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歡暢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上海 200438)
?
流行亞文化對高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研究
周歡暢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休閑與藝術學院,上海 200438)
摘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主要通過女大學生對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的參與頻率、喜歡程度、樂趣及重要程度等方面進行探討,最終分析流行亞文化對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
關鍵詞:流行亞文化;高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
學界對流行亞文化的界定相對較少,而與之相應的“流行文化”方面的研究居多。流行文化的范疇要比流行亞文化的更廣。本文將試圖通過對“流行文化”的閱讀、梳理,定義流行亞文化的概念。流行亞文化作為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發展和變化過程中同樣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路鵬曾對流行亞文化之山寨文化、網絡惡搞文化、火星文等方面做了描述,但都未涉及“流行亞文化”的定義。
本文試圖將流行亞文化做以下定義:流行亞文化是被很大一部分人所觀看、娛樂的,且具有非主流特點的文化,與傳統文化相比,流行亞文化更具娛樂性、休閑性的色彩。本文的研究將涉及流行亞文化對高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
1研究方法
1.1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隨機抽取浙江省杭州市9所高校,包括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9所高校女生作為本次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部分問卷的發放以教學班級為單位整群抽取學生(浙江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其余學校均采用偶遇抽樣的方式在校園內對經過的學生進行問卷的發放,共調查女生646人。
通過對問卷的篩選、整理后對有效問卷進行編碼,有效問卷分布情況見表1。通過問卷調查,使本文能夠獲得較為客觀的數據并進行分析,從而取得比較科學可靠的結果。

表1 調查對象分布情況
1.2訪談法
本研究將在發放問卷的基礎上,對部分學生進行深度的訪談,本次訪談女生6人,共計問題數38道。通過訪談,深入了解學生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對高校流行亞文化的態度及行為等方面做進一步的深入了解,為本文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和理論依據。
2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
從上述前人的研究中看到校園流行文化的表現形式中流行亞文化占據了半壁江山。由于“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的角色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在一定時期里的“亞文化”可能會轉變成為“主流文化”,反之亦然。流行亞文化在校園的表現形式包括網絡亞文化、影視文化、追星文化、動漫數碼文化、流行語言等[1,2]。本文流行亞文化將從以下幾類進行描述分析:流行軟件類,包括QQ、微信、手機、電話短信、音樂、游戲及朋友圈(微博、空間);網絡類,其中包括流行語言、網絡熱門事件、網上購物、網絡學習、瀏覽網頁;電視電影類,包括電視劇電影(日韓美劇)、綜藝娛樂、動漫;其他類,包括逛街聚會、拍照錄像、兼職考證、志愿者。
本文將對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在高校女生中的情況將從參與頻率、喜歡程度、樂趣及重要程度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論文問卷將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的頻率分為5個等級標準,分別為總是參加,經常參加,偶爾參加,很少參加,從不參加。在該標準下,女生參與各種行為頻次及百分比,具體分布情況見表2。將高校女大學生對流行亞文化喜歡程度分為5個等級標準,分別為非常喜歡,比較喜歡,一般,比較不喜歡,非常不喜歡。在該標準下,女生對流行亞文化的喜歡程度的頻次和百分比見表5。將高校女生從流行亞文化中獲得的樂趣分為5個等級標準,分別為非常多(指獲得樂趣非常多),比較多,一般,比較少,沒有樂趣。表6為該標準下,高校女生從流行亞文化中獲得的不同程度的樂趣所占百分比分布圖。將流行亞文化對高校女大學生心中的重要程度分為5個等級標準,分別為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具體分布見表7。
另外,本文涉及的體育鍛煉不僅包括體育鍛煉的參與情況,還包括體育鍛煉意識。體育鍛煉的參與又包括自身的參與和觀賞性參與,這里只對觀看體育賽事方面做簡單調查。體育鍛煉意識則包括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情感以及體育鍛煉行為的調節等方面,是對體育本質、特性、價值、作用以及體育與人、體育與其他事物之間關系的一種自覺反映[3]。本次問卷將從高校女生的體育鍛煉參與頻度、喜歡程度、樂趣、重要程度等方面進行了解。
2.1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的現狀分析
2.1.1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的現狀。由表2顯示,高校女生參與流行亞文化整體頻率較高。在流行軟件類中,除手機/電腦游戲外,經常使用和總是使用的頻率總計多數超過70%,網絡類除網絡學習外,經常使用和總是使用頻率總計多數超過三分之一,電視電影類除動漫外經常和總是使用頻率多數超過50%,其他類中逛街聚會、拍照使用情況同樣較高,相比較而言的從不使用和很少使用,各類流行亞文化都非常低(見表2)。

