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大余縣、尋烏縣、寧都縣、吉安縣、井岡山市、廣昌縣等地圍繞脫貧攻堅奔小康這一目標,以產業扶貧為著力點,堅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產業發展思路,敢闖敢試,走出了新常態下各具特色、各有亮點的扶貧開發新路子。江西省社聯課題組在《奮力書寫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江西答卷——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六縣(市)精準產業扶貧調查》一文中指出,“十三五”時期,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整合資源,動員全社會支持參與脫貧攻堅;創新舉措、破解難題,做大做強扶貧富民產業。
作為社會力量的高校參與扶貧工作,既有定點扶貧工作的共性特點,又有其自身特色。東南大學黨委辦公室副主任、黨委統戰部副部長,麗江永勝縣副縣長(掛職)楊樹東與教育部離退休干部局副局長、大理州副州長(掛職)于虹,通過《部屬高校滇西定點扶貧路徑研究》一文分析滇西的貧困現狀、貧困群體和致貧因素發現,滇西素質型貧困突出,部屬高校滇西扶貧優勢明顯,要立足自身單位的資源優勢,不斷堅持和完善“教育扶貧、人才扶貧、智力扶貧、科技扶貧、信息扶貧、專業扶貧”的定點扶貧路徑。
近年來,贛南原中央蘇區的農民工出現了“返鄉潮”,逐漸成為了該地區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且該群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相對于上世紀返鄉的農民工而言,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與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強烈理念。但是由于受到家鄉場地資源、消費價格等因素的制約,該群體的體育休閑娛樂活動仍然處于邊緣化的窘境。東華理工大學講師孟召博與東華理工大學副教授邱衛林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通過《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制約因素分析》一文對贛南地區返鄉農民工的體育休閑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歸納總結贛南原中央蘇區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活動提高的制約因素,最后著重從政府與企業的雙重視角提出提高返鄉創業農民工體育休閑消費水平的相關措施。
產業集群水平可以從產業集聚程度和產業結構兩方面反映。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在讀碩士文國榮與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曉盈在《基于區位熵的江西省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水平研究》一文中提出,要從區域要素的空間集聚程度來識別江西省文化創意產業的集群水平。此外,針對江西省文化創意產業的集群水平現狀提出了政策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