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旭
如果我們繼續偷梁換柱,掩耳盜鈴地欺騙自己,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失去品牌失去市場。經商不只是懂簡單的數學公式,還得研究商業哲學。
汽車市場急剎車之后,帶來了銷量下滑、利潤下滑以及頻繁跳槽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當下汽車市場大環境不好,這是所有人的共識,不過,在汽車銷售場景的關系圖譜里,經銷商的位置是丙方,因為消費者往往占據了乙方的位置,比經銷商強勢,而廠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管市場好壞,永遠都是最大的贏家,即甲方。
當汽車市場整體向上并呈現兩位數爆發式增長的時候,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利潤和業績可以掩蓋一切漏洞和即將出現的問題,我們看到的永遠是跳鍋莊帶來的歡樂場面,然而,時過境遷,今天的汽車市場已經再也回不到雄壯的當初,艱難、冬天,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甚至比較漫長的現實。
一邊是經銷商利潤大面積下滑,4S店的硬性成本卻并沒有降低,一邊是強勢的廠家繼續舉起皮鞭要求經銷商沖量,怎么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經銷上要生存,必須壓縮成本,因此,市場廣宣費用成為第一個被拿掉的費用,這不大不小的一筆費用,對于經銷商來說,還是有足夠誘惑力的,畢竟有句話叫砍掉成本就是利潤,白花花的銀子誰不喜歡。
為什么拿掉的是廣宣費而不是其它費用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部分費用容易造假,剪刀加漿糊就可以搞定,高級一點的話,PS就能解決問題,也能順利糊弄遠在他鄉的廠家廣宣審核部門,實在蒙不過去,動用公關手段也能解決,這些技術問題相信經銷商比我們更熟悉。當然,作為品牌的區域負責人,在多數情況下,也是睜只眼閉只眼,因為市場不好,強勢的地位逐漸弱化,更關鍵的是讓經銷商活下去,才能保證游戲繼續玩下去,所以,適當放一馬,又何嘗不可呢。
5、6年前的成都汽車市場,所有經銷商的廣宣費用全年共計大約在3個億左右,廣告鋪天蓋地,凡是有點銷量的品牌,以及一些大型集團經銷商,花錢真是大把地撒,而如今,在任何媒體上,很難再看到經銷商的廣告露出,背后的原因除了有廠商本身廣宣費用壓縮之后,最重要的是因為經銷商“偷吃”了這部分費用,讓廣宣費直接變成利潤,曾經花錢的市場也變成了掙錢的部門,向市場部要利潤幾乎成了所有4S店總經理的共識。
區域廣宣費用的集體消失,從短期來看,可以解經銷商燃眉之急,可取,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得不讓人陷入沉思,如果我們用簡單得數學邏輯去思考商業,往往只會變得急功近利,就如在正確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情,不可預料的結果就可能會出現。
今天我們赤裸裸地探討經銷商甚至大區聯合“騙取”廠家的廣宣費用,并將其作為利潤留存,對于這個話題,估計所有人都不愿意去面對,這本身就是一個灰色地帶,誰也不愿意主動去捅破,但是,即使我們故意回避,并不代表問題不會暴露。試想,如果一個品牌在區域市場失去了應該有的品牌宣傳,長此以往,它可能在激烈的市場里逐漸邊緣化,沒有品牌就肯定沒有銷量,這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其背后的道理相信都懂。
最后,再次勸勸那些向市場部要利潤的老板們,做生意不應該投機取巧,廣宣費用該花還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