鎮大坪村干部
做基礎工作確實有難度,村民對扶貧單位還是很依賴。雖然扶貧工作已有成效,但是“等、靠、要”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根除。大坪村是在山區,離鎮上有20多公里,辦事挺不方便的。村干部的支持很重要,畢竟他們更了解本村的情況。有他們的協調,我們的工作才比較容易開展。扶貧一走就是三年,80歲的老父親聽說我要去山區,氣得住了院。我脫不開身,只能靠妹妹照顧老人家,為此,我始終對家人心懷愧疚。
陳海龍 省殘疾人聯合會駐豐順縣北斗鎮北斗村干部
老百姓心里有一桿稱,無論你是誰,只要你是實實在在地為他們想、為他們做,最終都會得到他們的尊重和支持。我是農村人,在部隊干了26年,我非常珍惜能有這么好的機會到農村來,為老百姓做事,北斗雖不是我家,但勝似我家?!氨倍肥俏壹?,幫扶靠大家,認認真真做實事,能做一件是一件”。我做到了我當初到北斗來駐村幫扶的承諾。我忙,但我很開心。
盧榮生 廣州越秀集團駐豐順縣八鄉山鎮蘇坪村干部
三年駐村工作,我失去了許多,也得到了不少。失去的是陪伴家人的時間,得到的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以及單位的資源,去幫助那些住在深山里需要幫助的人,讓蘇坪村改變了貧困落后的面貌的快樂。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相信這三年的工作經歷一定會成為我日后最值得回味的一段美好記憶。
何偉亮 梅州市人民檢察院駐豐順縣湯西鎮河西村干部
我首先要感謝領導信任,駐村干部在外是代表整個市檢察院形象,駐村干部工作做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單位榮辱;然后也感謝村委的支持,因為駐村工作是一項比較瑣碎的工作,沒有村干部的支持,駐村工作無從開展;最要感謝的是村民的配合,當地村民生活純樸,為人老實,在幫扶過程中,總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感動。
陳偉偉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駐豐順縣潘田鎮潘田村干部
三年前,我滿腔熱血地帶著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期盼走進潘田村,用心訪民,真解民憂,動真情,動真格,回報也是滿滿真情。扶貧駐村工作復雜繁瑣,是難得的工作經驗,自己在鍛煉過程中得到豐富收獲。幾度風雨春秋,轉眼任務即將結束,拋“小家”顧“大家”,酸中有甜,將會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回憶。
黃 勝 豐順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駐龍崗鎮馬圖村干部
在馬圖駐村三年來,感覺當地的村干部和群眾很樸實,也很有遠見,特別是他們在打造茶葉品牌上所做的努力,讓我格外欽佩。還有村干部為集體為群眾著想不求回報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我覺得,要做好幫扶工作,就必須學會協調好各方的關系,取得當地群眾的信任和理解,所以,在幫扶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己,這也是三年來我收獲最大的一點。
劉義彬 豐順縣公路局駐黃金鎮三合村干部
作為豐順本地人,看到家鄉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我感到很欣慰。扶貧三年,感受最深的還是貧困戶的收入增加了很多,我們到村里去調研,村民們都很熱情。村里人多,不能光照顧貧困戶,也要顧及非貧困戶的感受,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工作,通過村干部做工作,向村民解釋扶貧政策。
陳維立 廣州市交通委員會駐豐順縣留隍鎮新美村干部
三年的駐村工作,最大的收獲是培養了耐心,提高了溝通協調能力;最大的體會是無論工作多艱難,只要認真積極去面對,總能做得好;最大的感想是只要帶著責任心、真心、善心去做事,總能得到好回報。
從帶著不解進駐新美村到帶著不舍離開新美村,是我三年來駐村工作情感變化的真實寫照。扶貧工作做得好不好,自己說了不算,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
黃裕新 豐順縣環保局駐龍崗鎮上林村干部
三年扶貧,我們開展了很多幫扶項目,有產業的,有民生的,有基礎設施建設的,幫助村里提高了集體經濟收入,解決了貧困戶的脫貧問題,我覺得,作為駐村干部,進到村里,一定要跟貧困戶的心融合在一起,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多反映他們的疾苦,你為他們做了實事好事,他們會永遠感念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