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媛

摘 ?要:歲末跨年演唱會的競爭已經成為值得關注和討論的電視藝術文化現象。在大眾傳媒的表述中,藝術是一場狂歡式的符號盛宴,而究其跨年演唱會的表征和特征,發現跨年演唱會已經具備大眾狂歡的符號價值而呈現出具有特色的電視儀式感,就是指在特定時間特定行為的電視藝術呈現。本文分析了跨年演唱會的電視儀式感呈現,對于電視藝術研究進行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跨年演唱會;大眾狂歡;電視儀式;符號特征
中圖分類號:G2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1-0118-02
巴赫金將節慶、狂歡視為人類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的內涵包括本質性、思想性和世界觀性質。節慶電視儀式,央視春晚是最具典型意義的代表,它用電視媒介展現的儀式,將節慶、歡聚、團圓、辭舊迎新融合在春節這一節日之中,通過這種電視儀式實現了中華民族歡聚團圓共度春節的傳播價值。元旦就是延續春節的節慶形式,將跨年演唱會這一藝術形式呈現出新的電視儀式感而被觀眾認可和接受。
一、跨年演唱會市場現狀
1.市場競爭
跨年晚會這種藝術形式來自臺灣地區,已經持續多年在臺灣地區形成規模效應。2005 年,湖南衛視將演唱會和電視晚會藝術結合,在國內電視市場舉辦了第一場跨年演唱會,開創了一個新的收視高峰,連續十年至今在跨年收視排名中保持領先,成為跨年演唱會這種電視藝術形式中名副其實的“領頭軍”。它借助春節晚會這種已經成熟的晚會模式,利用元旦這一跨年時機,將春晚和演唱會二者結合,形成更具符號價值和時間特色的跨年演唱會。這種演出規模較大、晚會時間較長、明星陣容強大的晚會樣式一經推出,就贏得了學界、業界的廣泛關注,之后的幾年間各大地方衛視競相加入,從湖南衛視獨占鰲頭,發展成為 2010 年 16 家電視臺、2011 年 13 家、2012年16家電視臺的規模效應,先后涉及的衛視頻道逐年增多,跨年市場開始熱鬧起來。而在2014新年到來之前,廣電總局發布“節儉辦晚會”和“限制晚會數量”雙重限令,除央視以外,只有湖南衛視、東方衛視和廣東衛視拿到批文得以繼續舉辦跨年晚會,他們開始轉變思路,從簡出發,從注重晚會規模轉移到豐富節目內容,同時增加儀式感呈現,使得跨年演唱會依舊保持市場效應,成為觀眾眼中辭舊迎新必備的電視盛宴,2010~2015年跨年晚會收視率排名如右表所示。
在電視這一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下,跨年演唱會作為綜藝晚會的一種形式,已經在當下電視藝術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跨年”是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它代表人們對過去的總結和未來的期盼,人們通常希望采取一些行為來度過這一標志性時間,跨年演唱會這一藝術形式的文化內涵和符號價值在這一時間交替點更為凸顯,跨年演唱會也因此具備特有的符號價值和娛樂內涵。
2.競爭元素
(1)主題的選擇。各大衛視從自身定位出發,揚長避短設置主題,以吸引觀眾目光。湖南衛視“青春”、“快樂”,東方衛視“夢想”,安徽衛視“國劇”,央視“啟航”都是很好的主題設置和內容選擇,充分展現自身優勢同時進一步增強品牌建設,為電視市場的競爭增加力量。
(2)演藝陣容的比拼。對于演唱會形式的綜藝晚會而言,演藝陣容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可以說跨年演唱會宣傳的重點就是演藝陣容的比拼。面對同時段的市場競爭,爭取和穩固藝人資源是跨年演唱會策劃的重頭,確定人員后如何安排節目順序也是難點所在,對于具有跨年倒計時儀式的電視晚會來說,如何對應時間安排藝人的出場順序,是晚會吸引收視的關鍵。
(3)主持人的現場掌控。跨年演唱會的現場感及儀式性特征,需要主持人具備現場掌控能力以及主持團隊的默契配合,尤其是進入跨年倒計時的關鍵時間段,帶動觀眾的情感體驗并參與融入,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是整場晚會的情緒高潮和收視關鍵,也是跨年演唱會的電視儀式感呈現。
二、大眾狂歡的電視儀式
元旦,陽歷新年的開始,也逐漸成為中國人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符號,充滿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和期待,這一辭舊迎新的節點,跨年演唱會應運而生。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節奏加快促使社會生活變遷,傳統節慶儀式符號日益淡薄,取而代之是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手段的多種并存。在固定的特殊時間舉行的跨年演唱會,是我國電視傳播突破日常傳播狀態的“非日常”事件,成為一種電視儀式。跨年演唱會電視儀式不同于電視的日常性收看,它是在特定節日帶給大眾特殊傳播感受的直播晚會。作為一種電視儀式藝術,首先要邀請大眾來參與這種“儀式”,“儀式”又因電視的介入而轉變成“媒介儀式” ,這種“被邀請參與”可以是直接參與,也可以是心理參與,在傳媒環境下的現代社會,更多是一種心理參與。
