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彥明 郝強
投資銀行業務是現代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之一。傳統的投資銀行業務主要限于資本市場,而現代投資銀行業務除了包括公司融資、兼并收購顧問、股票銷售和交易、資產管理、投資研究和風險投資業務等外,還發展出了一些所謂的“另類投資”,如對房地產基金、證券化資產、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大宗商品、藝術品等的投資。這些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不僅模糊了金融機構的邊界,也使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邊界逐步模糊,極大地改變了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內涵;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和金融的全球化和一體化,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導致實體經濟低迷和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也使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面臨著危機和挑戰。本文以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為例,考察歐洲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興衰歷史及背景,以期對中國商業銀行拓展投行業務有所啟迪。
德意志銀行
德國金融市場主要以間接金融為主,直接融資中以債券融資為主,不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以資金實力雄厚的銀行為主導,這就形成了全能型的德國銀行制度。特別是德國1957年頒布的《聯邦銀行法》和1961年頒布的《銀行法》,為銀行業進行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綜合性經營奠定了基礎。
成立于1870年的德意志銀行是德國全能型銀行的代表,但其真正成長為全能銀行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德意志銀行是應工業企業服務的發展起來的,由于德國銀企關系密切,銀行甚至可以向企業投資,成為企業的股東,這使得企業有穩定的信貸資金融資來源,因此德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比較緩慢,銀行的投行業務也并不十分重要。但在20世紀90年代逐步興起的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業的競爭跨越了國家的界限,美國的投資銀行在歐洲大陸高速增長,并且跨國集團公司在全球資本流動和經濟發展中形成的大額資金交易能力、運行相關金融產品的能力并不遜于商業銀行,如蓬勃發展的汽車集團幾乎將銀行擠出了汽車貸款和租賃兩大領域,到20世紀90年代,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汽車貸款和租賃業務兩大領域的營業額達到了16億馬克。面對著嚴峻的挑戰,德意志銀行做出重大調整,于1989年購入了英國投資銀行摩根財富,提高了其在國際證券市場的地位;1999年又完成了對當時最大的證券托管銀行——美國信孚銀行的收購案,以謀求在后者專長的資產管理、私人銀行業務領域發展,并以此進軍北美和亞洲市場。合并后的兩家公司資產達到8300億美元,德意志銀行從此成為比肩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國際頂級投資銀行,進入一流投資銀行行列。
在進行并購的同時,德意志銀行還從人才方面為開展投行業務進行了準備。1995年聘請了華爾街投資銀行家愛迪生·米歇爾,推動了其投資銀行業務的迅速發展。1995年前6個月,他從英國的商業銀行S.G.沃伯格吸引來60余名股票專家,又從美林、花旗、JP摩根招聘大批職員,建立了自己的投資銀行團隊。
從整體戰略來看,從1998年開始,德意志銀行實行了全球業務和歐洲部分兩個中心的發展計劃,投行、資產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力求在全球拓展。
應該說,德意志銀行的上述戰略和業務拓展是非常成功的,2008年之前其股價曾達到了每股150美元。不過,由于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變化,特別是歐元區經濟低迷,以及美歐各國監管加強,德意志銀行業績下滑,風光不再。因此從2011年9月開始啟動了名為“2015+”的發展戰略,由于這一戰略調整效果并不明顯,又從2015年4月底開始宣布剝離其控股的德國郵政銀行,削減投行部門資產,精簡投行業務,加強交易銀行業務、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等,增加對電子銀行業務的投資,調整全球市場布局,關閉200家分行。德意志銀行之所以削減投行業務,主要原因在于近年來歐美市場利率低并且比較穩定,債券和外匯市場平靜,市場投資和交易清淡,客戶調倉換券的積極性不高。由此德意志銀行在過去幾年的投行業績逐季下滑,從最高點2010年第三季度的80億歐元將至2011年第三季度的60億歐元,到2014年第一季度更降至40億歐元。
