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即將結束,一則來自新西蘭的“中國消息”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中國的乳企伊利集團的領導力峰會開到了新西蘭,并在會上升級了企業文化,“卓越、擔當、創新、共贏”寫進了伊利的核心價值觀。就在此前一個月,伊利在新西蘭投資的大洋洲乳業生產基地因為為新西蘭當地發展做出貢獻,獲得當地的南坎特伯雷商業大獎提名,還被當地媒體稱為“有擔當”。兩條新聞湊在一起,讓人從中讀出幾個大字“軟實力”——中國企業不僅憑硬實力,而且憑軟實力“走出去”的時代到來了。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中國企業從硬到軟的升級
“軟實力”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就在伊利年會5天之前的12月4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門舉辦主題論壇,研討中國企業的軟實力。在那個論壇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林毅夫教授提出,“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是中國打造國際化企業和全球品牌的新“三步走”戰略。“走出去”指企業硬實力,是資金、技術、資源的實力體現;“走進去”指軟實力,是跨文化溝通與管理的成功體現;“走上去”指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完美結合,是得到所在國政府、社會、企業和人民尊重的體現。
伊利的做法和這“三步走”不謀而合。在“硬實力”方面,通過實施“全球織網”的國際化戰略,伊利搭建了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資源體系、全球創新體系和全球市場體系,利用全球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而在創新領域,伊利集聚全球頂尖智慧資源,立足國際健康食品的發展趨勢,針對研發、養殖、管理、人才培養等等不同領域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合作,創造了金典、金領冠、安慕希等一大批明星產品。今年9月應運而生的全球食品領域的高端、前瞻智慧集群——中美食品智慧谷更是創造了企業主導實施全球智慧交流的最高模式,得到了各方盛贊,目前各項交流活動正如火如荼實施開展中。
與“硬實力”結伴而行的,就是軟實力。伊利在提出了“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新愿景,并確立了創新和國際化兩大戰略之后,這次又升級了企業文化價值觀。“軟”“硬”兩手默契配合,引領中國乳企乃至中國品牌在全球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用軟實力塑造中國品牌
發達國家的全球發展歷程中,企業軟實力的全球效應發揮了重要作用,如美國通用電氣、日本豐田汽車都致力于將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向世界推廣,贏得了全球認可。伊利的國際化,從愿景、戰略直到升級企業文化,在全球樹立中國品牌,同樣走了這樣一條軟實力之路。
比如在新西蘭為伊利贏得口碑,讓新西蘭媒體們感到“震驚”的,是伊利這家中國企業超乎尋常的擔當——伊利為當地帶來了重要的就業和稅收;不同于某些外來投資的企業,伊利工廠的雇員幾乎全是當地人,僅一期工程就直接解決了上百人就業,是當地的大雇主之一;伊利按合同收奶,解決了近百家牧場主的生計;伊利還積極投身當地的社區活動,在當地中學設立了獎學金,鼓勵當地青年積極參與乳業和中新文化交流的學習。“中國的伊利集團是負責任的企業!”新西蘭最大的先驅報之一《蒂馬魯先驅報》這樣評價道,“我們應歡迎更多伊利這樣的中國企業來新西蘭。”
“企業‘走出去首先是文化‘融進去,”在12月9日在新西蘭奧克蘭召開的伊利集團領導力峰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如是說。
而哥倫比亞大學中國企業軟實力論壇上的《2014海外中國企業聲譽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中國企業在“走出去”后,軟實力的重要性凸顯。企業“走出去”是贏得別人的喜歡,“走進去”是獲取別人的信任,但只有“走上去”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出海的中國企業正成為“國際化企業”,這依靠的是企業軟實力的發展,而企業的良好發展也將在宏觀上助力打造中國的全球聲譽。每家中國企業軟實力的微小提升,都將在宏觀上幫助“國家軟實力、文化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這三方面的發展。伊利的經驗,無疑也說明了這一點。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先生與中新政要一同在大會上聽取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