人類通過節日豐富自己的生活記憶,節慶儀式確定了人在空間中的位置,通過這種形式展現人類自身的起源、本性和命運。它能夠幫助人們跨越單一的時間里程,平穩地把握未來,因此,作為人類文化中象征性時間和象征性體系存在的節日以及節日慶典,是現代人們生活中同樣迫切需要的元素。電視儀式不同于重大事件的報道,因為它是一種“邀請”大眾參與的“儀式”和“文化表演”,它在傳遞信息的同時賦予事件以意義。于是,跨年這個概念一方面深入到每個家庭,另一方面又因電視而面向公眾開放,甚至慶祝它也是在電視旁,跨年也因為卷入全球性語境之中。正因如此,每年下半年,各大媒體就已經開始關注并報道關于跨年的消息。可以說跨年演唱會因填補了神圣時刻而具有神圣性,成為一種神圣儀式,又因它與電視日常儀式不同而成為一種電視儀式或節日電視。
跨年演唱會因元旦而成為一種神圣儀式,又借助電視而成為一種電視儀式。電子媒介通過大眾狂歡改變著人們對共同事件的參與和體驗,創造出該事件下社會成員彼此遵循的一整套行為文化,從而形成人們共同的儀式特征。
三、跨年電視儀式的新特點
1.非日常性
一般來說,儀式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活動,而是對日常生活的強調和超越。電視媒介的優勢不僅在于參與架構日常生活秩序的傳播方式,而是更在于其媒介信息傳播發生后控制傳播的能力。電視媒介選擇跨年演唱中這種藝術形式,于正在播出的節目、活動的內容中,讓“扮演”好的儀式進入到電視媒介的傳播之中,自己并不被干擾,置其他一切社會活動于靜止狀態,它的表演屬于“神圣時間”,充分展現了它儀式感中的非日常性。
2.程式性
跨年演唱會中的電視儀式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其具有獨立的精神價值。儀式感的體現,一方面是人在生活中對于價值觀的敬畏所造成的莊重,另一方面是對于他人和社會的尊重所展現出的典雅。跨年演唱會特定的程序和節奏,并形成的基本規范,與儀式活動特點一致。新的一年零點鐘聲敲響的時候就是跨年演唱會的高潮點。鐘聲敲響前后如何安排演員出場和選擇何種曲目是晚會的關鍵,采取何種方式調動觀眾情緒,將情緒延伸至對美好新年的期許,也就形成了觀眾對于這場晚會的情感認可,實現了傳播目的。零點倒計時是跨年演唱會最關鍵的程式步驟,對于倒計時的設計也是各大衛視競爭的關鍵點,如何能夠抓住觀眾情緒使得產生儀式共鳴,是跨年演唱會成功的關鍵。
3.符號象征性
大眾媒介利用傳播學中“議程設置”的原理,使活動本身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電視有選擇性的選取不同視角采用不同形式對節日慶祝的方式和意義進行不斷強化和解釋,同時根據大眾媒介的需要進行重構,促使人們在觀看電視的過程中形成對活動象征意義趨向一致的解讀,從而確立某一秩序。無論是傳統儀式事件,還是電視儀式感中的跨年演唱會這種形式,它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細節都不僅僅是其樸素的本意,還會具有其他的象征意義,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解讀和建構。在跨年演唱會這一電視藝術形式中:“元旦”是跨年演唱會所提供的文化心理背景;“狂歡”是跨年演唱會所喻示的意識形態指歸;“演唱會”是辭舊迎新情緒下表達的舞臺,是一種感情的寄托、情緒的宣泄。這些全部構成了跨年演唱會中的電視儀式感呈現。
四、結 語
跨年演唱會是借助電視媒體所傳播的觀眾集體狂歡和文化認同的圖騰儀式,跨年演唱會是電視媒介對于大眾狂歡的最好體現。電視媒介改變并影響著人們對于節慶共同事件中的參與及體驗,創造出該社會成員彼此遵循的一整套行為文化,從而形成人們共同的儀式。
在媒介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過去那種春節聯歡晚會一統天下的電視格局已經成為歷史,電視媒介必須盡可能地滿足大眾的娛樂需要,跨年演唱會不單僅是作為合理的節日儀式在商業社會里存在,同時還要把握觀眾的娛樂和消費需求,從而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經濟效益。跨年演唱會的成功策劃,對于電視臺的可利用資源、頻道影響力、有效創意、團隊運作都具有高度要求,各家電視臺結合自身優勢,挖掘亮點更為重要,把元旦跨年晚會做成中國人愿意接受的文化符號,做成跨年的文化標志,和國外的新年音樂會相呼應,和傳統春節大年三十的春節聯歡晚會并駕齊驅,共同形成一個具有更高傳播價值的儀式符號,將更加具備藝術文化價值。
總的來說,作為大眾狂歡節日儀式的跨年演唱會,一方面要成為中國當代社會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征資源的代言,另一方面也要根據消費市場也就是大眾的需求推導自己的文化產品。而如何更好地發揚電視儀式在媒介傳播中的作用,則需要繼續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巴赫金.巴赫金文集·第6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梁斐,曾婭妮.電視跨年晚會的價值與泡沫[J].視聽界,2011(2).
[3] (英)戴維·莫利著.史安斌主譯.電視、受眾與文化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4] 郭于華.儀式與社會變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5] 何道寬.傳播與社會影響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 丹尼爾.戴揚.伊來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