巴克萊銀行
巴克萊銀行是英國第三大銀行,也是全球性的金融服務公司,擁有超過300年的歷史和銀行業務經驗,營運范圍超過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主要業務集中在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有限公司)、資產管理(巴克萊全球投資人有限公司)、財富管理和信托專家(巴克萊私人銀行)和信用卡業務(巴克萊銀行卡),曾被看作是英國銀行業抗衡華爾街的希望之星。
巴克萊銀行雖然也是全能型的銀行,但過去在投行業務方面并不突出。其轉型是從1996年聘請了美國人博達文開始的。這一年,博達文被聘為巴克萊投資銀行部門(巴克萊資本)的總裁,在進入之初,他就很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采用新的發展戰略,放棄新股發行和企業并購業務,側重債務領域的風險管理和融資,以歐洲為重點,業務要遍及全球。博達文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戰略調整,是因為他認為新股發行和企業并購盡管能夠給投資銀行帶來高額的利潤,但這一業務從來就是一種寡頭壟斷的市場,其它銀行需要不計成本爭取市場份額,同時這部分業務與股票市場的起伏周期緊密相關,有較大風險。此外,20世紀90年代末的歐洲正處于由政府經濟向私營經濟過渡,占國民生產總額一定比例的養老金資產正面臨從非基金型養老金向基金型養老金的轉變,整個歐洲充斥著建立債券市場的強烈需求。這正與博達文制定的商業模式完美契合。也正因為如此,巴克萊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得到了飛速擴張,在全球22個國家內雇員達到了8000多人。也正是有了在歐洲的成功,博達文開始了巴克萊資本在全球的擴張。2003年巴克萊資本在美國的承銷交易規模比前一年增長了309%,而實際上,2001年該業務還是零。2004年巴克萊資本又推出BARX平臺交易固定收益債券,逐漸成為第三大外匯交易商。2005年其股票衍生品和可轉換債券交易也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08年9月,巴克萊銀行以13.5億美元的低價收購雷曼兄弟在美國的股票、固定收益和并購等核心業務,從此,巴克萊資本在美國投行的排名從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全球排名從第15位上升到第5位,資產規模達到2.7萬億美元。當年巴克萊銀行利潤增長49%。
2009年8月3日,巴克萊銀行中報公布,雖然零售業務縮水61%,稅前盈利降為2.68億英鎊,商業銀行業務縮水42%,稅前盈利降為4.04億英鎊,財富管理業務縮水59%,稅前盈利降為7500萬英鎊,此外,巴克萊全球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在西歐地區稅前盈利下降73%,降至3100萬英鎊,在新興市場稅前盈利從5200萬英鎊降為8600萬英鎊,但整個巴克萊銀行稅前盈利增長8%,與上年基本持平,這歸功于巴克萊資本100%的增長率,稅前盈利達到10.47億英鎊。
但是,風云突變。從2012年開始,巴克萊銀行因系列操縱案而陷入被美英監管當局連續處罰的旋渦之中。2012年,巴克萊集團因在2005年至2009年期間試圖操縱和虛報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和歐元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被美英監管機構處以總計達4.53億美元的罰款。2013年7月16日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宣布,對英國巴克萊銀行及其四名前電力交易員操縱電力市場行為處以4.53億美元罰款。其中,公司承擔4.35億美元,前電力交易團隊主管斯科特·康奈利承擔1500萬美元,其他三名涉案交易員各承擔100萬美元。此外,巴克萊銀行還須向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項目支付3490萬美元,用以補償因此次違規交易而遭受損失的美國家庭。2014年5月23日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由于巴克萊銀行的前交易員操縱倫敦黃金定價機制,決定對巴克萊銀行處以約2600萬英鎊(約合4368萬美元)的罰款。2015年5月20日巴克萊銀行又因操縱匯率而被美國和英國當局處以24億美元的罰款。
