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有機農產品進入普通消費市場的歷史并不長,但是現代有機農業這個概念早在上個世紀初就有了。英國農學家阿爾伯特·霍華德爵士(Albert Howard)年輕時曾經在印度生活了很多年,他把當地農民的種田經驗和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結合在一起,于1940年出版了《農業圣典》(An Agricultural Testament),被公認為是現代有機農業的開山之作。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教大家如何持續地保持土壤肥力,這是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一個瓶頸。具體來說,植物和動物一樣都是要“吃東西”的,只不過植物吃的是水和二氧化碳而已。但是,現代科學證明,植物生長除了光合作用之外還需要氮磷鉀鈣硫鎂等礦物質,雖然這些東西需求量不大,但在土壤中的含量是有限的。農業出現之前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動植物都不會走太遠,所以土壤里含有的礦物質都是在小范圍里內循環的,問題倒也不大。但農業的出現使得大量礦物質以農產品(大米或者面粉)的形式被轉運到其他地方,久而久之土壤的肥力就下降了,非洲大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文明古國當中只有中國和印度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了施肥的秘密,這就是中印人口如此密集的原因所在。但農民們施到田里的糞肥屬于“有機肥”,而植物是不吃有機物的,這些肥料是如何起作用的呢?科學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原來,有機肥的本質就是先把營養物質提供給土壤,然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再將其中的營養元素“礦化”后供植物吸收利用。不過這個“礦化”過程比較慢,每年只釋放出其中的一小部分,這就是為什么施有機肥的土壤感覺肥力比較持久的原因。但也正因為如此,一塊施了很久化肥的普通土地要想改成施有機肥的所謂“有機農場”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有志于從事有機農業的人士最需要的大概就是耐心了。
因為有機肥起效慢,以及施肥的過程需要大量勞動力等原因,大多數農民都更喜歡化肥?;时举|上就是利用化石能源將原本需要好幾年才能完成的“礦化”過程在很短的時間里快速完成,也就是說,化肥和有機肥雖然看上去水火不相容,但最終的產物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礦物質,這就是為什么有機食品從營養上來講和非有機食品是一樣的。
但是,化肥提供給土壤的是已經被“礦化”了的營養元素,非常容易被植物吸收,所以施了化肥的土地不但莊稼猛長,雜草肯定也長瘋了。農作物和雜草都比較茂盛的地方昆蟲肯定也多,所以除草和殺蟲的需求就變得越來越強烈。自然界有很多現成的除草劑和殺蟲劑,但它們已經在大自然中存在了很多年,雜草和昆蟲們早已進化出了破解之法,于是有機除草劑和有機殺蟲劑的效力通常不夠高。再加上天然的東西往往比較貴,產量也跟不上需要,科學家們便發明出各種人工合成的高效除草劑和殺蟲劑,它們和化肥一起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的產量,現代農業就是這么來的。
雖然提高了產量,但現代農業有很多內在的缺點很難避免,比如化肥和農藥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這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一個重要原因。再比如化肥里含有的已經被“礦化”了的營養元素很容易被雨水沖刷到江河湖?;蛘吒纱酀B入地下,一方面使得農民不得不經常補施肥料,另一方面也會導致自然水體營養過剩,藻類大量繁殖,生態環境慘遭破壞。還有,早期化學合成農藥的毒性太大,很多野生動物成了犧牲品,這才有了《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以及被這本書所引發的環境保護運動。
有機農業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環境問題而誕生的,最初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早期有機農業愛好者往往都是一些盲目崇尚自然的反科技主義者,他們相信萬物有靈,采取了很多迷信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實際效果并不好。
有機農業需要來一次根本意義上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