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偉,劉傳海
(1.北京大學 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2.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學院,天津 301830)
?
建構普通高校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體系的研究
錢俊偉1,劉傳海2
(1.北京大學 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2.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學院,天津 301830)
摘要:當前高校體育評價體系的缺失,導致大學生群體對參加體育課和增強體育鍛煉的集體忽視。高校體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套符合當代普通大學生運動技能發展水平的等級評價體系。文章通過研究,歸納出達標類項目、比賽名次類項目、比賽名次和達標類相結合類項目,共三類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的制定策略,構建出體育教學、課余鍛煉、體育社團、體育文化節、結合校內已有賽事和創設新型賽事等多種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體系的實施辦法等具體保障措施,將為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徑。
關鍵詞:普通高校;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體系
1研究目的
1.1研究背景
1.1.1學生體質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陸續出臺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陽光體育運動等多項文件,表達了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和健康的關心。7號文件已經實施10余年了,但從教學實效上看,大多數學生既沒有掌握一、二項運動技能,也沒有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特別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效果還不十分明顯。造成此種狀況的原因眾多,其中體育課程教學(課內外、校內外)缺乏一體化設計,導致學生運動技能水平低,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熱情,影響著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1.1.2教育發展綱要新要求: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改革開放30多年來,高校為了滿足大學生的體育課程需求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趨勢,高校體育課程開設的項目越來越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著有量無質的現象。教學質量無疑是中國教育的生命線。《綱要》確定了“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教育工作方針。提高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指揮棒。學校制定科學的各個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能很好地促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1.1.3運動技能等級體制的現狀。目前我國實施的運動技術等級標準主要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專業運動員等級評價體系,很少有關于普通學生的業余運動技能等級標準。這套運動員等級評價標準主要是針對運動水平突出的極少一部分人設計,對于絕大多數普通大學生只能望其項背。而高校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專業運動員,而是在于讓更多的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從而產生對于體育活動的熱愛,進而養成終身鍛煉的健身意識。就像是英語、音樂、計算機等學科制定的等級評價標準就是針對普通大學生。因此,教育系統也有必要制定出一套適合普通大學生的運動等級評價標準,更好地激勵學生掌握一定水平的運動技能,更愿意參與體育鍛煉。
1.2研究的意義
從 “大體育觀”、“大課程觀”和幫助學生“掌握技能—激發興趣—養成習慣”方面著眼,進行課內外一體化設計的學生等級評價體系,可以有效貫徹國家頒布的各類體育健身政策,吸引廣大同學投入到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中,有利于增強在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滿足學生在體育領域證明個人運動能力的愿望和成就感,培養他們對運動的熱愛與興趣,掌握一項或幾項基本的體育技能,豐富學生的體育閱歷,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此項課題在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方面是一個創舉,通過推廣普通學生運動技能評價標準、制度和實施辦法,將為高校體育教育的改善,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提供新的途徑。
2研究方法
2.1研究思路
本項研究涉及各級各類高校,如高職、高專、普通高校等,研究對象涉及高校的學生、教師。具體研究項目分為田徑、網球、健美操、定向越野、籃球、乒乓球、武術等7個子課題,分別有各領域知名教授擔任,制定相關評價標準。根據研究運動項目的差異性,有些項目更多側重于量的研究方法,有些則采用質的研究方法。總之均要采用問卷調查、數理統計、專家訪談、實驗比較、并重點挑選一些典型代表和案例進行分析。
2.2具體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實驗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在案例研究中,選取率先在國內實施普通學生運動技能等級標準體系的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和河北科技大學三所學校作為研究試點,進行實驗研究和案例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普通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體系
