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達超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了完成小學數學教學的預設目標,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教師應注重從四個層面引導學生。
一、預習
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預習的重要意義:只有認真預習,才能在課堂上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與大家討論、交流;否則,便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另外,當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答案或錯誤答案時,教師必須引起重視,也就是說,教師務必關注觀點獨到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針對觀點獨到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鼓勵;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熱心幫助。
二、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有三點。其一,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獲得技能,更在于讓學生增長智慧,從而具備創新能力,最終對學習和生活具有責任感與使命感。其二,鼓勵學生的奇思妙想,當實際情形超出預設時,這樣的課堂是對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考驗。只有雙方共同探究、并肩前行,才能締造豐富而美妙的課堂。其三,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使學生善于發現事實和鑒別真相,并堅持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分析,從而理性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最終在數學學習中變得堅毅而果敢。
三、注意事項
作為教學環節的設計者和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教師須注意四個問題。其一,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激發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實現有效教學。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觸摸和觀察,回答圓柱底面的形狀和個數;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回答圓柱側面的形狀。其實,這一過程只是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機械而接部就班地經歷數學知識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缺乏好奇心的驅使、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疑,因此,教師既要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又要注重活動的質量,力求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感悟。其二,靈活處理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并用問題引領課堂教學,最終在反復的比較與認識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三,在教學中,既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又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研究問題和深入思考。其四,注重教學的實質,也就是說,活躍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未必積極;沉悶的課堂,學生的思維未必不積極。其實,形式上的東西不必過于關注,關鍵在于:教學是否有效進行,學生是否真正思考。
四、教學評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梢姡⒅剡^程和結果的激勵性評價才是更為有效的評價,它既能使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又能使教師改進教學。激勵性評價有兩個原則。其一,客觀公正的原則,也就是說,要正確對待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并認真分析他們的解題思路,最終努力幫助他們尋找錯誤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學生在解題中,有一些蘊含創新思維的想法,教師應給予表揚和鼓勵。總之,在評價中,教師應注意:既要正視學生的錯誤,又要肯定學生的創新思維。其二,評價語言須錘煉。具體有四個關鍵:一是用準確的語言評價,以使學生接受正確的信息;二是用富有情趣的語言評價,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三是用具有啟發性的語言評價,以引發學生思考;四是用獨特的語言評價,以照顧學生的差異性。
教育不斷發展,教學改革不停深化,教學理念推陳出新,因此,教師須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總結、注重思考和努力學習;既考慮教材,又關照學生;既深入講解知識,又精心選擇、加工知識;既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又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外國語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