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

蔡澈
一年一度的底特律車展,奔馳公司都會在威斯汀酒店對面的巨幅廣告墻上發布一款新車廣告作為開局手筆。今年,奔馳依然遵循這個習慣,墻面上的主角是全新的E系車型。
從商業層面,戴姆勒-奔馳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取得了驕人成績,超越奧迪直逼寶馬,全年完成了187萬輛的銷售業績,距離戴姆勒-奔馳總裁蔡澈(Dieter Zetsche)提出的2020重回豪華車第一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在2015年漂亮的成績單面前,蔡澈是清醒的,他說自己這些年不敢說做對了所有的事,主要的工夫用在打基礎,他告誡自己,現在的成績僅僅是水到渠成,還不能驕傲。“我們必須要勝不驕敗不餒,在困難的時候堅持信念,在勢頭好的時候要更加謹慎。”
過去的2015年,中國市場成為奔馳全球最大的市場,在中國車市低迷的情況下,奔馳逆勢增長超過了35%,可謂對奔馳整個集團增長貢獻巨大。蔡澈表示,隨著新產品投入,還會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資。
三聯生活周刊:距離2020年奔馳實現銷量第一的目標還有多遠?
蔡澈:我的確曾說過2020年奔馳要實現銷量第一的期許,對于我們來說銷量第一并不一定意味著品牌也占據第一的位置。舉個例子,大選的時候,民眾認可才能夠贏得更多的選票。是否要在銷量上領先,首先要看產品力是否領先,市場是否領先,以及客戶體驗是否足夠好。奔馳兩個創始人——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他們對奔馳有著深深的期望和情懷,我們希望把這種情懷轉化成銷量,未來我們的銷量比競爭對手高多少并不重要,保持非常穩健的增勢才是最重要的。
唐仕凱(Hubertus Troska,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銷量并不是衡量奔馳在中國市場表現的唯一指標,我們更愿意保持低調和謙遜的態度,更努力工作去實現我們的愿景,我們要讓客戶享受到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客戶體驗。我希望未來大家每一次跟我們交流的時候都會說,奔馳團隊在不斷進步,每一天都在進步,我認為這對我們是最大的褒獎。
三聯生活周刊:面對中國市場的變化,在產品和整個架構上如何應對未來新的挑戰?
唐仕凱:記得3年前和倪愷(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先生剛來中國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共識:中國市場沒有任何問題。對于公司本身,當時我們在6件重要的事項上進行了調整,比如成立合資銷售公司、加強本土化研發、增加本土生產的產品等,這一系列舉措讓我們實現了今天這樣的佳績——2015年奔馳銷量取得了35%的增長。
對于戴姆勒來說,我們最根本的想法是把中國市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認為2016年奔馳依然會有比較好的增長勢頭。在中國市場,我們遇到了正確的人,尤其是中國的管理層們在公司里發揮了他們應有的作用。
三聯生活周刊:新一代的E級車是非常強勁的產品,你對這款車有著怎樣的期望?
蔡澈:在我看來,S級車是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巔峰之作,而E級則是我們的支柱產品。自從新的S級上市之后,S級的諸多前瞻科技和設計漸漸被應用于其他車型上,我們認為全新E級車同樣擁有一些非常好的特性,并且我們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以往,S級在中國深入人心,而E級和C級在消費者印象中有一些模糊。但事實已經證明,全新的C級車系列通過強大的產品力給中國消費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全新E級車擁有非常多的智能科技,我們相信這款車也將會繼續改變它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
三聯生活周刊:在新能源車方面,燃料電池開始流行,日系車已經推出了量產燃料電池車,奧迪也在推燃料電池概念車。作為領導者品牌,在這個領域奔馳為何比較沉默?
