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山東濱州市沾化區農業局,山東沾化 256800)
近年來,沾化區遵循“一縱一橫、兩線合璧、突出特色、建點連線、重點突破”的總體思路,立足沾化冬棗、濕地、沿海、溫泉、航空、民俗等資源優勢,精心打造“棗、海、航、城”特色旅游品牌,全區旅游工作持續快速推進,其中以沾化冬棗生態旅游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典型。
沾化區位于山東省北部、渤海灣南岸,版圖面積2215km2,轄12個鄉鎮、辦事處,438個行政村,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總人口38.9萬,是國家命名的“中國冬棗之鄉”。沾化氣候宜人,生態良好,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旅游產業潛力巨大。
狠抓項目建設,夯實鄉村旅游基礎。一是全力打造沾化冬棗生態旅游品牌。沾化特殊的地質與氣候條件孕育了享譽盛名的稀世珍果—沾化冬棗。依托沾化冬棗原產地和3.33萬hm2沾化冬棗密植園的獨特優勢,我區大力發展沾化冬棗生態旅游。重點建設沾化冬棗生態旅游景區,先后投資8500多萬元,建成觀棗長廊、水上廊橋、冬棗嫡祖樹等景點20多處,景區先后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山東省最具成長力景區,每年接待游客達60多萬人次,有力帶動了全縣冬棗采摘游的發展,當前正積極爭創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縣建成標準化冬棗采摘園300余處,沿公路干線建成“冬棗長廊”180多km。沾化冬棗博物館落成迎客,向游客全方位展示沾化冬棗產業發展歷程及沾化冬棗培育、科研、加工等內容。
二是實施“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年”工程。下洼省級旅游小鎮、沾化冬棗生態旅游景區擴建、文化古城旅游景區擴建、徒駭河百里生態旅游長廊、徒駭河濕地公園、廣興德大酒店、沾化冬棗城、沾化冬棗博物館、溫泉島度假村、濱海度假村、海韻萬畝生態濕地、大高國際航空旅游項目、下洼北陳生態旅游園、古城油坊旅游園、黃升無花果采摘園等15個重點旅游項目建設進展順利,2015年全縣旅游產業完成投資3.5億元。除沾化冬棗生態旅游景區外,全區另有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2處,國家AA級旅游景區、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單位、省級旅游強鄉鎮各1處,省級旅游特色村4處,省級自駕游示范點2處,形成了一條以冬棗采摘、濕地觀光、民俗體驗為主要內容的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三是吸收當地民營資本參與旅游開發。海韻生態紙業有限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建設海韻生態濕地旅游產業園,積極發展濕地觀光、旅游采摘、畜牧旅游業。浩華果汁有限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北陳浩華生態產業園,全年接待游客8萬人次,實現收入1200多萬元。依托健源、海金等本地龍頭企業,對我縣的冬棗、棗制品、海產品等進行包裝設計,開發了棗木筆筒、系列棗制品、系列海產品、冬棗飲品、老粗布等30多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深受廣大游客喜愛。
沾化區鄉村旅游業在全區大旅游業帶動下,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也還存在一些發展的瓶頸。一是缺少統籌規劃,不能很好地融入全區大旅游業。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由于缺乏投資,鄉村旅游景點硬件設施達不到要求,沒有形成便利的鄉村旅游網絡,另外環境破壞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鄉村旅游發展滯緩。三是經營者文化素質偏低,經營理念落后,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四宣傳促銷不力,行業整體缺乏系統性營銷策略。
(1)高水平建設。一是重點推進沾化冬棗生態旅游景區提檔升級、文化古城續建、濱海度假村、廣興德大酒店、大高航空旅游、下洼北陳鄉村旅游示范項目以及各鄉鎮重點旅游采摘園等項目建設。二是實施鄉村旅游提升工程,積極爭創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發展A級景區、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省級旅游強鄉鎮和特色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和星級住宿餐飲企業,規范建設標準化旅游采摘園等工作。三是精心打造鄉村旅游產品。實施“綠道”建設工程,以“綠道”為藤,以沿線鄉村旅游點和農家樂、服務點為“瓜”,串珠成鏈,將鄉村變成大花園、大公園、大果園,打造環城鄉村旅游休憩帶。四是大力發展濱海旅游。年內開工建設濱海度假村,計劃投資20億元,開發集海水浴場、度假休閑、游艇觀光等于一體的大型旅游項目;依托風力發電、鹽場、蝦池、港口等資源,開發風電觀光、鹽田修學、海濱垂釣、海港旅游等旅游產品。
(2)高品位促銷。一是加強重大旅游活動策劃。組織開展好好客山東賀年會、好客山東休閑匯、沾化冬棗休閑采摘主題月、文化采摘之旅等旅游活動,積極推出豐富多彩的節慶旅游產品。二是拓寬營銷渠道。積極做好“好客山東聯合推介、捆綁營銷”、旅游“一卡通”以及外出宣傳推介等工作,提升沾化旅游品牌形象。加強與重點客源地組團社的聯系合作,大力開辟地接市場。三是加強旅游區域協作。積極與市內兄弟縣區聯合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3)高標準管理。一是進一步加強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市場監管,確保旅游行業安全有序。二是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旅游景區游客服務中心、旅游標識系統、旅游廁所、旅游交通、購物、餐飲等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旅游設施質量。三是落實《旅游法》和《好客山東旅游服務標準》,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管理和培訓,切實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
[1] 陳玉濤.淺探沾化縣旅游業發展[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07(1):109-110.
[2] 王云才,許春霞,郭煥成.論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趨勢[J].干旱區地理,2005,28(6):86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