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
從1998年3月22日蔡智恒把《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貼在網上,歷史的車輪行至2014年,網絡文學走過了16年風風雨雨。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2.94億人(數據來源于CNNIC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龐大用戶群為網絡文學和整個產業鏈帶來了可觀利潤,網絡文學出版產業規模已經接近50億。與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具有以下特征:創作主體的網民化;創作動機的娛樂化;文本特征的立體化;作者讀者的互動化;文本傳播的快捷化;文本價值的多元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內容產品, 網絡文學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與備受爭議的實際情況并存。現有的網絡文學評價商業性質過于濃厚,理論建構明顯滯后于評價實踐。目前,業界網絡文學評價本身同樣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局限和問題,例如評價過于通俗而缺乏深度;網絡評價過于自由化導致的評價語言粗俗和價值偏誤,等等。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科學的網絡文學作品評價體系。因此,能否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科學合理、兼顧最終用戶需求與權威性的網絡文學評價機制,對于廣大的讀者用戶和政府監管部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多屬性綜合評價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所謂評價是指根據明確的目的來測定對象系統的屬性, 并將這種屬性變為客觀定量的計值或者主觀效用的一種行為。在客觀世界中,評價的對象系統往往是具有多個不同的屬性,在將它們進行比較以決定其優劣或決定取舍時,常需要先從多個不同的側面加以評判, 然后再進行綜合。
日前的綜合方法較多,但在綜合過程中權重的確定及價值的量化在方法上不甚完善,往往缺乏可比性,這對正確揭示評價對象系統的本質尚欠不足。為此,我們運用美國學者T.L.Saaty(薩迪)提出的層次分析法(簡稱AHP)和模糊數學等方法進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多屬性評價對象系統的以定量為主、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模型, 成為較為完整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網絡文學作品作為評價對象,具有多屬性、多層次的特點,且在其諸多的屬性中既有客觀的定量指標,如作品點擊量、下載量、銷售量、獲得道具數量等,也有主觀的定性指標,如用戶閱讀評價、編輯推薦分數等。因此,使用多屬性綜合評價的方法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評價,在理論上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二、多屬性綜合評價指標與權重設計
1.確定評價目標,建立評價因素集
本文的評價目標是對網絡文學作品的質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因素是對評價目標產生影響力、決定評價結果的因素。因素集是評價對象各個因素組成的集合。根據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出版工作的屬性、網絡文學作品的特性及網絡文學作品出版的商業模式,從人氣、獲得道具、用戶主管評價、作品出版銷售情況等十一個方面設計一級指標。在一級指標建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為一系列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2.確定各指標權重
權重值的確定直接影響綜合評估的結果,權重值的變動可能引起被評估對象排列順序的改變。所以,合理地確定綜合評估各主要因素指標的權重,是進行綜合評估能否成功的關鍵問題。本體系采取常用的專家打分法(即Delphi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表1 網絡文學評價指標
三、多屬性綜合評價指標計算與結果確定
其測評方法主要借鑒了我國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的測量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據每個評價指標的上、下限閾值來計算單個指標指數(即無量綱化),指數一般分布在0和100之間,再根據每個指標的權重最終合成總體綜合評價指數。此種方法測算的指數不僅橫向可比,而且縱向可比。
(一)指標上、下限閾值的確定
在計算單個指標指數時,首先必須對每個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而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的關鍵是確定各指標的上、下限閾值。指標的上、下限閾值主要是參考各項指標實際數據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某作品點擊量在所有作品中排名第一,那么就將其數值定為點擊量上限閥值),以及指標的理論最大值和最小值(如編輯推薦指標,理論最大值既滿分為10分,那么上限閥值就是10)。將 個指標記為 ?,權重為 ?,下限閾值和上限閾值分別為 ? ?和 ? ?,無量綱化后的值為 。
(二)指標無量綱化
無量綱化,也叫數據的標準化,是通過數學變換來消除原始變量(指標)量綱影響的方法。
正指標無量綱化計算公式:
逆指標無量綱化計算公式:
(三)分類指數和總指數的合成
1.分類指標的合成方法
本體系由人氣、獲得道具、用戶主管評價、作品出版銷售情況等十一個分類組成。將某一類的所有指標無量綱化后的數值與其權重按公式(3)計算就得到類指數。
2.網絡文學作品綜合評價分數的合成方法
將網絡文學評價指標體系中的27個指標無量綱化后的數值與其權重按公式(4)計算就得到網絡文學作品的綜合評價分數。
四、不足與展望
多屬性綜合評價作為一種評價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網絡文學作品評價中層次多、指標復雜等問題,可以將繁雜、主觀的評價轉化為客觀、統一的評價,該模型的建立符合用戶實際需求,在網絡文學作品的評價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是,任何一種評價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點和片面性,本文研究的方法也是如此,其中凸顯的問題有:
不足一:對于權重的確定,目前大多由專家憑經驗主觀給出,人為因素占主導,評判結果可能有出入。在實踐中,可同時請幾組專家對作品內容進行打分,盡可能覆蓋各個用戶群體進行專家選取,將各組專家的評判結果計算得出綜合分值,得出對作品的最終評價。
不足二:沒有進行實際數據的驗證。由于各大網絡文學出版網站的數據均屬于商業保密范疇,因此本文的評價方法沒有得到過實際應用的驗證。在后續的研究中,希望可以通過項目合作研發等方式,聯合出版機構進行實際驗證,并將評價指標逐步優化,以得到更準確的評價結果。
綜上,建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評價標準,無論對于廣大讀者用戶還是政府監管部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實際應用價值。筆者認為,無論采用何種手段,網絡文學評價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一種引導,應該以尊重網絡文學創作的特點為前提,以服務最終用戶為宗旨,在其本身特色的基礎上,促進更多優秀作品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