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航

跨境電商蘭亭集勢在連續虧損7個季度后,在第8個季度迎來凈利潤扭虧。2015年9月,蘭亭集勢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里,除了利潤扭虧,其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9.4%。然而,久違的好消息并不能扭轉蘭亭集勢持續下滑的頹勢,增長乏力、內部動亂、對手擠壓……曾經的明星公司蘭亭集勢正陷入一場危機。
成立于2007年3月的蘭亭集勢,是一個純外語的跨境購物網站。其基本商業模型是:跨國B2C的商業模式,通過Google推廣,用Paypal支付,用UPS和DHL發貨,主要面對北美和歐洲市場。蘭亭集勢2013年成功登陸紐約交易所,號稱“中國外貿電商第一股”,是國內眾多跨境電商曾經艷羨的對象。短短兩年,這家明星公司如何從跨境電商的王座滑落?
業務增長乏力
蘭亭集勢在納斯達克的IPO發行價為9.5美元,上市初期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較發行價漲幅達78.73%。2013年8月甚至達到過23.38美元高峰。此后股價轉衰,一路下跌, 2015年11月16日的收盤價為3.51美元,僅相當于發行價的37%,市值縮水嚴重。
股價低迷的背后,是蘭亭集勢收入增速大幅放緩的現實。
沒能找到新的支撐業務是蘭亭集勢收入增長乏力的主要原因。雖然蘭亭集勢一直在嘗試把安防等電子產品發展成為新的主營業務,但目前的主打產品仍然是創業時期以婚紗為代表的服裝產品。數據顯示,在2015年第一季度8 760萬美元的凈營收中,3 170萬美元的服裝品類占比達36.18%。
蘭亭集勢無法從內部尋求業務突破,轉而借助外力來達到此目的。2014年11月10日,蘭亭集勢與百度點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海外移動市場。百度點心是百度的全資子公司,在全球移動市場擁有可觀的用戶量,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蘭亭集勢CEO郭去疾稱這次合作為“兩家中國互聯網企業協力拓展全球移動市場的典范?!钡沁@次“合作典范”對蘭亭集勢的正面影響有限,據剛剛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其訂單量同比下滑7.2%,用戶數同比下滑6%。
2015年6月,蘭亭集勢再次引進合作伙伴。國內上市公司奧康國際以7 734萬美元入股蘭亭集勢。奧康期望通過蘭亭集勢的平臺,將其產品廣銷全球。據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服裝類消費依舊是蘭亭集勢的主要營業額構成,而鞋類消費的占比遠遠低于前者。而奧康國際用6.30美元/股買的蘭亭集勢的股票,截至11月16日收盤價為3.51美元/股,投資縮水將近一半。
除了支撐業務開拓艱難的原因外,營銷成本高昂則是另一個原因。由于商品定位和品牌定位決定了其只能賣低毛利產品,這樣的定位要想贏得回頭客難度很大,為了保證流量,蘭亭集勢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營銷費用去做搜索引擎營銷,這樣的惡性循環讓營銷成本居高不下。蘭亭集勢的海外廣告投放主要在線上,如谷歌搜索廣告、Facebook圖文廣告,每單轉化約11.2美元,對比國內零售電商40元(約6.4美元)左右的獲客成本,高出近一倍,獲客成本高是蘭亭集勢的硬傷。
內部危機凸顯
蘭亭集勢對外市場征戰乏力,公司內部的亂象也開始頻發。
自2014年開始,蘭亭集勢就開始出現間斷性的人員調動,特別是部分高管的離職引人深思:CFO薛錚、聯合創始人及高級副總裁劉俊、首席技術官盧亮、兩大外籍高管馬克·斯塔賓格斯和昆汀·賽,高層持續離開。
