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子40克去刺,輕輕捶破,放入小鍋內,加麻油100克,文火煎炸,待炸干時,濾取藥油裝入干凈玻璃瓶內備用。用時以消毒小棉球蘸藥油少許涂于鼻腔內,每日2~3次,2周為一療程。
甘肅 劉先生
點評:
民間治療鼻炎的偏方中很多都有蒼耳子的影子,也確實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為很多鼻炎患者所推崇。鼻炎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的鼻黏膜如病毒、病菌感染,或刺激物的作用下受損而導致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癥。表現為充血或者水腫,患者經常會出現鼻塞、流清水涕、鼻癢、喉部不適、咳嗽等癥狀。蒼耳為菊科一年生草本,蒼耳果實名蒼耳子,其味辛苦、性溫、有小毒,入肺、肝經,《本草》記載此藥有“蒸腦止涕”功效,具有發汗、散風濕、通鼻竅、止痛的作用,以消風止癢力最強,在民間和臨床上作為鼻科要藥,應用歷史悠久,療效確切,并為歷版中國藥典收載。
蒼耳子為辛溫之品,油煎炸炮制后,辛溫之性更甚,臨床適用于外感風寒型或干燥性慢性鼻炎,對其他證型則不適合,且要注意長期應用的毒性反應。使用時藥油應盡量涂進鼻腔深部。使用本法應持之以恒,盡量不要間斷,治愈為止。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劉維忠/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 王世彪
(以上6則摘自《生命時報》《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