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全球經濟一片愁云慘霧,越南的2015卻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通脹率創14年來新低,GDP創8年來新高,工業生產復蘇較快,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出口和外資保持增長。TPP的唯一發展中國家,越南占據了全球產業轉移大格局中最有利的位置。
放眼全球,如果要找一個中國最好的學生,非越南莫屬。越南1986年底全面推行的改革開放被稱為革新開放,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同樣是農業國,在改革的重大理論、原則和步驟問題上,越南不斷研究中國的發展模式,并在實踐中加以參照,其政策很多地方都有中國的影子。“北上取經,西方化緣”在越南國內都是流傳甚廣的說法。比如越南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對農民實行聯產承包制,不出3年,越南就從糧食不能自給一躍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接下來就是推行外向型出口模式,吸引外資。不過有些方面越南的步子邁得更快,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改革不久,越南就對外開放了資本市場,貨幣也實現了自由兌換,這就使得其本來不大的市場在國際資本的洗刷下風雨飄搖。還在美國信貸危機爆發前,越南就因為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此后很久未緩過勁來。2014年4月,越南放棄第18屆亞運會的主辦權,其背景正源于越南經濟狀況的尷尬。
處處以中國為師,終于在中國勞動力日漸昂貴,以及全球產業轉移中結出碩果。自2008年以來,越南經濟進入低速增長徘徊期,經濟增長率徘徊在5%至6%之間,實際利用外資額每年約為100億美元。2013年,越南吸引外資額216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5%,隨后的兩年連續保持在200億美元之上,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越南累計吸引外資2700億美元,其中相當部分是經濟危機后實現的;以其9000多萬人口,人均外資投資額是中國的兩倍多。越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足2000美元,處于工業化的初期階段,投資需求旺盛。而作為中國的好學生,越南通過興建工業園、加工出口區等方式發展經濟,并配套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越南的開發區與中國的規劃和減免稅收的政策相似,令眾多熟悉了在中國經營的企業直接把產能轉移,把中國工廠接到的訂單放到越南去生產。在那里享受越南開發區一站式服務,并獲得“四免五減半”,即前4年免征所得稅,后5年減半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日韓企業是赴越投資的主力,日本制造業衰落,2014年韓國超過日本成為在越南投資額最大的國家。自2013年,三星公司將生產基地從中國轉移到了越南,一舉成為越南最大的外國投資者,2014年三星占越南全國出口額的18%。越南提供的稅收減免政策也很誘惑,三星只要支付10%的企業所得稅,遠低于正常25%的標準,三星每年計劃在越南生產3億臺手機,相當于全部產量的一半。借著三星的轉移,越南已經成為中國之后智能手機的另一個全球供應基地。為了在上有蘋果,下有中國手機廠商追趕的智能手機市場保持老大地位,三星的策略是空運,其把巨大的組裝工廠建在了越南北部與中國比鄰的地區,智能手機的核心部件從韓國空運,很多零部件還在中國的華南地區采購。而對于手機這樣重量輕附加值高的電子產品,空運對成本的影響不大,并且還避免了越南相對落后的交通設施。

早在2010年,越南就生產了37%的耐克運動鞋,份額躍居第一,當年中國生產了34%,結束了10年老大位置。現在則是智能手機迅速崛起,未來是否還會有越來越高端的企業搬遷到越南也未可知。問題是,越南無論從人口還是經濟規模都趕不上中國一些大的省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接納來自中國的產業轉移?當體量巨大的跨國公司紛至沓來,越南的低工資優勢會不會一夜間消失?齊備的工業基礎才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力,這一點超越了廉價人力成本。而廉價勞動力帶來的紅利遲早會消失,利用這一黃金階段盡量積累技術和硬實力才是一個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