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澤俊


【摘要】目的探討B2受體激動劑與抗膽堿能藥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及藥學分析。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1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取沙丁胺醇氣霧劑與異丙托溴銨氣霧劑進行治療,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況。結果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2.1%(44/61),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4%(57/61),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實驗組患者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β2激動劑聯合抗膽堿藥物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臨床效果顯著,且可顯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該方法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β2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藥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1-101-0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臨床呼吸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是目前引發死亡的第三大疾病。臨床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較多,主要由吸煙、化學物質及空氣污染吸入等導致,其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雖然該類疾病患者氣道受限為不完全可逆,并呈現進行性發展,然其可得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臨床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方法為抗感染、祛痰止咳及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及完善,一些新型治療藥物被廣泛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本研究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1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探討沙丁胺醇氣霧劑與異丙托溴銨氣霧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現將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1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所有患者均行體格檢查、X線檢查及肺功能檢測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臨床診斷標準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有關COPD的診斷標準,同時均排除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12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患者61例,女28例,男33例,年齡40~75歲,平均(64.1±4.8)歲,病程時長為1~4年,平均(2.1±0.2)年,實驗組患者61例,女26例,男35例,年齡38~75歲,平均(63.7±4.9)歲,病程時長為1~5年,平均(2.5±0.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時長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包括給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止咳及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β2受體激動劑及抗膽堿藥物聯合治療,具體內容為給予沙丁胺醇氣霧劑(北京海德潤制藥有限公司,H11021384)霧化吸入治療,每次2噴,每天3次;同時給予異丙托溴銨氣霧劑(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J20060022)治療,每次2噴,每天3次。
1.3臨床效果評價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所有患者臨床效果評價標準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1)顯效:患者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臨床體征及癥狀顯著消失,未有肺部濕啰音;(2)有效:患者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臨床體征及癥狀有所緩解,可聞及少許肺部啰音;(3)無效:患者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難等臨床體征及癥狀未見改善或較前加重,可聞及肺部啰音;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患者臨床數據均輸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率(%)表示計數數據,采用(x±s)的形式表示計量數據,組間比較采用x2和t檢驗。若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2.1%(44/61),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4%(57/61),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實驗組患者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呼吸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目前全球公認的第二大類非傳染性疾病。老年人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發人群,隨著我國老年化程度以及環境污染等不斷加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1)慢性咳嗽:隨著該病發展遷延不愈,常常在早晨咳嗽明顯,夜間有排痰或陣咳;(2)咳痰:患者一般會有漿液性泡沫或白色黏液性痰,偶爾可見血絲,特別是清晨時分排痰較多,急性發病期痰液量明顯增多,有膿性痰;(3)氣短或呼吸困難:患者一般在早期勞動時出現氣短或呼吸困難,隨后會慢慢加重,導致日常生活或者休息時出現氣短現象,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標志性癥狀;(4)喘息及胸悶:少數患者尤其是重度或急性加重期患者會表現出喘息或胸悶;(5)其他:疾病晚期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及體重下降等表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不給予有效治療,將嚴重地威脅著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甚者會危及其生命。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及發展已成為臨床醫生共同關注的問題。
臨床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采取消炎抗感染、化痰止咳及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然而隨著醫學和藥物學的不斷發展,一些新型藥物正逐漸被應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又以β2受體激動劑和抗膽堿藥物為主。對β2受體激動劑以及抗膽堿藥進行藥學分析,不難得出上述兩類藥物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針對治療作用。
臨床研究發現,β2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可興奮肥大細胞膜表面及氣道平滑肌上的B2受體,減少嗜堿性粒細胞顆粒及肥大細胞釋放介質,減輕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氣道纖毛擺動,同時還能舒張氣道平滑肌,從而有效地緩解哮喘癥狀。抗膽堿藥物通過阻斷節后迷走神經,降低迷走神經張力,具有舒張支氣管的作用。研究報道,與β2受體激動劑相比,抗膽堿藥物雖然在舒張支氣管方面其起效時間較慢且作用弱,但是長期使用過程中不易產生耐藥性。溴化氧托品及溴化異丙托品是臨床應用較多的兩種抗膽堿藥物,其對哮喘偏亢進患者均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臨床實踐報道,β2受體激動劑及抗膽堿藥物在治療老年哮喘疾病時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
本研究選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接受治療的1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對沙丁胺醇氣霧劑與異丙托溴銨氣霧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2.1%(44/61),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4%(57/61),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實驗組患者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沙丁胺醇氣霧劑與異丙托溴銨氣霧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臨床效果顯著,且可顯著改善患者肺部功能,該方法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