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
◎李騰(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天津300222)
股市是實體經濟運行狀況的反映,還是資本追求利益的圈錢工具?當制度尚不完善的時候股票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背離會對股票市場發展帶來嚴重的傷害。只有確保股價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價值,才可以強化股市“經濟晴雨表”功能的實現。
我國股票市場的真正建立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20多年的發展歷程充滿了荊棘,但也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市場體系建設也得到不斷完善。特別是2005年后,我國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以來,股市的結構性問題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股市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聯更為緊密,為我國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國股票市場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的監管手段、上市企業的信息披露、投資者的專業素質等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和缺陷。隨著我國股市的不斷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巨大作用也得以體現,但關于股票市場的效率以及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卻引起了廣泛質疑。我國股市能否反映實體經濟的發展情況,能否成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 對于完善我國的股票市場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問題值得深思和研究。
股票市場是由虛擬資本形式的股票聚集在市場中形成的,因此股市必然具有虛擬資本的屬性。首先,股市具有社會化屬性。當股票表現為虛擬化狀態時,其運動與其對應的個體實體經濟的關聯也就被虛擬了,但與總資本的運動卻更為緊密。社會化的屬性表明了股市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并不是一個局部的進程,而是一個整體的社會化進程。其次,股市具有自我膨脹的價值運動屬性。由于虛擬資本是資本所有權證書,它的實際資本已經投入了生產領域運行,而其本身卻在金融市場中自由買賣,擁有了獨立的價值運動規律。當股票具有獨立的價值運動規律時,股市中的供求關系將對股價進行調控,而供求關系將不僅僅取決于實體經濟,還包括市場本身因素、政治因素、宏觀經濟情況等。所以,股市的自我膨脹的價值運動屬性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
成熟的股市和實體經濟的互動機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實體經濟的運行狀況可以在股市中得到反映;其次,股票市場又是實體經濟的先行指標,具有“晴雨表”的作用。當實體經濟處于繁榮增長的發展周期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強勁,將會直接支持股價上漲,市場即使有震蕩也處于整體的牛市。相反,當實體經濟處于蕭條或者下滑階段時,股價必然隨著上市公司業績的下滑而下跌,股市將處于熊市。
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主要是指當人們普遍對經濟前景看好時,將增加消費和投資支出,而股票投資的便利將讓股價率先上漲進入上升周期。相反,當經濟過熱時,股市也會提前做出反應,股價下跌以使經濟回歸平穩。“晴雨表”的功能要想很好的體現,需要保證實體經濟的增長可以帶來上市公司的業績上漲,同時,股價的漲跌主要取決于上市公司業績或者業績的理性預期。
美國經濟學家查理斯·H·道認為股價是由自由競爭的市場決定的。市場中的經濟事實、未來估計、前景預期以及其他心理因素一起決定了股價的形成,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當屬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等。所以由股票市場中具有代表性的股價綜合計算而形成的綜合指數可以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同時綜合指數還可以反映投資者的未來預期,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顯現未來經濟發展走勢,即“經濟晴雨表”的實現。
股票市場只有在“強勢有效市場”中才可以更好的體現“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投資者將資金投入股市就是為了獲得經濟回報,而上市公司籌得資金后將其投入實體經濟的生產過程,不斷產生效益,并將收益以股利的方式回報投資者。一般情況下,經營狀況好、資金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將會獲得更好的收益,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也將更多,可以得到投資者更多的信任進而繼續增加投資,拉高股價。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是由眾多企業組成的,企業的經營狀況好壞也就決定了宏觀經濟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在股票市場籌資的企業是占比很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企業,經營能力和資金運用效率都比較高,所以股票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
從國外成熟的股票市場可以看出,股市的變動趨勢和宏觀經濟運行狀況是吻合的。例如美國的股市,在其經歷的幾次經濟危機面前,股市都出現了很大的下跌。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美國股市在1933年的道瓊斯指數相比1929年下降了90%之多,25年后才回到經濟危機之前的股價水平。同時,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統計顯示,在過去的60年中,美國股市變動幅度和GDP的變動都是十分吻合的。也就是在經濟增長時,股票價格將隨著經濟增長而出現上漲情況,在到達拐點之后,股市將先實體經濟一步出現下降趨勢。進而,當經濟增長在經歷一段時間下滑而出現回暖時,股市也會先一步表現出回暖跡象,這就是“經濟晴雨表”的直接表現。
