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與生活》自1993年創刊以來已走過了20余年的歷程,憑借優質的內容、高效的推廣、清晰的經營思路和精益求精的辦刊態度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認可和支持,8000萬讀者沉淀使發行量實現連續九年持續大幅增長。特別是,近年來在經濟危機和新興媒體沖擊全國期刊發行普遍下滑的形勢下,《保健與生活》雜志發行量仍然逆勢上揚,郵政發行上升幅度居全國同類雜志第一,連續六年獲得中國郵政暢銷報刊。在訂閱讀者中有78%是自發訂閱的,應驗了“只有讓老百姓自發掏錢訂閱的雜志才是真正的好雜志”的樸素道理。
《保健與生活》期刊有院士、三甲醫院院長等眾多專家組成的醫學委員會,同時擁有知名大學及其附屬醫院一線醫學科研及臨床工作者組成的作者隊伍。作為大眾健康責任的主流媒體,始終把內容的科學性放在第一位,堅守“面向群眾,貼近生活”的辦刊宗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宣傳普及醫藥保健知識,被讀者譽為“信得過、看得懂、用得上、買得起”的貼心刊物。
近年來,期刊連續五年入選“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80強”,自主訂閱發行量更躍居全國同類期刊前三甲,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期刊面向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公開發行,覆蓋300多個大中城市,并通過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遠銷美、加、澳和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在臺灣、香港也設立專門的銷售代理機構,同步發行?!侗=∨c生活》還與有海外背景的同類期刊進行欄目合作,有力推進了中華優秀文化特別是中醫保健養生文化的海外傳播。
榮譽不斷 品牌影響遠播
由于期刊不斷精益求精,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自創刊以來,連續五屆獲得省級期刊獎,連續六年獲得中國郵政暢銷報刊,并獲得了全國百強報刊、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80強等稱號,贏得社會各界高度評價。
目前已建立了720余人的作者隊伍,其中兩院院士10多人,遍布全國各大重點醫學院校及權威醫院的專家型作者200多人。
科學嚴謹 正本清源
近年來,媒體對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傾向“娛樂化”,似乎越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越是能吸引公眾眼球,從林光常的“牛奶不是人喝的”到張悟本的“綠豆湯治百病”,再到馬悅凌的“生吃泥鰍療法”……諸多毫無科學依據的謬論使大眾陷入“亂花迷人眼,健康聽誰說”的迷思。一些所謂專家也借此機會或推銷自己的產品、或炒作自己的醫術,大行斂財之舉。面對這種亂象,社長黃和平本著主流健康媒體的高度責任感,讓《保健與生活》期刊始終堅持科學嚴謹、正本清源的辦刊態度,堅持健康、積極的格調,絕不迎合低級趣味。堅決抵制那些以介紹醫學知識為名,宣揚偽科學、淫穢色情、封建迷信的內容。
期刊主要選用一線專家和知名科普作者的稿件,非常注重科學性,堅決摒棄非科學、偽科學以及名為宣傳先進醫學科技實為不法商家促銷廣告的稿件。始終如一的堅持贏得了讀者的高度信賴和忠誠。醫學科普媒體的責任感和多年堅持“把科學性放在第一位”的辦刊實踐使《保健與生活》的品牌影響力深入人心。
在醫學科普期刊、網站眾多,健康資訊良莠不齊的今天,缺乏專業辨別能力的大眾常陷入迷茫?!侗=∨c生活》作為大眾健康主流媒體始終相信,一流的稿件一定來自一流的作者。一流的專家型作者使期刊有了豐富而優質的稿源,期刊能夠及時刊登醫學界的最新發現和研究成果,并保證了期刊所刊登的每一篇文章的科學性、權威性。
科普期刊的可讀性主要取決于是否擁有優秀的科普作品,而一篇好的科普作品的創作絕對不亞于一篇學術論文,因為它不僅要求作者有廣博的醫學知識,還要求其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將臨床和科研工作中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機理闡述用通俗的語言娓娓道來。在此過程中《保健與生活》的采編隊伍投入了大量心血,每每對文章反復推敲、精心修改,力求使每一篇文章都能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宣傳普及醫藥保健知識。
勇于創新 搏擊數字化浪潮
如今,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保健與生活》雜志社開拓數字創新思路,開辦手機報、電子期刊、微博、博客、官網,尤其是正在籌建的健康信息管理與遠程醫療服務數字應用平臺,將為期刊數字化探索之路帶來更為廣闊的前景。
雜志社與中國電信聯合推出保健知識類手機報“家有寶貝”和“保健新關注”;建立《保健與生活》官方網站,開建官方博客、微博,制作《保健與生活》電子期刊,主要用來實現編讀往來、醫患交流、行業活動、效果反饋、讀者調研、廣告附加值業務。
特別是,期刊社借助多年的品牌影響力和豐富的醫療衛生資源,幫助用戶實現健康信息的監測和管理。通過該平臺可以動態收集和管理個人健康信息,形成一個面向家庭、個人、社區、醫院、相關企業的健康管理與遠程醫療服務系統。
該項目為全國第一家將云計算技術、語義搜索引擎、物聯網等眾多尖端技術完美應用于健康信息管理與醫療服務領域的大型創新性項目。
通過該項目的平臺服務,用戶可以實現自我的健康管理、檢測就醫及獲取健康和疾病防治知識。企業可以以B2C模式,創建一個開放的健康管理與服務平臺,以動態收集、系統跟蹤、全面干預和管理個人健康信息,進而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服務大眾 熱心公益
作為大眾信賴的期刊媒體,《保健與生活》始終以傳播健康、服務大眾、回饋社會為己任,在許多大型健康公益活動中發揮了一個主流責任媒體的巨大引導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從1995年“八一”建軍節開始,期刊社一直向武警國旗護衛隊免費贈送期刊,并開展軍民聯誼活動。多年來每逢國際健康日,如“愛牙日”“愛眼日”“糖尿病日”“高血壓日”“哮喘防治日”,期刊都會邀請各大醫院的一線臨床專家走上街頭、走進社區,為廣大群眾義務宣傳疾病防治知識,舉行義診活動,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栋不杖請蟆?、安徽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主動對期刊開展的公益活動進行深入的報道,給予充分肯定和贊揚。2005年以來連續開展“分享健康,傳遞關愛”等活動,讀者參與人數達到10萬余人,免費贈刊50萬多冊;2005-2013年累計免費贈送書刊230多萬冊,系農家書屋的必選期刊。舉辦并積極參加“保護母親河”“關注孤殘兒童”“倡導綠色消費”“社區健康咨詢”等公益活動近百項。汶川、玉樹地震等發生之際,期刊均慷慨解囊現金捐助,并免費派發了《救災避險50招》25萬冊。《保健與生活》期刊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發揮了一個社會主流媒體所應承擔的社會義務和模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安徽日報》等報紙、電視、廣播媒體曾多次專題報道《保健與生活》期刊,國內眾多醫學專家和社會名流均給予高度評價。期刊刊登的文章被轉載引用7000多次,讀者的來信更是像雪片一樣飛到編輯部人員的手中。一位讀者來信說:“《保健與生活》期刊已成了我的精神食糧,我從中學會了很多保健知識。”還有位讀者來信說:“是你們一篇關于結腸癌早期癥狀的文章把我從結腸癌邊緣拉了回來,挽救了我的生命,太感謝你們了!今后我每年都要訂閱《保健與生活》?!?/p>
健康是自然所能給予我們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自1993年元月創刊以來,《保健與生活》期刊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辦刊歷程。通過數代辦刊人的努力,期刊的權威性、美譽度、覆蓋面已在全國健康科普期刊中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