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謙
掛號網融資近4億美元,改名、重組,建設互聯網分級診療平臺和區域手術中心,成立保險和醫療為一體的責任醫療組織。大半年前見到春雨醫生的擴張計劃,就覺得自己想象力不夠,現在又來了一個更大的。
2015年4月,在微醫集團一個會上,我就跟廖杰遠交流說掛號網需要改名。掛號創業的階段已經過去,再用這個名字既誤導群眾,又拉低了自家的戰略目標。
現在一改名不光把公司業務中心給改了,還露出了它掩藏已久的尖牙利齒:掛號網已經不再是給醫院打工的供應商,它要自己做醫療、做保險,滲透到全中國。
醫療是這么好做的嗎?掛號網的計劃衛計委同意嗎?大醫院配合嗎?一定有成百上千的質疑在等待,但目前這個計劃不是沒譜的:最大的動力是政府推行分級診療的決心,因為政府做全民醫保的財力已經吃緊,三甲醫院看小病、基層醫院能力差的問題已經不治不行,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的合作,不能靠政府而需要有服務機構來牽線。
其次是保險力量的萌動。既然醫保定義為?;?,龐大的中產階層就需要相應的商保產品,但哪家保險公司有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的能力呢?所以需要掌握醫療資源,再加上互聯網手段為患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健康和疾病管理。
掛號網融資后會怎么做:自己開醫院?跟線下醫院合作?跟新興的醫生集團合作?怎么用互聯網做分級診療?太遠的事目前還不可預知,但掛號網的新戰略至少證明了:移動醫療靠流量和用戶數不行,還要在線下做深做實才能產生價值。
移動醫療是個有趣的市場:有人融了大錢既是好事,也是大壞事。算好事是因為它會間接吸引外部關注,算壞事是因為它會拉高客戶合作和用戶獲取成本,到底好壞如何取決于你的屁股坐在哪里。
掛號網的這次巨額融資,對同類掛號平臺,如華康全景和就醫160等會是巨大打擊。畢竟這是一個資金驅動的生意,錢多的在跟醫院合作上自然占便宜,而且可能封死同類產品的變現通路。因為掛號不能帶來收入,大家最終都要靠健康管理、保險和醫藥電商賺錢。
掛號網天量融資對VC的影響,是讓VC覺得其他掛號平臺估值仍舊便宜,還是讓VC不敢再投其他掛號平臺?這只能靠時間去證實。不過滴滴快的兩巨頭出線后,其他打車項目融資困難是有先例的。
不久,我們可以看到掛號網跟春雨醫生的直接競爭,因為二者都看好私人醫生和保險服務,都在線下開醫院。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但大戰早期誰會先低頭?據說春雨也將宣布巨額融資。
另外,像好大夫這樣的就診咨詢平臺也會深受影響,會不會老大跟老二開打,老三給打沒了?大型食肉動物之間的搏殺即將開始,會比歐美動作大片還要吊胃口。
但是步子這么大,執行跟得上嗎?
掛號網在醫療體制面前,一直低調地為醫院打工,微醫上線半年也未發威。現在打出全分級診療平臺和區域手術中心的目標,還有私人醫生和精準健康管理等新項目。
掛號網跟大醫院相處會更加微妙:既要繼續服務醫院,又要參與醫院間患者分配游戲。如何解決微醫里的醫生多點執業障礙,如何做成醫療加保險的模式,要開多少家實體醫院,加上醫療地區間的巨大差異,這都不是光靠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何況掛號網這兩年跨越式的發展在內部管理、人才儲備甚至企業基因上都有太多的挑戰。我可以斷言掛號網宏大的布局之中還存在很多空洞盲點,這需要通過并購來快速補全。
曾經的掛號網,現在的微醫集團,這盤棋下得太大,露出牙齒后已經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低調行事。
中國醫療體系千瘡百孔,微醫集團現在有錢、有人,沒理由不干點大事,應該帶領一大幫苦哈哈的移動醫療公司走出迷惘。別像上市公司一樣圈錢去做理財,也別再像食草動物一樣溫順,食肉動物才是推動生物鏈不斷演化的主力。
[ 編輯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