3.1.1普通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的界定。我國在1956年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員等級制度條例》(草案)和田徑、游泳等16個單項運動員等級標準。目前我國運動員技術等級制度所涉及的項目已達到69個。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是衡量運動員運動技術水平的標準,也是國家了解和監測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重要途徑,更是激勵運動員刻苦訓練的重要手段。參照體育管理部門的成功經驗,教育部門制定了針對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運動技能評價標準。具體定義:
參照專業運動員技術等級制度,普通高校體育部門制定一套符合當代普通大學生運動技能發展水平的等級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旨在鼓勵大學生刻苦鍛煉,努力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從而實現“提高技能,激發興趣,養成習慣”三者有機地結合,是使“健康第一”理念落到實處的重要舉措。
3.1.2實施效果的初步分析。在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研究中,使用調查問卷,采用了簡單隨機抽樣與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抽樣方法,抽取2個班級56名同學、40個體育社團80名同學和參加體育文化節賽事的6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所得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發現91%的同學認為該措施能夠提高自己鍛煉的興趣和積極,66%的同學會因此激勵措施加強體育鍛煉。從2009年——2011年獲得北京大學校級運動技能等級證書的同學的數量進行調查:發現在實施的3年間,無論是體育課、流動杯賽事和校運會賽事上,獲得等級證書的人數都呈逐年增長(圖1)。

圖1 北京大學獲校級運動技能等級證書的人數統計
在對普通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制度實施前后,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研究中,對政策改變前后所影響的不同年級進行分層整群抽樣,計算其每周運動次數、時間和體育課成績以反映體育鍛煉行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判斷其差異,以判斷該措施變革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發現具有顯著影響。
3.2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的制定策略
3.2.1學生運動技能等級的分類。關于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的分類,各個學校需要因地制宜,可參照國家體育總局的專業運動員等級標準,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一套涵蓋絕大多數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等級標準和制度。目前參與實驗和試點的學校通常都是參照國家的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設立四個級別等級稱號由高到低分為: 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和三級運動員。
3.2.2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制定的分類策略。參照運動訓練學的項群訓練理論和國際慣例,可將大多數項目分為以下三種類型,進行評價標準的制定。
3.2.2.1達標類項目。像游泳、田徑、舉重、自行車、速度滑冰、攀巖登山等體能主導類項目,以達到相關項目的具體標準為達標的評判標準。試點學校可參照歷年來相關比賽時的成績,進行均數、標準差等數理分析,而制定出一套符合普通學生實際情況的等級標準。
3.2.2.2比賽名次類項目。像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壘球等球類和精武社、散打等格斗類,均是以技戰術為主導的(個人和團隊)項目,以獲得比賽名次為評判標準。參照往年運動員水平,各個單項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前8名隊伍中進行等級達標名額的分配。比如校級賽事,具體分配指標如下:健將級不超過1%,一級不超過3%,二級不超過8%,三級不超過12%。此類項目的等級評價還要與該項目的體育課程相結合,在體育課上解決基本技術的通級,也就是技術優秀的可以通過具體的技術考核,直接獲得三級證書。需要獲得更高級別的運動技能證書,就需要參加各類賽事,取得優異成績。
3.2.2.3比賽名次和達標類項目。像健美操、體操、太極拳、體育舞蹈等難美性、表現類項目,以獲得比賽名次和獲得分數為評判標準。試點學校參照歷年來相關比賽時的成績,進行數據分析而制定出一套低于國家體育總局標準的等級標準,可通過體育課或專門的通級賽等獲得相關等級證書。
3.3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的實施辦法
3.3.1實施路徑的設計原則。體育教學是基礎,是入門級;體育賽事是提高,是進階級;結合已有校園賽事為主,創設新型賽事為輔;體育部為主導,各級團委、體育社團和院系為主體。
3.3.2業余鍛煉等級標準的實施路徑
3.3.2.1體育教學。運動技術的獲得主要是通過體育課,因此要抓住這個重要基礎,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試點學校通常采用選擇若干門體育課作為試點,逐步擴大。在體育教學課中運動成績優異、運動技能良好的學生,可申請參加體育教學課運動員技術等級通級賽,一般每個教學班不超過5名,由任課教師將名單上報到體育部校園體育辦公室。也可組織同一項目的通級賽,比如體育教學課中游泳、田徑項目根據成績評定相應級別。
3.3.2.2體育文化節。調查發現各大高校都會在春季或者秋季舉辦全校性運動會,以此為契機,將若干項普及性好、群眾基礎牢的運動項目,組織相關體育賽事、宣講活動等一系列校園體育文化活動。 在體育文化節期間,為激勵學生們的體育激情,可推廣普通學生運動技能等級達標措施。以試點學校北京大學2011年的體育文化節之“流動杯”賽事為案例分析,參與等級達標比賽項目的運動員總數3 393人,其中有768位同學獲得北大杯運動等級達標,其中一級106人、二級250人和三級412人。獲得等級證書的人占總參賽人數的22.6%,占全校學生總數的比例為2.6%。各個級別分別占參賽運動員總數的一級占3.1%,二級占7.3%,三級占12.1%。 很高的等級達標普及率大大地激勵了學生們的鍛煉熱情,很好地營造全民健身的校園文化。
