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的實踐和探討
胡雋 王海琴
(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231)
摘 要目的:探索以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團隊服務模式。方法:隨機抽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間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約門診患者(觀察組)100例和非預約門診患者(對照組)100例。以電話形式在患者就診后第3天、第7天和第15天進行回訪,對患者用藥情況按完全依從(完全執行醫生醫囑)、部分依從(超過或不足劑量用藥、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等)和完全不依從(不按照醫生開具處方所指示的醫囑服藥)進行分類。結果:觀察組3、7、15 d預約門診后對醫囑的執行力,3 d時完全依從100例,7 d時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分別為92例和8例,15 d時分別為89例和11例;對照組3 d時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分別為95例和5例,7 d時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分別為88例和7例,15 d時完全依從和部分依從分別為76例和11例,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能更有效的提高居民診療依從性,也能更有效的服務于社區。
關鍵詞預約門診 家庭醫生責任制 依從性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the family doctors with the outpatient appointment as the characteristics
HU Jun, WANG Haiqin
(Hua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m service mode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the family doctors with the outpatient appointment as the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the outpatient appointment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one hundred cases of non-outpatient appointment ones (the control group) in Hua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2 were selected randomly. The patients were paid the return visits by the telephone after the visit on the third, seventh and fifteenth days.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compliance (completely executing the doctor orders), partial compliance (more or less dosage,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times of medication) and complete non-adherence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cribed medicine indicated by the doctor’s prescription). Results: After the outpatient appointment of 3, 7 and 15 days, the execution of the doctor’s advice was that the complete compliance rate was 100 cases on the third day, the full compliance rate and partial compliance rates 92 and 8 cases on the seventh day and 89 and 11 cases in the fifteenth d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ete compliance rate was 95 and 5 cases on the third day, the full compliance rate and partial compliance rates 88 and 7 cases on the seventh day, and 76 and 11 cases on the fifteenth day, whose group difference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the family doctors with the outpatient appointment as the characteristics can enhanc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residents, and also can serve the community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outpatient appoint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family doctors; compliance
上海市新醫改方案的出臺顯示,全面推行家庭醫生責任制是各項工作的重點。開展家庭醫生制服務是醫改政策,也是承擔居民健康“守門人”職責的現實要求[1]。家庭醫生制服務即通過簽約方式,促使具備成為家庭醫生條件的全科醫生與簽約家庭建立起一種長期的服務關系,居民可自由選擇所信賴的家庭醫生進行簽約,享受到個性化的家庭醫療服務,家庭醫生對簽約家庭的健康進行全過程維護。接受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居民簽約后的優惠體現在:①慢性病1次就診可配1個月藥量;②預約時段門診可享受先行就診服務;③優先安排家庭病床
或上門出診;④轉診二級醫院提供預約專科醫生服務;⑤每月贈閱《健康快報》。