表2 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及體育鍛煉的頻率
由表2及表3顯示,高校女生體育鍛煉及觀看賽事頻率均較低。整體看來,前后兩次調查的數據相差不大,由于高校大學生個體參與頻率的調查是主觀認識,因此會存在些許誤差。鍛煉頻率是反應個體體育生活狀況的重要指標,但并非頻度高就代表效果好,還受到每次參與體育鍛煉所持續的活動時間的影響,表3表明多數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較短。此外,高校女生觀看體育賽事頻率嚴重不足,觀看賽事作為間接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學生個體及社會的發展。李力研在《野蠻的文明》中曾表示體育運動,特別是競技體育,區別于任何其他文化現象的根本特征就是在其明確的競爭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符號學價值[4]。體育運動以最直接、最不加掩飾的競爭方式呼喚人的本質力量。適當的觀看體育賽事在一定程度上使個體情感得到宣泄,避免暴力的產生。而高校大學生對該方面的認識明顯不足。
2.1.2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的相關分析。本研究從高校女大學生體育鍛煉分析其與流行亞文化的參與頻率、喜歡程度、樂趣及重要程度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aired Sample T Test)的方法進行檢驗,該方法適用于檢驗兩相關樣本或成對樣本所得平均數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表4是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的使用頻率、喜歡程度、樂趣、重要程度的配對分析。均值差大于0則表示在前者的投入上高于后者,即在流行亞文化上的投入大于體育鍛煉,反之則表示在體育鍛煉上的投入大于高校流行亞文化。

表3 高校女生參與體育鍛煉頻率和持續時間

表4 體育鍛煉與流行亞文化的使用頻率、喜歡程度、樂趣、重要程度相關性
注:*在0.10的水平上顯著,**在0.05水平上顯著,***在0.01水平上顯著
由表4顯示,高校女大學生對各類流行亞文化的使用頻率與體育鍛煉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多數都是在0.01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由均值差可見除手機/電腦游戲、網絡學習、動漫、兼職考證及志愿者外,高校女大學生在流行亞文化中投入頻率高于體育鍛煉。可見,盡管絕大多數的高校女大學生每周都會參與體育鍛煉,但達到體育人口的學生比例并不理想,多數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女生更傾向于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網絡、聊天、聽音樂、瀏覽各類網頁、新聞消息、電視電影、網絡購物等較為輕松休閑且觀賞性較強的娛樂活動中,同時也反映高校大學生認識上的不足。根據上述發現,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的頻率較體育鍛煉而言更高。流行亞文化在高校中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并在校園中隨處可見,且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在內容上,參與不同形式的流行亞文化滿足大學生不同內心欲望,宣泄情感,同時拓寬自己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是學生在高校中自發形成的文化形態。而體育鍛煉相對而言,在參與頻率與參與時間上都略顯欠缺,訪談發現,學生表示更愿意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較為輕松的流行亞文化中,進而影響高校女生在體育鍛煉中的投入。
2.2高校女大學生對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喜歡程度分析
高校女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流行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具有依賴性。流行亞文化為高校女生提供娛樂和情感空間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與時代同步發展。在外界的推動下,學生對不同類型的流行亞文化有著不同的喜好之情(見表5)。
整體而言,高校女大學生對流行亞文化的喜歡程度分布情況處在比較喜歡和一般上占絕大多數比例,且大多數流行亞文化的非常喜歡頻率高于不喜歡,高校女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喜歡程度分布圖呈現中間高兩邊低的趨勢。
由表4可見,高校女大學生對多數流行亞文化的喜歡程度與體育鍛煉在0.01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究其原因如下,高校女生作為個性鮮明的群體,其在高校期間對事物的注意力和想象力較多集中在自己喜愛的事物中,女生性格較為柔和,因此會對簡單、方便的活動更具喜歡,而體育鍛煉相比較而言顯得麻煩、復雜,降低了其對體育的喜歡程度。另外,流行亞文化種類繁多,花樣不斷,貼近社會,表達方式新穎大膽、直觀易懂,從而將高校學生的情感及注意力從體育鍛煉中轉向流行亞文化。

表5 高校女大學生對流行亞文化及體育鍛煉喜歡程度
2.3高校女大學生從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中獲得的樂趣分析
流行亞文化對整個高校大學生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大學生在接受流行亞文化的同時,又以自由的方式對其進行創作,在接納與創新中享受從中帶來的獨有樂趣。