英國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和歐洲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在巴克萊銀行的丑聞中,該銀行的一些交易人員正是通過操縱LIBOR定價機制,勾結報價人員左右LIBOR水平,以達到增加衍生品交易的利潤或降低損失的目的。事實上,隨著全球金融業的高速發展,銀行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存貸賺錢模式,而是積極進行衍生品的開發和交易,所謂“有風險要規避,沒有風險創造風險再規避”。在銀行投資部門任職的交易員們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拿到更高的年終分紅,不惜涉足更高風險的交易,甚至是鋌而走險以身試法。而銀行的管理者們也為了漂亮的年報、季報及個人利益而縱容甚至鼓勵投行交易員們的投機違法行為。
正是由于這些系列操縱案的曝光,巴克萊銀行從2013年開始就被列為最不受信任的銀行。2013年6月14日,財智雜志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消費者對其不滿,比例超過最不受信任銀行排名第二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兩倍。這一年,巴克萊資本凈資產收益率(ROE)下降為8.2%,成本收入比上升至43.2%。2014年5月,該銀行宣布對旗下投資銀行業務進行調整,縮減全球投行業務,裁減7000名員工,并將投行部門2000多億美元的資產轉移到“壞賬銀行”。2014年巴克萊投行業務ROE下滑近三分之一。
瑞士信貸銀行
瑞士信貸銀行是在2006年由瑞士信貸集團更名而來,是一家成立于1856年的廣泛從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信托租賃、保險等業務的全能型銀行,也是瑞士第二大銀行。1988年入股美國第一波士頓銀行,成為第一大股東,將其改組為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CFSB),并作為瑞士信貸銀行的投資銀行部。
瑞士信貸堅持“聚焦客戶”和“資本效率型”的戰略,強調專注于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以及在新的監管環境下能夠獲得可觀資本回報的領域,將業務重心放在投資銀行和私人銀行業務,降低風險資本,提高資本效率,強調客戶質量,因此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但由于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瑞士信貸的投行業務出現連續波動,
據報道,2007年第一季度,瑞信的凈利還有27.29億瑞士法郎,但2008年第一季度虧損21.48億瑞士法郎(合21億美元),為近五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據稱,一季度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部門稅前虧損34.60億法郎,而2007年同期盈利為19.9億法郎。瑞士信貸在其季報中稱,投行業務的虧損主要來自于按揭和與固定收益證券相關的信用市場的混亂。財報進一步顯示,投行部門最大的虧損來自于對杠桿金融和結構性產品的高達52.81億法郎的減計,而減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旗下交易員在債券方面的“定價失誤”——公司被迫計提28.5億美元的資產支持證券相關損失。為此,瑞士信貸宣布削減投行和行政部門的500個工作崗位。
不過,瑞士信貸的糟糕表現并沒有持續太久。到2009年底,瑞士信貸已在其美國主管杜德恒的帶領下沖過了金融海嘯的危機。這一年,瑞信投行、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對收入的貢獻比為50∶40∶10,而上年的該比為40∶40∶20。到2009年底,瑞信擁有同行業最高的股本回報率18.3%,同時一級資本充足率超過16.3%。杜德恒認為2009年的投行業績達到歷史紀錄的最高水平,關鍵在于堅持把重點放在以客戶為導向,提升資本效率和優化資本使用。在投行業務下很多細分的領域中,瑞信的市場份額都有爬升的跡象。如在固定收益類產品和對沖基金經紀服務市場,瑞信都是全球的領導者,此外,股票經紀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并購、咨詢服務甚至投資業務,瑞信都做得不錯。
雖然杜德恒如此有信心,但實際上,從2009年之后投行的業績又開始下滑。2011年第四季度虧損13.1億法郎,全年凈利比2010年減少98%,而這種虧損的原因正在于先前的瑞信投行戰略轉移——轉投歐洲主權債,因為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后不久就發生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從2010年和2011年的經營表現來看,固定收益交易收入的增長率分別為38%和40%,反映出其對歐洲宏觀經濟運行的敏感性。再從股權交易業務看,這兩年的收入增長也在20%左右,表明歐洲央行量化寬松政策的失效和實體經濟的萎靡不振。2012年后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疲軟,瑞信的投行利潤進一步下滑。