3.3.2.3體育社團。調查發現各高校的體育社團均執行“自我教育,全面管理”的發展方針。各試點學校經過校團委和體教部綜合評定體育社團的社團規模、推廣項目、賽事組織、影響力和管理架構等,現選出一批體育社團,試行等級達標制度。以比賽名次類項目社團為例:參照往年運動員水平,各個單項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前8名隊伍中進行等級達標名額的分配。具體分配指標如下:一級不超過3%,二級不超過8%,三級不超過12%。參賽運動員足籃排三大球項目不得少于300人,乒羽網三小球項目不得少于200人,如果單個賽事達不到規定人數,可以累計1~2個賽事進行統計。
3.3.2.4結合校內已有賽事。校園已有賽事通常在課余時間,依托體育部、校團委、各個體育社團等舉辦。通常分為兩類。
校內賽事:流動杯、碩博杯、新生杯、師生杯、冬季越野長跑、五四師生長跑、網球公開賽、趣味運動會、院系小型運動會等。
校際賽事:各個項目高校聯賽乙級、國際馬拉松、首都高校普通學生田徑運動會,挑戰賽、公開賽和邀請賽等。
3.3.2.5創設新型賽事。體育教學中,學期末同一項目間舉行通級賽,比如健美操、太極拳、游泳、體育舞蹈、籃球班聯賽等;課余體育中,每年的秋季學期有體教部和各個體育社團聯合舉辦各個項目的通級賽,比如田徑100m、500m、游泳等。
3.4保障措施
3.4.1建立科學的審批管理程序。主管部門科學地制定評價標準,并嚴格按照申請、審核、審批和授予的流程實施。
3.4.2加大獎勵力度。學校相關部門在體育課成績評定、獎學金評優等情況下,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體育文化節開閉幕式隆重舉行,嘉獎獲獎院系和個人。
3.4.3加大監督力度。每年定期公布各院系體測報告與排名、校運會報名人數、各院系統計人數等監督和公示力度。
3.4.4建立學校體育工作的通聯體系。建立各院系主抓體育領導、學生體育部部長、體育健身類社團的通訊聯絡體系,保持經常性溝通。
3.4.5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增強體育教師的奉獻意識,以對學生和學校負責的態度來支持和承擔一定的工作,并量化式管理,加大激勵措施。
4結論與建議
4.1初步的研究表明,實施普通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標準的學校,學生行體育鍛煉的行為更為積極,每周鍛煉的次數和時間更長。
4.2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性和普適性,具有較強的實操性。
4.3評價標準制定的全國標準要與地方標準、校本標準的協調統一;地方標準的制定、校本課程的標準制定,要考慮到項目的特色性和傳統與歷史。
參考文獻
[1]馮鑫.我國運動員技術等級制度演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
[2]張筍.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08.
[3]郭瀟.青少年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價方案的創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3):54-55.

·學校體育學·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Athletic Skill Level
QIAN Jun-wei1, LIU Chuan-hai2
(1.Spor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Tianjin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1830, 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lack of college sports evaluation system, lead to university students’ common neglect of participating in gym classes and physical practicing. Sports departm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velop an evaluation system that accords with the athletic skill level of contemporary average students. Through research,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ree types of sports and their evaluation strategies: standard-reaching sports, rank-competing sports, standard-reaching and rank-competing combined sports. Based on this summary, the author constructs implementing measures of athletic skill level evaluation in the existing activities, such as physical education, after-school exercising, sports associations, sports festival, and other activities to be created.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new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ports education and students’ health.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athletic skill level; evaluation system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2-0051-04
作者簡介:錢俊偉(1980-),男,河南周口人,講師,北京體育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群眾體育、戶外運動、青少年體育.
收稿日期: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