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孟劼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為了躲避戰火,30歲的莫奈來到了英國倫敦。在這里,他被兩個英國人的畫作震撼了。從此,莫奈開始鉆研這兩個人的表現手法,并在他們風格的基礎上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最終成為大師中的大師。影響莫奈的兩個人中,有一個叫威廉·透納。
透納從小就擅長畫水彩畫,他能將看到的事物用速寫的方式記錄下來。《圣約翰大教堂》這幅畫,是他11歲時的作品。
11歲?。∥?1歲時連藍精靈都畫不好。如果說,倫勃朗是少年得志的話,對于透納,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神童。
由于才華過人,14歲的透納被破格招入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15歲時,透納就有作品入選了藝術學院的畫展,并被破格選為皇家藝術學院最年輕的會員。
如果可以從繪畫推斷一個人的性格,那透納絕對是個謎一樣的男人。21歲時,透納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幅油畫《海上漁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學校的時候,學的是水彩,油畫完全是他自學的。在這幅畫中,透納描繪了迷人的月光。而這種使用自然光的表現手法,源于透納的一個偶像——克勞德·洛蘭。
據說,年輕的透納第一次見到洛蘭的作品《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時,就被感動地流淚,他說:“洛蘭的畫是不可復制的。”從這時起,他意識到了自己和洛蘭的差距,并下決心要超越洛蘭。
1815年,透納創作了《迦太基帝國的崛起》,整幅作品和《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非常相似,透納自己非常喜歡這幅作品,一直把它留在身邊沒有賣掉。去世前幾年,透納把這幅作品捐給了英國國家美術館,捐贈的條件是,這幅作品要掛在洛蘭的《示巴女王在海港起航》的旁邊。他終于與自己崇拜的偶像并肩而立。
在透納之前,風景畫只是作為宗教畫的背景存在的,在畫壇地位不高。透納的出現,把風景畫的地位提升到與宗教畫相同的高度。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答案是:在畫面中加入了故事,使畫面看起來更加驚心動魄。
透納的代表作之一《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就是這樣一幅作品。光看畫面,就給人一種氣勢磅礴、驚心動魄的感覺。這幅畫描繪了漢尼拔大軍在意大利中部的一場大戰。透納在畫中加入了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
畫作中,太陽在盤旋上升的暴風雪中顯得黯淡無光,畫面中的人物身影模糊,遠處的地平線上還能看到漢尼拔大軍的身影,而這些人物形象都被用來襯托大自然的狂野。而關于畫中暴風雪的畫法,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透納受到了當時的電磁學理論的影響,所以,他描繪的暴風雪如此逼真,總能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
透納生活在英國工業革命的時代。在當時,科學家和藝術家常常在同一棟大樓里辦公。透納也算得上是工業革命的先鋒。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當時先進的科技元素。他表現工業革命的一幅比較重要的作品《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在英國算得上是國寶級的作品,看過《007:大破天幕危機》的朋友可能會對這幅畫有印象。
夕陽下,一艘龐大的戰艦被一艘體積比它小很多的蒸汽船拖著,喻示了舊的技術被新科技取代。這幅畫是有些討巧的,在守舊派看來,畫中戰功赫赫的“無畏號”在夕陽中完成最后一段航行,頗有些凄涼的感覺。而在創新派眼中,畫中的太陽可以被理解為日出,整幅作品又有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透納的天才,還體現在他的一些小心機上。參加畫展時,當別的畫家都拿展示宏大題材的畫作展出時,他卻會提供一幅只有寥寥數筆的作品,相比之下,他的小清新風格的作品,就能吸引更多的眼球。這些小心思,使得透納的作品在藝術學院一直獨樹一幟。
這種獨樹一幟一直保持到透納創作生涯的晚期。這個時期,他開始“劍走偏鋒”,玩起“抽象”來。這個時期的透納,在繪畫手法上近乎瘋狂,他不用筆刷或油畫刀作畫,而是直接用手畫。為了追求更鮮艷、更生動的色彩,他甚至在畫作中用上了巧克力、番茄醬等原料,毫不夸張地說,他把整個廚房都搬到了畫布上。《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鐵路》這幅作品,是他這一時期的集大成之作。他用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將雨和蒸汽的朦朧、火車的速度表現地淋漓盡致。
透納是個不世出的天才,為了創作,他付出極大的努力。例如,為了畫好驚濤駭浪,他曾把自己綁在暴風雨中行駛的船的桅桿上。為了畫出火車的速度,他曾長時間把頭伸出飛馳的火車窗戶,感受火車的風馳電掣。
他把風景畫在歷史上的地位帶到了一個絕無僅有的高度,而且,他晚年的創作手法甚至影響到幾百年后的現代藝術的發展。今天再次提起透納,想到的就是一個執著、瘋狂、勤奮、愛較勁的繪畫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