兩大外籍高管的離開可能是蘭亭集勢管理層動蕩的一個縮影。2014年1月蘭亭集勢完成對美國社交電商網站Ador公司的收購。郭去疾在對外的溝通會中特別強調,收購Ador的第一目的是引進人才,如馬克·斯塔賓格斯。馬克隨后被委任為蘭亭集勢的總裁。然而這個蘭亭集勢專門收購一家公司引進的外國總裁,只在蘭亭集勢待了6個月便宣布離職。
持續的高層動蕩影響很快延伸到了蘭亭集勢的所有環節。
2015年9月初,北京一位蘭亭集勢的員工爆料稱,從6月到8月,大部分蘭亭集勢的員工就只發了底薪,蘭亭集勢已有500多名員工離職。郭去疾否認了大幅裁員的說法,稱蘭亭集勢正在執行一項“瘦身計劃”。
郭去疾口中的“瘦身計劃”在內部被稱為“優化計劃”。從2015年春節開始,該公司每個月每個業務組均有“優化名額”,分配到某個組的名額,就是當月這個業務組的裁員名額。
一位已經離職的前蘭亭集勢員工稱,蘭亭集勢出問題“并不意外”。他表示蘭亭集勢的經營狀況一直不好,大部分部門月銷售額都達不到目標,尤其是時尚服裝業務,銷售情況并不理想?!疤m亭集勢目前確實有大量人員離職,對供貨商的條件差則一直是這樣”。
早在2015年初,蘭亭集勢采購負責人與供應商約談,要求降低商品價格,并列出了價目表。自此以后,拖欠錢款的情況屢有發生,少則一周多則一個月,價格也被頻繁下壓。一些無法接受價格的供應商希望退出平臺,但卻收到了一份降價3個月內禁止下架的通知。如此霸王條款備受爭議,加上公司內部的裁員降薪,都在表明蘭亭集勢在一定程度上陷入經營困局。
對手擠壓制約
增收瓶頸、資金困境之外,蘭亭集勢在自身所處的跨境B2C出口電商業務領域,也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外部競爭。
蘭亭集勢上市之初號稱中國最大的外貿B2C網站,突出顯示自己江湖老大的地位。2012年蘭亭集勢的營收為2億美元,規模偏小,領先優勢并不明顯。阿里巴巴、亞馬遜等巨頭在理順電商網絡與渠道后,其微弱的優勢被快速趕超。
以速賣通為例,在強大資本支持下,它已經迅速成為中國跨境出口電商領域的老大。速賣通是阿里2010年成立的,基于全球市場的一個在線交易平臺。速賣通背后的阿里巴巴和淘寶,意味著的是其背后數十萬甚至更多的金牌賣家和產品。對比蘭亭集勢的B2C模式,在SKU的深度和廣度上,速賣通更勝一籌。數據顯示,蘭亭集勢2014財年的訂單總量達到970萬份,而速賣通在2014年“雙11”期間的總訂單數就超過680萬份。
亞馬遜中國則是蘭亭集勢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巨頭??缇畴娚痰囊粋€重要成本環節就是物流。亞馬遜海外市場上無人能比的網絡與渠道,在面向中國企業的跨境出口電商業務領域,顯然擁有更多、更大的優勢。
對于目前的蘭亭集勢來說,海外市場進一步開拓十分困難。速賣通在自己的平臺傭金只要3個點,而蘭亭集勢在eBay和亞馬遜要10個點。成本增加很多,而自己的平臺又未能積累大量用戶。蘭亭集勢的市場空間在巨頭的擠壓下,開始不斷縮窄。
面對自身的瓶頸和巨頭的擠壓,蘭亭集勢也并非坐以待斃。2015年1月26日,蘭亭集勢推出“蘭亭智通”全球跨境物流開發平臺;5月16日發布一款基于全球社交網絡的C2C移動電商平臺WeStore。前者意在優化物流環節,掌握全局主動性;后者旨在提高移動端份額,擴大流量入口。
僅從產品來看,兩者對于蘭亭集勢的未來發展都算切中要害。然而,從現實出發,布局全球物流和搶占移動端談何容易。光看亞馬遜和京東為了物流建設,虧了多少年就知道難度有多大。蘭亭集勢無論是從模式還是規模都遠遜于前兩者,全球跨境物流平臺的理想又何時能成。力推的移動電商平臺WeStore也是這個道理,沒有海量資本的助力,一個默默無聞的App又如何能夠出頭。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蘭亭集勢四面危機的時候,又該如何出招,才能守住手里已經不太多的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