蔡澈:關于燃料電池科技,奔馳的技術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很多技術可以說是獨有的。我們現在也同樣有最先進的技術,但關鍵問題在于燃料電池什么時候可以變成量產技術。現在我們新能源車有氫能源和電池兩種技術,氫能源技術讓電動車擁有非常快的加速性能,加氫時間又很短,是解決里程問題非常好的技術。但在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很難看清方向的前提下,這兩種技術對于解決環境問題都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現在用最經濟的方式批量生產汽車用的氫尚無合理的解決方案,在氫能源方面我們有自己的計劃,很多廠商在等待2020年東京奧運會所帶來的機會,到時候氫能源或許會擁有一個答案。
三聯生活周刊:奔馳如何看待緊湊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前景?
蔡澈:2015年,奔馳在全球市場銷售了超過60萬輛緊湊型車,緊湊型車已經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很重要的細分市場,下一代新生代車型家族中會有更多的車型。同時,我們認為在下一次改款之后會有更好的盈利水平。目前,我們沒有生產前驅中型車的計劃,我們只會生產高端緊湊車型。
三聯生活周刊:是否有計劃繼續在中國擴大緊湊型車的國產化?
唐仕凱:在中國市場,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越來越富裕,因此我們認為這個細分市場是有潛力的,也是在不斷增長的。我們目前在中國的緊湊型車中,GLA SUV已經國產,銷量非常好。緊湊型車一定要有正確的配置,適合市場需求的配置,才能夠有比較好的市場反饋。我們現在還不能給出未來是否會進一步國產的計劃。奔馳在中國市場的路還很長,我們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回望過去的3年,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我們取得了現在的成績,3年前我們沒有GLA SUV和產品力如此強的C級車,現在這兩款車都給中國市場注入了非常強的推動力。我們看到GLK的換代產品GLC SUV擁有可觀的訂單數量,這非常令人欣喜。而我們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為中國帶來的這款全新E級車,它是我們目前的工作重點。
三聯生活周刊:2015年奔馳在中國市場增速很快,奔馳會不會在中國加大投資?中國市場會不會超過美國市場?
蔡澈:首先,國產車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占比越來越高,這樣的趨勢也是取得目前成功的因素之一,因此未來肯定會有新產品的引入,肯定會有持續的對中國市場的投資。美國市場在2015年也是歷史上賣得最好的一年,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有一些區別,但是它們屬于相對穩定的成熟市場。中國人均車輛特別是豪華車占有率比起歐洲和美國市場相對較低,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會進一步拉大與美國市場的差距。
唐仕凱:在研發方面我們也有更大的投入,我們在中國北京的研發中心正在招兵買馬,我們也有研發總工程師在中國坐鎮。大家可以看到,2015年同比增長35%的銷量中,國產車做了非常大的貢獻,同比增長61%,占總銷量的65%,我們認為全新GLC SUV是下一個增長點。
三聯生活周刊:作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兼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你對這些年取得的成就是否感到滿意?
蔡澈:這些年我很難說自己做對了所有的事,但最主要的工作是把商業基礎打好,比如制造的質量、設計、燃油經濟性、舒適度、經銷商網絡,以及品牌建設能不能做得更好,這些都是基礎工作,要一步一步去做。我們的商業目標可以說實現得非常好,但如果放眼公司在未來10年之后的位置,我認為還沒做好相應的策略和完全的準備。關于動力總成、工業4.0的話題等等,對未來20年至關重要。有沒有正確的人在正確的位置上,有沒有一個高效的團隊,這將至關重要。
三聯生活周刊:你認為實現智能駕駛還有多久?
蔡澈:智能駕駛,旨在讓汽車學會怎樣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按常規來講,要達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給汽車輸入大約20萬個計算方式,這不現實。我們認為,未來的汽車應該具備自己學習的功能。我們希望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讓汽車自己學習與自動駕駛相關的路況等方面內容。
在過去幾年里,我們每年在智能駕駛方面都有進展,甚至每年都有一款車展現在大家面前。在我看來,完全的自動駕駛可能出現在下一個10年,也就是2020年這個時間點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