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向文

初冬,我們來到革命老區—龍門縣龍江鎮六屯村村民陳錦安的新家。同行的村干部告訴我們,陳錦安一家是村里的貧困戶,父親年老體弱多病,兩個孩子正在上學,全家的收入僅靠夫妻兩人平日務農所得,年收入僅有1.2萬元,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去年,在幫扶單位市地稅局的精確幫扶下,發展種養每年有6000元的分紅,加上夫妻平日到鎮上做散工,家庭收入有6萬多元。今年初,陳錦安的住房納入農村貧困戶泥磚房改造范圍,得到市、縣兩級財政專項補助,半年后住上了兩層半的新房,日子越過越好。
在惠州,今年以來陸續住進新房的貧困戶又何止陳錦安一家!
在2015年6月召開的惠州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推進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說:“不要讓群眾住著危房奔小康?!?/p>
前不久,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在市老促會調研時指出,要解決好農村危房改造的“瓶頸”問題。
由此,惠州市拉開了農村危房新一輪改造的大幕。從2015年至2017年,惠州市將用3年時間完成21158戶最需要的農村危房改造,同時每年建設整村推進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5個,力爭全市農村危房改造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在改造資金的籌措方面,實行以農民自籌為主,同時采取“政府補一點、銀行貸一點、社會捐一點、幫扶單位助一點”的辦法,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籌措資金。對于符合條件的農村危房改造戶,市財政按每戶1萬元,縣區級財政按每戶不低于5000元的標準給予專項補助。對于整村推進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市財政給予每個示范村30萬元基礎設施補助資金,縣區財政配套每個示范村不少于30萬元的基本設施建設補助資金。
總結經驗,以利再戰?;葜菔姓J真分析了前段在農村危房改造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一是部分基層干部對農村危房改造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沒有擺到應有位置。二是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夠細致深入,造成對政策研究不透,把握不準,把關不嚴。三是隊伍建設不夠到位,部分縣區、鎮辦未能整合現有機構、人力,導致專門機構不健全,專職人員數量不夠,沒有開展專項業務培訓,等等。
為了確保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進度,市委副書記、市長麥教猛與各縣區簽訂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目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市委、市政府要求,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要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縣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責任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有關部門實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制度,全程跟蹤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進展情況。同時,這項工作納入縣區黨政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和扶貧“雙到”工作考核,對工作任務完成得好的,將通報表彰;對工作不力、進度緩慢的,將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以確保2017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