我國股票市場從建立至今總量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然而,雖然我國的股票市場總量和經濟總量的發展趨勢保持一致,但股票市場的價格指數卻并不能反映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情況。

從我國股市長期發展歷程看,我國股市始終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與經濟發展的趨勢不相吻合。在建立股市后的20多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狀態,即使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7美國次貸危機都沒有阻滯我國經濟的發展勢頭。然而,我國股市卻經歷了7次熊市,系統性風險很大,始終不能做到穩定的增長。2014年10月,在央行施行降息降準的貨幣政策后,我國股市開始呈現穩定快速的上漲,股市出現了一片繁華的景象,中國的股市似乎迎來了發展的良好勢頭。但在2015年6月,我國股市出現快速的大幅下跌,投資意識不強的股民們出現了心理恐慌的現象,大量拋售股票,加劇了市場的動蕩。雖然,政府發揮了市場管理的職能,使用了大量的救市舉措來遏制了股市的下跌,但這次事件反映了股民不根據市場價值,而盲目、投機性投資股市行為的危險性,這樣的股市根本反映不了經濟的發展情況。
我國股市和經濟發展情況長期處于背離的狀態致使股民們并沒有從股市中獲得足夠的經濟發展成果。首先,股市的回報率遠遠低于了經濟增長的速度;其次,上市企業的經營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股利進行了再投資,也導致中國的股利分紅水平低于正常應有的水平。
在中國股市發展的20多年里,我國A股市場總共經歷了8次IPO重啟,這一行為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股市的迫切難題,但卻會對股市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這種舉措會阻礙上市企業的發展,影響股民的利益,同時也制約了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產業升級的進程。眾多實證研究表明,我國股市價格的波動與實體經濟的波動影響不大,反而受我國的政策因素影響十分重大。政策因素成為影響我國股市波動的重要因素是有著深刻原因的,我國股市制度的缺陷使得市場在投資時缺乏了參考價值,反而政府的政策動向卻起到了巨大作用,具體表現為:
轉板機制尚未建立,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的缺陷導致我國上市公司不夠穩定,隨時有退市的風險使得投資者面臨巨大的流動性風險。
股權制度的缺陷。由于我國的股權制度問題,往往在公司股權結構中國有股占有很大比重,普通投資者缺乏投票權或者投票權缺乏實際意義。隨之而來的,公司的經營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只關注利潤的增長而進行圈錢行為,忽視甚至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股票市場與實體經濟的背離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必須從制度上解決這一問題,促進我國股市更好的發展。只有加強股市治理,保證上市公司質量,形成良好的優勝劣汰機制,確保股價可以反映上市公司價值,才可以強化股市“經濟晴雨表”功能的實現。
4.1保障投資者根本利益,實行上市公司強制分紅制度
投資者將資金投入上市公司,有權利從企業那里獲得應得的利潤分配,企業經營者無權剝奪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證券監管部門應該從制度建設上確立上市公司的分紅制度,從法律上確保投資者的投資報酬。
4.2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適宜的轉板機制
首先,只有不斷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形成一個多層次的股票發行、交易體系,才可以保證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激發市場動力,促進場外市場和場內市場分層有序、相輔相成,形成更為全面的市場體系。其次,在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同時,還要建立適宜的轉板機制,保證企業在業績或經營狀況發生改變時可以升板或者降板。只有轉板機制建立,市場才可以穩定、高效的運轉,股價將更趨于合理化,“經濟晴雨表”的功能才能得以實現。
4.3加快法律法規建設,提升股市管理水平
從證券發展的歷史看,只有建立并不斷完善和嚴格執行與證券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遏制股市中欺詐或者其他違規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要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促使投資者更為理性地進行股票交易,形成合理的股價形成機制。此外,相關部門還要督促上市公司不斷規劃公司戰略,改善盈利水平,保持公司可以健康、持續的增長。
【參考文獻】
[1]楊孟潔.股票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相關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8.
[2] 張翊.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廣東商學院,2012.
[3]劉清宇.中國股票市場“晴雨表”效應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2.
[4]張金麗.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D].濟山東大學院,2010.
[5]宋翔.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安徽大學,2014.
[6]李艷虹,賀贛華.我國股市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性分析[J].經濟前言,2009(6).
[7]李惠.我國虛擬經濟會計控制研究述評[J].金融講壇,2015.
[8]陳守東,易曉溦,劉洋.政策不確定下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相關性的非對稱效應研究[J].當代財經,2014.
[9]顧保國.中國股市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失靈及其重塑[J].學術交流,2014.
[10]劉相軍,路亞南.中國股市與實體經濟背離的根源探析[J].經濟與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