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軍
11315是一個很特殊的項目,不是實體產品,而是企業征信系統。
由于歷史的問題,建國后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那個階段不需要征信系統,靠的是國家信用和權威。改革開放后,國家出臺了公司法,從法律層面規定了各類公司的設立、活動等行為。隨著經營活動越來越頻繁、豐富,對個人及企業的征信系統需求就愈發強烈。
征信系統分為兩個方面:個人征信系統和企業法人征信系統。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自誕生起就應該建立一個系統,由此記錄每一個交易活動中守信或失信的行為。這些記錄必須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單方面的。當信息積累起來之后,就有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做生意,信用很重要。在兩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信用好的一方勝算較大。但在這個過程當中,若是企業自己夸夸其談,就會有王婆賣瓜的嫌疑。如果有公認的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評價,可信度就會提升許多。

從2002年開始,11315開始在法律、道德、商業規則的框架下進行信息采集。因為最終的受益者是社會各方,所以每個環節都能調動社會各方協同運作。現在11315的數據庫里有6000多萬家企業,評價信息超過17億條,在全國近800個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
其實國內有許多的同行企業,但它們大多通過紙質評價提供征信報告,在調查范圍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導致最終結果缺乏詳盡的依據。此外,征信報告也不具有持續性,一般有效期僅為一年。與之相比,11315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庫建立征信系統,對當下每一秒的交易負責,是動態的呈現。
作為信息的采集者、加工者、整理者和發布者,11315所有的信息都來自于第三方,沒有任何自身的主觀行為。在這個過程當中,通過為企業建立信用系統、出具信用報告盈利。
前段時間,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工商總局等38個部門聯合簽署了《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對工商領域失信當事人共同實施聯合懲戒。懲戒范圍包括安全生產、旅行社經營、國有企業監督管理、飼料及獸藥經營、食品藥品經營、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及娛樂場所經營等30多個重點領域。隨后,在國內出現了這樣的場景,若你有法院失信行為,坐飛機、高鐵將不被允許,高檔消費不被允許,貸款、招標也沒你的事。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將脫離以往的價格戰、廣告戰,轉而開始信用的競爭。若你守信用,大家都跟你做生意,反之就是自斷財路。當每個人都感到信用的影響力時,誠信企業家的日子也就好過多了。
張華光點評
一個有效的信用體系,是有效市場經濟的基礎。有足夠的信用體系作為保障,才能建立公平的交易機制。移動互聯網時代,個人與企業的歷史都會越來越透明。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創新企業,都要用持續的行動證明自己的信用。如何用這些歷史數據,更高效更實時地關聯到企業信用,是個大風口、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