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之

曾經,我極度喜愛柯南·道爾,想成為他筆下的福爾摩斯,任何懸案都能獨辟蹊徑神奇破獲;或者至少當個華生,為破解柯南布下的迷魂陣指點迷津也不錯。未料,阿加莎·克里斯蒂橫空出世,我就此改轍。她讓我看到文學的可能性,現在回想,我對偵探小說的文學迷戀始于阿加莎,這位“文學魔術師”讓波洛、馬普爾的形象更多面豐滿有趣。這組致敬文提醒我,阿加莎離去40年了,但她的影響從未消失——其著作被譯成103種語言,總銷量超過20億本,只有《圣經》與莎翁著作的總銷量在她之上。
中小學減負是近年來大城市公立學校一直推行的改革,初聽來是減輕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課余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加課外活動。推行全面素質教育,這在英、美等教育發達國家叫“全人教育”,若執行中真正能提高學生全面發展水平倒的確是一件好事,但在我們這里歷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筆者孩子面臨上小學的問題,在和不少家長交流后,發現公立學校以減負之名減少學生在校時間,實質是減少學生學習的時間;更有甚者,老師上課時教得很快,學生根本無法理解掌握,而學校也不提供課后補習的可能。
主要說一下小學階段,公立學校下午十三四點就放學了,一般家庭都是由祖父母一輩接孩子。大部分祖父母沒有能力督促輔導孩子的作業和學習,讓學生荒廢了從下午13點到父母下班回家這段寶貴時間。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雙職工還是占大多數,父母下班回到家都在晚上19點左右,一邊忙家務還要一邊監督孩子學習和做作業,一般至少要忙到晚上22點,個別還要更晚。然后,周末或課外還要自費參加許多輔導班,其中許多科目原本都應該由老師在課堂上用一定時間讓學生們掌握的,現在倒好,公立學校減負不僅減掉了教育時間更是連教育質量也一起減掉了。有的學校雖然設有自習班,名義上到下午17點,但是一般老師都會事先打好招呼,讓學生家長不要報名,因為有人報名了,老師就要加班。
按照教育學理論,7~13歲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最佳年齡段,更是需要老師和家長監督引導的年齡段,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一定的約束是不行的,學習畢竟是孩子主要應該做的事情。雖然說“養不教,父之過”,但不是還有一句話叫“教不嚴,師之惰”嗎?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后期我上小學時,學校有晚托班,下午15點放學后,雙職工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完成作業,有余力的可以參加課外活動,這樣學生也不用學到很晚,而且有老師輔導,甚至能一起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晚上回家還能看些課外書籍。
公立學校的教育責任轉移給家長承擔的情況,在私立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自然會有不同,但畢竟普通百姓的孩子都在公立學校學習,私立學校一年幾萬甚至十幾萬元的學習生活費用,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我個人認為教育分層是正確的,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甚至貴族學校,按照你的承受能力來,但是不要把學校資源和師資力量浪費了。我個人認為公立學校應該放棄名義上減負,實際上推卸教育職能、增加我們普通百姓學習成本的錯誤之路,回歸到教書育人、尊師重道的傳統上來。
上海 一位家長
同學大進在某市負責城市地下管線。為了爭取到國家的專項補助資金,他和科里的同事加班熬夜,苦戰近半年,終于以詳盡的數據、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得到國家及省行業部門的青睞,被列入“全國地下管線示范城市”申報對象。就在申報進入沖刺階段,卻惜敗給另一無任何資料的省會城市。原因是終審陳述時,按規定要求市委書記或市長做表態講話,卻臨時被一主管副市長代替。主管方認為市里態度欠誠懇,擔心地方補助資金不到位,遂取消了該市的名額。同樣被取消名額的,還有好幾家類似的地級市。玩了一輩子管線專業的大進想不通:“平常搞建設老是這兒缺錢那兒缺錢,現在巨額補助的機會來了,卻不去爭取,真不知領導是怎么想的。”
