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忠
在這個歷史的特殊階段,對企業家來說有很多挑戰,但更多的是機會。第一個機會,是十年一遇的新三板;第二個是并購的機會;第三個則是百年一遇的機會,是互聯網。這些機會都擺在大家面前。
以前很多企業并不關注商業模式,只有當企業跟資本市場對接的時候才會研究。商業模式關注的不僅僅是怎么賺錢,更關注的是如何進行復制。
過去企業經營有很多誤區,現在有兩個觀念正在慢慢被修正:首先,以前大家認為利潤最重要,現在很多企業家意識到了,值錢比賺錢更加重要。有的企業不賺錢但是值錢;很多企業辛辛苦苦賺錢了,卻并不值錢。第二個慢慢被修正的觀念是,企業比產品重要。很多企業只關心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中國不缺好產品但是缺好企業,好的企業大多來自于美國、歐洲。
有一次我在浙江跟30多家上市公司對話,其中只有兩家公司愿意繼續原來的主營業務,有25家表示要轉型、要變化。絕大多數的企業已經感覺到,原來靠資本整合的商業模式,未必適合現在的經濟擴張,也未必適合現在的經濟變化,所以它們必須尋找新的機會。做園林的收購園林,做發電的收購發電,原來這個模式是資本主義工業化進程中最好的擴張模式,但現在大家都在尋找轉型和升級的機會。
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機會,所以很多時候,大家把互聯網當做商業模式。一開始大家將互聯網當銷售、當渠道,把原來的產品放到互聯網上去銷售。而今天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大企業,像淘寶,這些企業站在另外一個關口上,把原來當成工具的互聯網整合成經營的互聯網,過去是銷售模式的增加,現在是產品經營的改變。
為什么要有教育?為什么在小學、中學、大學時期大家都在受教育,但是大學畢業以后就不學習了?一個人一輩子都應該學習,但是未來教育體制有可能會被推翻。學習靠什么?未來可能會用互聯網來學習,現在的北大學位是北大老師給的,未來北大可能不用老師教學,學生僅僅通過互聯網就能拿到一個學位。

再說醫療,以前我們生病了才會去看醫生,但是互聯網能讓疾病管理變成健康管理,互聯網要做的是監控這個過程。金融行業如此,保險行業也是如此,通過互聯網我們思考如何創造一個精英,很多的商業模式,都在思考這個創造的過程。
所謂危機,既是危險更是機遇。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是動力,第二次工業革命把電當做工具,現在我們正面臨新的轉折點。很多人把商業模式界定為是工具,當下正是思考互聯網新模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