此外,資本監管的加強也嚴重影響了其業績。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后,歐美各國都加強了金融監管,如瑞士監管當局提出在2019年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10%,資本充足率達到19%。這使大銀行的投行業務受到很大影響,瑞銀的債務交易收入當年就減少了12.4億瑞郎。2013年美國金融監管機構通過沃爾克規則,對銀行的自營交易業務進行嚴苛的監管限制,CFSB從事買賣交易業務更加困難。瑞士信貸2014年二季度虧損7億瑞郎后決定撤銷部分相關投行業務,雖然一些分析師呼吁瑞信首席執行官Brady Dougan在FICC(固定收益、外匯、商品)業務上作出重大改革。盡管2015年以來瑞信的投行業績表現不錯,利潤有所增長,但瑞士信貸集團首席執行官譚天忠確認,公司將會縮減部分投資銀行業務并專注于亞洲市場的增長以及財富管理業務。7月正式履職的譚天忠在瑞士信貸集團最新一期財報發布之后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說,“我們其實有業績真的非常好的投資銀行業務,但是某些時候監管規則已經發展到了不支持或者說不偏好的程度?!?/p>
在監管層資本充足率要求更加嚴苛以及利率維持低位的背景下,瑞信的業績表現備受沖擊。2015年10月21日公布的財報顯示,瑞信三季度凈利潤7.79億法郎,比路透調查中分析師預期的9.21億法郎低24%,較2014年同期的10.3億法郎大跌32%。瑞信稱,因為信貸市場的極端錯配導致客戶活動萎縮,固定收益銷售及交易的凈收入大跌52%,至6.74億法郎。
三大銀行投行業務興衰的經驗與教訓
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都是國際著名商業銀行,在拓展投資銀行業務方面都曾有非常顯赫的業績,但目前都存在著投資銀行業績下滑,縮減和調整投行部門,實行經營戰略轉移的問題。通過分析這些銀行投行業務興衰的歷史,既可以為我國商業銀行的全能型發展提供有益經驗,也可以為金融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拓展投行業務提供必要的教訓。
開展投行業務需要一定的條件。投資銀行業務是隨著經濟和金融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型業務,這種業務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周期循環性,即投行業務發展是與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在經濟增長時期,市場對投資銀行的服務和產品需求增加,投資銀行就相應膨脹,而當經濟衰退時,市場對投資銀行的服務和產品需求下降,投資銀行業務迅速萎縮。二是關系導向性,即投資銀行與證券發行企業有著密切聯系,一般情況下,證券發行的前期準備、實際承銷和配售都是同一家投資銀行承擔的,證券發行人為了獲得最佳籌資效果,一定會選擇信譽好、經驗豐富、服務周到的投資銀行作為承銷商。所以,投資銀行除了用降低承銷費用的辦法之外,更多的是借助開展多樣、全方位的業務服務,想方設法搞好同企業的關系,以達到爭攬更多業務的目的。這顯然不是一般公司所能做到的。三是創新性,從投資銀行的業務發展看,初期的利潤來源主要證券承銷的買賣價差和證券交易經紀中的傭金收人,隨著投資銀行業的發展,行業競爭愈演愈烈,承銷業務差價的縮小,傭金費率的降低,使投資銀行傳統業務收人大大下降。為了尋求利潤、彌補競爭損失,投資銀行大力發展創利的新興業務,如企業并購、金融創新、投資管理等。從這些新興業務中,投資銀行獲利極佳。從目前看,國際投行業務呈現出多樣化、專業化和國際化的趨勢,對商業銀行開展投行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準備或正在開展投行業務的商業銀行在人才和發展戰略方面進行充分的準備,在觀念方面要有深刻的解放,在業務方面要有認真的取舍,不能簡單得靠“全能”彌補,而必須未雨綢繆,靠“重點突破”立行。
開展投行業務要充分認識到其風險性。正如前面所說,投行業務的特點之一就是創新,而創新就會面臨著其他“跟隨”銀行不用面對的風險,要避免“不創新等死、創新找死”的陷阱,就要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利益”和“利潤”的驅動,既不是簡單為了利益和利潤而創新,更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要緊緊圍繞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宗旨開展業務創新,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的突破和創新。
開展投行業務要合規合法。法律和規章是為了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而服務的,盡管投行業務在創新過程中可能面臨著法律空白,但也不能為了利用這種“空白”而創新,更不能明知故犯,無視監管和法規。在這方面,包括三大歐洲銀行在內國際大銀行都有著深刻的教訓,我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都必須緊繃“法律”之弦,緊跟監管步伐。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