同樣在該市,另幾個爭創項目卻進行得如火如荼,分別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盡管這類的創建上級不撥一分錢,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爭創成功,也只是獲得一塊象征性的獎牌,卻引得各地趨之若鶩,大小領導不僅頻頻出席各類重要活動,還發表電視講話,并且以身作則上街宣傳。對于創建此類城市不力的單位與負責人,給予黃牌警告,并與晉升與獎勵直接掛鉤。層層重壓之下,各級各部門不敢怠慢,要人給人,要錢出錢,極短時間內,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然而,有了這些稱號的城市,仍然經不住大風大雨的考驗,一些飽受詬病的城市老大難問題,始終沒能得到有效解決。
寧可放棄幾個億的“地下”專項補助資金,卻要自掏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的財政資金去裝裱沒多少實際意義的“地上”項目,這樣的情況在各地并不鮮見。城市發展“重地上,輕地下”的現象愈演愈烈,從各類爭創項目單上可見一斑。因為地面上的政績,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提升執政者的形象。長期以來的績效考核體制,容易被表象的浮華所蒙蔽,天長日久,讓休養生息的家園患上各地慣有的“中國式城市病”:隨處可見的管溝開挖,下水道堵塞、“雨季來城里看海”,路基下沉、塌陷,山體滑坡等等。
跟“唯GDP”論英雄一樣,城市爭創項目厚此薄彼,也是考核機制有問題的體現。一座重外表、輕內涵的城市,哪怕它發展再快,外觀再漂亮,也是不健康的。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城市,城市病的發作是必然的,是早晚的事。有鑒于此,未來城市的建設和管理者,必須在頂層設置理念中,植入正確的績效考核導向,尤其是對地下項目,不光要與補助資金掛鉤,還要納入國計民生的重要一環,并嚴加監管,唯如此,才能讓城市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湖南 一讀者
到了年底,我去銀行自動提款機查退休金,覺得總額不對,算來算去,發現少了兩個月。于是,我在銀行柜臺出示了身份證,打印了流水單,發現2015年最后兩個月的退休金沒有發,我的退休金去哪里了呢?
我給原來單位打電話,詢問工資為何停發。單位說現在這個事情他們已經不管了,統一歸市社會養老保險中心負責,隨即給了我該中心的電話。我又給社保中心打電話,人家回話說,兩年前本市統一給所有退休職工辦理了一家銀行的社保“一卡通”,一卡通激活后,工資通過一卡通發放。我趕緊找到一卡通,查詢后發現里面也沒有工資,又打電話給社保中心詢問。社保中心查詢后告訴我,去年10月份,我啟動了一卡通的醫保功能,導致原來工資卡沒用了,所以工資停發了。要使用新卡發工資,需要我本人到社保中心激活一卡通的退休工資發放功能。
兩年前,我就拿到了這個一卡通,可是我從來沒有使用,因為原來的退休工資一直通過原銀行卡發放,并沒有問題。最近,我聽說如果生病住院,醫院一律要求使用一卡通,就在10月份激活了一卡通的醫保。我不理解的是,我使用一卡通的醫保功能,沒有啟用退休金發放,為什么原來的賬號就停發我的退休金呢?也不理解,既然叫一卡通,為什么在啟用醫保的時候,退休金發放不能同時啟用呢?更不理解,原卡停發了退休金,新卡沒激活也不給退休金,怎么完全沒人通知我呢?
因為要給兒子帶小孩,我在遠離老家的S市生活。兒子最近出差國外聯系不便,我急于用錢,社保中心卻告訴我不能在異地激活,這真是急死活人。為了激活卡片,我只能等到兒子回來,讓他請假在家帶孩子,我再回老家辦理。耽誤兒子工作,浪費大家時間不說,一來一回,光是路費,又要花不少錢,還不知道我過去兩個月的退休金能不能追回來。
我是一名2002年退休的普通城鎮職工。從退休到現在,退休金從每個月300塊漲到了2000塊,漲幅勉強保持生活水平。這十幾年,我所在的城市,光是退休金發放的銀行卡已經換了三次,每次都是打著全市統一、方便群眾的名義,每次都要本人帶著各種證件去辦理、領取,我感覺不是方便而是麻煩。現在通訊、網絡這么發達,兒子的網絡購物實名認證、信用卡開通都可以通過網絡或者電話辦理,激活一個卡片的退休金發放卻還需要出示身份證、戶口本以及各種復印件由本人親往辦理,給我們這些身在異地、年紀越來越大的老人帶來的只有不便。
沈陽 郭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