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蘭亭集勢靠營銷來推動業務增長的模式,終究還是把自己帶入了困境。
蘭亭集勢主要通過搜索引擎、展示廣告、聯盟廣告、郵件營銷,以及社會化營銷的方式進行推廣。搜索引擎是蘭亭集勢的第一大流量入口,據Hitwise數據統計,蘭亭集勢北美地區的訪問當中,絕大部分的流量來自谷歌,其次是社交網站Facebook、eBay等網站。
上市3年后,蘭亭集勢這一套打法的效率開始明顯降低。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發達,包括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互聯網營銷手段越來越多,物流越來越方便快捷,網絡支付越來越安全可靠,將低成本的中國制造商品,銷往海外C端消費者的鏈條逐漸縮短。
當大量的的小額外貿公司順勢崛起,并且追隨蘭亭集勢的營銷模式,通過在谷歌購買關鍵字、搜索引擎優化、社會化營銷、郵件營銷等手段,將中國的“山寨貨”賣到老外手中。然而,這些極具價格優勢的3C、服飾、配件等產品,多半是“仿品”“山寨貨”,它們價格低廉,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品牌,產品質量和服務也很難保證。蘭亭集勢的目標用戶,大多并非主流的電商用戶群體,而是相對“屌絲”一些,他們對價格敏感度極高,對品牌、質量和服務沒有太大要求,哪兒有便宜貨,他們就上哪兒買。而且,隨著外貿B2C參與者越來越多,總是有人能提供比你更低的價格,很難讓這個用戶群體對某個網站產生強大依賴。再加上蘭亭集勢主營的婚紗、3C、配件等產品,本身的消費頻次就不高。
一味追求營銷最大化來拉動成長,而不思考主營業務的優化,蘭亭集勢陷入困境可謂是自食其果。盡管這兩年蘭亭集勢也意識到問題,營銷費用占比有所下降,但在不改變經營思路的前提下,這種趨勢能否繼續保持下去,有多大的下降空間,仍將是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