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政
產業互聯網時代“價值鏈為王”
互聯網創新的方向,是走進需求鏈,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是上天對人類的恩惠,最終要解決供求背離問題。
當我們再次面臨周期性結構性調整時,我們始終沒有解決供求背離問題。其實從工業革命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在發展新興的產業,然后進行結構性調整,我希望互聯網時代能改變這一切。
1、互聯網究竟會改變什么?
記得去年我和彭劍鋒教授從美國回來,在一次論壇上,我就說了這樣一個觀點,凡是能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產業社會迎來了互聯網,我希望能把我的這種價值立場傳遞給大家。在社會和個體之間,在企業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組織形態是被我們忽略的。
馬克思曾經說過:潛力股是勞動分工,是勞動組織。那企業之間是什么呢?企業之間首先是基于產業鏈的分工和基于產業鏈的組織,由于我們經營產業鏈的組織被忽略,因此我們在周期性的結構性調整過程中,變得盲目了,這就是我講的供求分離之后出現的供求背離,而供求背離實際上是已經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存,威脅到我們社會再生產的正常循環,我覺得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機會——去解決供求背離的問題。
2、互聯網直接沖突商業流通領域
我們知道,互聯網是從虛擬世界開始的,過去那些坐在網上的宅男宅女們,PC時代就開始在互聯網上玩,他們是原住民,剩下的還有移民,像我就是互聯網的難民。在21世紀來臨之前有個叫林志權的說,包老師你沒有21世紀,我說為什么,因為你不懂英語,也不會開車,還不會計算機,后來我經過努力,會開車了,而且也會計算機了,就英語還沒學會,因為全世界都有中國人,全世界哪都有中國人,三人行必有中國人,所以英語沒學會,現在我在努力學習互聯網。
BAT(百度、阿里、騰訊)在干什么呢?他們干出了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在中國制造了一個數字星球。按照周鴻祎的話來講,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去往數字星球,我也在努力從難民轉變成移民。
這個時代已經建成了數字化的平臺,所以周鴻祎能把自己稱之為數字化的互聯網的公司,我認為他就是一個平臺化公司。像阿里,其實就是過去的營運商,用互聯網的技術(以前叫IT技術)把所有鏈接起來然后形成這樣的一個平臺。現在他們的平臺已經建完了,他們應該作為營運商而存在,應該作為公共資源存在,剩下的就是我們怎么移民到這個數字網絡上去了。
3、“互聯網+”和“+互聯網”的提法并不準確
很多公司都在講“互聯網+”和“+互聯網”,我認為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我們首先應該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就是我們一定要用數字化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在如今這個環境,無論是海爾還是其他公司都應該往互聯網化、數字化這種形態上去轉。
京東則和阿里的形態不一樣。阿里是一個公共資源,既不代表賣方也不代表買方,傳統理論里你要么成為供應者的推銷員,要么成為消費者的采購員。阿里既不是幫助供應商也不是幫助消費者,只是一個數字化的平臺而已。而京東不一樣,是想利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打造基于產業鏈的閉環,這個概念也很重要,也就是說你要想在數字化世界生存下來,不是“互聯網+”,也不是“+互聯網”,而是如何變成一個互聯網公司,并且能夠整合形成一個產業互聯網的產業價值鏈的閉環。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難循環,也很難賺錢。比如說滴滴打車,我不知道它應該掙什么錢,它還沒有形成價值鏈的一環。司機做好服務了,然后顧客交錢了,然后他們的交易完成。那滴滴打車應該是掙什么錢呢?我一直想不通。他們還得往前走,繼續延展這樣一個路徑,然后把人都圈起來。
4、用數字化方式打造一個價值鏈的閉環
深化數字化生成人群,在這個過程中尋找你的盈利模式,這就是Google。Google為什么好?是它在衣食住行當中尋找到了它的生存方式。而騰訊也一樣,到目前為止60%的收入來自于游戲世界,剩下的就是廣告。他們其實也很痛苦,因為流量消費,他們是要跟移動、聯通還有網通分享,然后有結算系統,結算系統還得受到銀聯的壓迫。
比如說京東,應該想方設法去打通產業鏈,然后用數字化方式,打造一個價值鏈的閉環。劉強東說了他現在感到不安,為什么感到不安呢?因為很多商業都面臨著倒閉。
從虛擬世界出來以后,互聯網應用是在商業環節,它對它沖擊最大的也是分銷和零售環節。劉強東舉了個例子,他說他回到宿遷,發現那個地方街道很冷清,所以他很擔心,于是他有一種社會責任感就產生了。他不知道怎么辦,他不變強大,可能商業就會倒閉。學資本的人知道,商業是可以轉移的,而且現在有很多產業,實際上轉得很好。相反,像京東這樣的公司它就要完成對產業鏈的整合,如果他不能成為產業鏈的組織者,產業生態的組織者,發展會很困難,因為在互聯網平臺上面發展起來的公司已經有很多成長起來了。
案例分析
未來的時代一定是這樣的過程,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當中去,并且與他們進行互動,然后你把你的資源,配置在這個方向上。你有人才資源,有資金資源,有技術資源,還有信息等等,然后去為他們做貢獻。
鏈家地產的老板很聰明,這個傳統大叔不滿足于還在傳統領域做中介,于是新組建一塊特區,直接用互聯網的原住民來做鏈家網。鏈家網的厲害之處在于它已經把地圖跟物產以及使用的產品全部數字化了。等于是把所有這個行當,連同中介都一網打盡,并且他們有極強的延伸能力,延伸在哪兒呢?就是完全進入了需求鏈,無論房東還是房客,只要用鏈家的手機A P P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背后的目的,是客戶對住房的需求做更深度的數據收集,可以給客戶畫出更清晰的數據肖像。根據人群,根據大數據統計出來,將使用房屋的特性、場景結合在一起。
再舉一個最近見到的案例,華圖的老板從騰訊原來的三個微信團隊中挖過來一個,也弄了一個超級鏈接器,結果等到騰訊在去年過年的時候,搞微信搶紅包,華圖明白了這事兒不能玩。為什么?幾億人口在搶紅包,而且這個系統運轉正常,也就是說這個紅包告訴你,馬云的支付寶算不了什么。搶紅包已經說明微信支付可以成為結算業務的體系。
馬云和馬化騰都有結算系統,都有社區,那百度怎么辦?百度玩的東西更酷,它玩地圖。誰能夠把地圖拿下,并且跟北斗系統放在一起,這個互聯網數字星球就建成了,別人根本沒有機會,也不可能擠在一個超級鏈接器,不可能撼動互聯網大咖的地位。
華圖做公務員考試,在線140萬人學習和水平考試認證,只有2個人在維護,這個是我們傳統企業為什么向他們學習的原因,就是你干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直接組建一個I T的團隊,一個互聯網公司,這是新的玩法,讓他們用數字化的方式去鏈接,好多功能可以放在平臺上面,你就算不是一個公共系統也可以放在平臺上,然后去中介化,直接用計算機來傳遞信息。我提到的這些公司都在公共平臺上面發展得很好,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為中國產品的渠道擔心,我們應該擔心的是你能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真正完成價值鏈的閉環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