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旗輝

中國企業家內心深處都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甚至于有強烈的政治情結,這不一定是壞事,但是怎么把這種愿望、情結轉換成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國家、為社會,甚至于為企業的生態發展走好每一步是值得思考的。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人口紅利日益減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企業轉型壓力加大,大多數企業家的日子也不輕松。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怎么來認識社會企業家這個概念呢?
企業家們在承擔社會公益責任的過程中,要有管理、組織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對企業家而言,捐錢不難,難的是怎么花錢。如何讓資金更有效,更有保障的利用,這其實也是一種企業家能力,需要用企業家精神來經營社會公益事業。
企業家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要有公益和社會責任的心態。企業家在思考商業模式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地思考模式,還要思考長久持續、與社會同商業共生的商業模式。企業的發展應該與人性發展規律相符合,而人性發展一定是以“善”為基礎的。
商業企業家與社會企業家的概念并不是對立的。社會企業家不應該只是捐錢做公益事業,這是1.0版本的社會企業家。2.0版本的社會企業家,應該是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同時滿足他的個人訴求、商業訴求。
所有做社會公益的人,不僅僅要有夢想,我們更需要完善的社會體制保障,才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自覺轉化為社會企業家。只有得到了制度和體系的保障,才能讓企業家們在創造更多財富的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