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煒欣
【摘要】稅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所以,稅收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和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杠桿。稅收不但直接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資金,而且運用稅收杠桿,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調整分配關系、緩解社會分配不公起到了積極作用,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目前在我國經濟結構變遷下,稅收優化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經濟結構 變遷 稅收優化
稅收和經濟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經濟決定稅收,而稅收又會反作用于經濟,稅收收入的增長決定于經濟的發展進步。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這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信用風險最終引發了一場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我國經濟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遷,那么下面本文就對我國經濟結構變遷環境下的稅收優化進行分析。
一、稅收調控在經濟結構變遷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以我國為例,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受到計劃經濟的較大影響,出現了許多十分突出的產業缺陷,產業結構升級困難重重,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例如,工業方面,結構的不合理直接對實際運行質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導致實際運行質量較低。大量寶貴的生產能力和資源都被白白的閑置,處于浪費狀態,并突出表現為“大而全”和“小而全”等;而且,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卻一直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與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于是,農民的負擔較重,發展后勁不足。另外,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始終處于較慢的狀態,且比重較低,無法適應經濟的發展,也無法滿足居民生活的各種實際需要。
(二)協調發展不同地區的經濟
長期以來,許多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一直處于差異懸殊的狀態。例如,我國的東、西部之間,以及沿海與內地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處于嚴重的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狀態。為了有效地緩解這種不協調的情況,我國也十分積極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來改變這種情況,例如,西部大開發戰略。而且,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過程中應用各種稅收手段予以配合也效果較好。從投資方面來講,較長的時間以來,投資的實際環境在我國東部一些沿海地區處于較為寬松的狀態,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國內外資金被投放都這些地方。因此,我們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實行稅收優惠區域政策,以產業為主,充分考慮到落后地區的稅收優惠事項。
二、我國經濟結構變遷環境下的稅務優化措施
(一)積極調整產業內部結構
1.經濟結構變遷下,要積極加快產業升級,推進內部結構調整。對那些污染大、消耗重,也最終生產出的產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企業,要積極地利用各種經濟杠桿,例如資源稅和消費稅以及環境稅等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對待和處理,以不斷提高其稅費標準和相對成本,限制其對資源的依賴性。促進企業不斷開發新工藝、產品和技術,對過剩生產能力進行抑制。
2.利用各種優惠政策,例如稅收減免等,大力改造傳統產業。積極支持發展各種高端制造業,實現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轉變等。
3.積極支持和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利用注入資本金和政府財政貼息等有效的手段,建立節能減排調控機制。從而促進資源節約,推進節能減排,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對我國來說,我們需要建立完善的財稅政策體系,推進資源稅稅負向上調整,并適當提高資源性和初級性產品的價位,保證主體節約和有效利用各種資源,減少資源浪費現象。
(二)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
1.政府要充分發揮出宏觀調節和控制作用。政府要合理利用自身的宏觀調控能力,積極對收入分配進行調節。例如,政府可以根據有關部門針對各地區的實際收入分配情況,制定適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和實際收入分配狀態的地方性經濟政策和分配措施,從而促進城鄉的均衡發展,最大限度縮小城鄉收入分配之間的差距。所以,政府可以努力采取各種措施來改善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現狀。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著手:(1)制定合理的經濟政策。政府首先要對經濟全局進行把握,然后制定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并綜合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具體經濟發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情況,制定出地域性的經濟制度。尤其是對于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的地區,要積極地制定出扶貧性質的地方性經濟政策。(2)合理控制城鄉經濟發展。政府要合理地控制城鄉地區的經濟發展,努力采用各種手段,保證城鄉的共同均衡發展,極可能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3)對具體的收入分配制度予以合理的完善。為了保證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我們要積極地建立分配制度體系,充分將按勞分配作為基本分配原則,并綜合應用其他多種不同形式的分配制度,綜合應用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方式。(4)完善稅收制度。對普通的居民來說,通過完善的稅收制度來調節個人所得稅,可以有效縮小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同時也可以為政府其他調節措施的實施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
2.破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首先,要采取利用工業帶動農業發展進步、依靠城市來支援農村經濟建設的措施,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管理和投入力度。其次,也要積極完善農村的金融制度和各項經濟建設制度,尤其對眼下十分突出的農村土地征用制度,要進行嚴格的監管和合理的控制,保障農民基本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為農民創造出更大的利益空間。所以,一定要建立保證農業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保持城鄉差距的合理界限,推動城鎮化進程,逐步減少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有效增加農村人均土地的擁有量,并增加農產品的需求量,從而有力的推動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為農民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后次貸危機時代,以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為基礎的經濟道路將不會一帆風順。中國要積極地予以反應,并加快優化國內產業結構,盡快完成去庫存化和去落后產能化的調整過程,并通過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占領高端制造業以減少貿易摩擦和各種經濟問題的出現。在金融領域的改革中,也要積極地進行稅收優化,從而實現宏觀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和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呂敏.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優化發展的稅收政策選擇[J].稅務研究,2010(09).
[2]王書柏.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及應對措施——訪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經濟學家張塞[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1).
[3]杜思潔.關于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