上海市徐匯區作為率先試點的區縣之一,于2011年7月開展了家庭醫生責任制。有別于之前開展的全程無縫鏈式全科醫生服務團隊模式[2],此次工作以預約門診為特色,以“粉絲”效應作為突破口開展工作。基于此,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探索出了以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團隊服務模式,考慮到服務對象主要為患慢性病的社區居民,所以提高患者的管理依從性,是家庭醫生開展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中心預約門診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男性42例,女性58例;60歲以下20例,60~80歲46例,80歲以上34例;非預約門診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男性51例,女性49例,60歲以下19例,60~80歲48例,80歲以上3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6)。
1.2 預約門診模式
利用中智軟件系統設置程序,在患者初診時,由就診的全科醫生根據病情、用藥情況對患者進行不同時段的復診預約。這樣既避免了某一時段就診人數過于擁擠或稀少,也使得醫患雙方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其次也保證了患者用藥的及時性和規律性(一般預約2~4周后復診,全科醫生能從患者剩余藥量的情況知曉用藥是否及時、規范并進行督促指導)。再次,預約軟件可以進行地域區分:信任某位全科醫生的患者,能在本站點、中心門診或是轄區內其他站點預約到該醫生;地域預約優勢還能體現在其他全科診室或專科之間的轉診,患者可以告知家庭醫生需要預約的計劃生育指導、眼耳鼻喉、口腔等科室,由醫生進行預約,方便了患者的轉診、會診。
1.3 調查方法
全科醫師團隊分別在患者就診后的第3天、第7天和第15天對兩組患者以電話回訪形式進行服藥依從性調查,調查表內容分為完全依從(完全執行醫生醫囑)、部分依從(超過或不足劑量用藥、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等)和完全不依從(不按照醫生開具處方所指示的醫囑服藥)三類。調查表由專人每日進行審核,并按5%的比例進行電話回訪復查,以確保資料真實可信。
1.4 數據處理
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由2位數據錄入員分別獨立錄入并進行一致性檢驗,不一致的記錄根據原始調查表進行核對和修正。數據分析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分布用卡方檢驗(均為單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3、7、15 d預約門診后對醫囑的執行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對家庭醫生的依從性較高(表1)。

表1 患者用藥依從性調查(例)
醫患關系是影響患者依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能否遵醫囑用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患者對專科或全科醫生的信任。醫患關系融洽可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提高對醫囑的執行依從性。以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規范了患者用藥,便捷了患者就醫,縮短了就診等待時間,從表1可見,觀察組的醫患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
家庭醫生在患者預約門診期間需確保慢性病所需藥物的配備(一般是2~4周),開展并發癥篩查及干預,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并進行相關慢性病隨訪指標的監測。根據患者的用藥和自我管理情況預約下次門診時間,以這種方式開展的家庭醫生責任制工作,強調了家庭醫生與患者間的互動,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進而預約成功率較高。
開展以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工作后,社區患者擁有了較為固定的家庭醫生,醫生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也有了系統全面的了解,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連
續性的治療;同時,患者在與家庭醫生的互動中獲得了更多的防治信息,通過提前預約復診有效節約了就診等候時間,同時享受到了診前咨詢和必要時便捷的轉診會診。因此,預約管理率的提高也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了有效增強。如果慢性病患者可以持續通過預約門診就診,對自身疾病的監測及治療均有極大的益處[3]。預約門診為特色的家庭醫生責任制的開展,不僅方便了醫患雙方的就醫流程,同時也是一項門診向前延伸、預后向后延續的全過程服務[4],是社區慢性病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夠真正實現慢性病防治過程中的“醫防結合”。由于患者相對固定的選擇了同一醫生進行診療,因此醫生能夠將慢性病的診療和隨訪干預管理的過程在門診中完成,避免了重復勞動,也真正提高了家庭醫生的工作效率。預約門診正逐步成為家庭醫生有序管理服務對象的有效手段,家庭醫生與有限的服務人群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是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方向[5]。通過預約門診,家庭醫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尋求慢性病患者的就診回歸,主動預約患者,合理安排門診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鞏固了與患者的“伙伴關系”。患者對家庭醫生的信任度和依從性也隨之提高,管理的效果也逐步凸顯出來。
參考文獻
[1] 張瑋. 開展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可行性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19): 2136-2138.
[2] 蔣小舒. “全程無縫鏈式全科醫生團隊”在社區衛生服務綜合防治中的作用探討[J]. 中華醫學研究雜志, 2006, 6(4): 443-447.
[3] 吳雯.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行預約門診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1, 25(6): 7-9.
[4] 郝瑞生, 林美雄, 張文, 等. 實行預約門診服務之我見[J].中國醫院, 2010, 14(1): 75-76.
[5] 白朝暉, 繆棟蕾.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慢性病預約門診的實踐[J]. 上海醫藥, 2012, 33(6): 20-21, 24.
收稿日期:(2014-11-21)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8-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