表6 高校女大學生從流行亞文化及體育鍛煉中獲得的樂趣
高校女大學生對流行亞文化的樂趣與喜歡程度呈現相似情況,即認為樂趣比較多和一般所占比例較高;同時,由表4可見,女生從大部分流行亞文化中獲得的樂趣與體育鍛煉中獲得的樂趣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
調查顯示,高校女大學生在參與能獲得較多樂趣的活動時,其精神會更加飽滿,而參與相對乏味、枯燥的活動時精神則容易倦怠。高校女生通過不同類型的流行亞文化娛樂自己,從中獲得追求快樂的自由感。在追求過程中,其本能的將自由、快樂作為自己最后的驛站,并從中獲得較多的信心。女生表示自己在參與流行亞文化的過程中體驗到身心愉悅感受的同時,感受到與之相對應的體育鍛煉樂趣逐漸減少,因此,學校應合理利用流行亞文化將枯燥的體育課程、體育活動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在鍛煉身心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樂趣。
2.4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對高校女大學生的重要程度分析
流行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隨著流行亞文化的日漸平庸化、世俗化趨勢,其在極大程度上影響高校大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流行亞文化在高校大學生生活中變得非常重要。

表7 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對高校女大學生重要程度
流行亞文化與體育鍛煉在高校女大學生中的重要程度總體而言與其樂趣有些相似,女生認為流行亞文化重要的被調查者比不重要的高,整體分布呈現中間高、兩邊低的趨勢,而觀看體育賽事的不重要程度在高校女大學生中顯得略高。同樣的,對于高校女生而言,流行亞文化的重要程度與體育鍛煉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3結論
從高校女生參與流行亞文化及體育鍛煉的頻率、喜歡程度、樂趣及重要程度可見,高校女生更樂于選擇參與流行亞文化原因受性格趨勢。高校女生相對而言喜歡輕松簡單方便的活動方式參與流行亞文化,對于較為陽剛氣質的手機/電腦游戲、動漫及體育鍛煉、觀看賽事的活動其比例就大大降低。其次,高校女生參與流行亞文化的形式更偏向于娛樂性強、樂趣多的活動,而相對較為正向網絡學習、兼職考證、志愿者等方面在高校女生中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可見其心理上存在一定的“享樂精神”。第三,高校女生參與流行亞文化不受時間、地點、空間、身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可以隨心所欲的在此做自己喜歡的事。第四,訪談發現多數高校女大學生表示周邊的同學樂于參與到網絡等流行亞文化中,從而對自己參與體育鍛煉產生一定影響,具有一定從眾心理的女生由于找不到一起參與體育鍛煉的同伴而投入到流行亞文化的迷戀中。
上述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流行亞文化對高校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與網絡相關的高校流行亞文化深深吸引女生眼球,包括流行軟件的使用、網頁的瀏覽、電視電影的觀看占據高校女生較多的注意力。其中,流行軟件類亞文化在高校女生中的參與頻率最高,其次是網絡類和電視電影類,而體育類參與頻率整體所占比例較低,特別是觀看體育賽事的比例非常低。同時,高校女生表示喜歡流行亞文化,最重要的一點是享受流行亞文化中滿足學生自我表達欲望,讓學生情感得到宣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碼產品逐漸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這些“工具”的陪伴下,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總體看來,高校女大學生參與流行亞文化的方式多數較為溫和,活動范圍多數局限與虛擬空間,更多的還是屬于互聯網時代的“網絡部落”。高校女生從流行亞文化中獲得樂趣,從而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其中,從而忽略原本需要參與的體育鍛煉是值得引起社會各界及學校、家長的重視的。
參考文獻
[1]李江靜,彭思雅.大學校園十大流行文化現象排行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5):33-36.
[2]路鵬.管窺青年流行亞文化之網絡交友平臺——以“人人網”為例[J]北京教育,2010(9):9-11.
[3]賈紹華,邱梅婷,蔡瑞廣,等.河北省大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的性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
[4]李力研.野蠻的文明——體育的哲學宣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10.
[5]黃會欣,等.當代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與性別角色觀調查[J].寧波大學學報,2010,32(5):40.
[6]何紅俊.高校女生生理、心理特點及體育教學初探[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1996(4):60-61.

Research on Influence on Popular Subculture to Physical
Exerci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ZHOU Huan-chang
(School of Sports Leisure and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r subculture and physical exercise, which are perticipated b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studie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frequency, the degree of love, fun and important aspects, which are taking b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popular subculture and physical exercise, final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opular subculture to the physical exercis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popular subcultur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xercise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2-0069-07
作者簡介:周歡暢(1990-),女,浙江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收稿日期: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