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梅
(江蘇鹽城市大豐區南陽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大豐 224100)
大蒜含有200多種有益于身體健康的物質,除蛋白質、維生素E、C及鈣、鐵、硒等微量元素外,最受人們關注的是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以及極具殺菌力的大蒜素。另外,其經濟價值較高。近幾年,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漸重要,我鎮蔬菜面積發展也不斷增加,其中大蒜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對大蒜的種植模式和高產栽培技術也在不斷摸索之中。
由單純的大蒜種植發展成現在的二茬大蒜(一季青蒜、一季收蒜),提高復種指數,增加農戶的畝經濟效益。
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7.25日~8.10日)種植較好,蒜種以本地三月黃為主,量350kg/667m2,精選無蟲害大瓣。選擇地塊以肥沃疏松為目標,要求排水、供水方便,同時做好防蒜蛆、線蟲工作,具體措施播種前進行浸種,用樂斯本500~800浸種(5~8h)或噴種透徹(解決長期重茬、死苗、缺苗),種植時土壤表面覆草,以降低溫度,促進種子提前發芽,在生長過程中注意追肥、治病、澆水,其生長期只有五六十天,在9月上旬收獲。
選擇生長健壯、一致、蒜頭硬實、圓整,個頭肥大,蒜瓣整齊,無病蟲危害,符合本品種特性的蒜頭做種。需蒜種170kg/667m2。種植田塊應水系配套,旱能灌,澇能排,同時,堅持輪作換茬,減少重茬。播種前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灰雜肥或堆肥1000~2000kg/667m2,過磷酸鈣50~70kg/667m2,硫酸鉀15~20kg/667m2。適期播種,一茬青大蒜收獲后立即滅茬曬垡,施肥后耕翻田塊,深20cm,使土肥混合均勻,同時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處理過的蒜瓣,這樣發芽同扎根基本上同時進行,出苗正常,冬前幼苗生長健壯,蒜薹和蒜頭可獲得優質高產,有條件的可采用大棚,使大蒜能提早上市,彌補元旦之后到春節之間空缺。播前在選擇蒜瓣的同時,還要對蒜瓣進行處理,具體方法:①進行低溫冷藏,蒜種在低溫(0~3℃)冷藏15~20d,打破蒜種休眠期,使蒜種胚芽達到萌動狀態,播種后20d左右出苗,且苗齊、苗壯、產量高,一般采用地膜直播蒜種,來年4月底采收蒜苔,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畝效益。②浸種催芽,防治蒜蛆、線蟲等。田間管理上:化學除草,大蒜播后苗前用24%果爾乳油48~72ml/667m2,兌水50kg進行土壤表面噴施,一次用藥,一般就可基本控制全程草害。用藥后宜順行覆蓋秸草1000kg/667m2,這樣不僅可提高藥效,而且有利于保墑出苗,御寒防凍,改良土壤;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要按照“輕施提苗肥,巧施返青肥,重施抽薹肥,補施催頭肥”的原則進行。具體方法:①提苗肥,宜在2~3葉期施用,此時大蒜已進行自養生長階段,可視苗情用1000kg/667m2腐熟糞肥兌水潑澆;②返青肥,宜在3月中旬,當氣溫逐步回升,大蒜即將返青生長時追肥,一般施尿素15~20kg/667m2,基肥不足的田塊,增施45%三元素復合肥25kg/667m2;③抽薹肥,在四月中旬大蒜鞘葉(最后一葉)剛露尖時追施效果最好,一般施尿素10kg/667m2、硫酸鉀5kg/667m2;催頭肥,采薹后施尿素5kg/667m2、硫酸鉀5kg/667m2。實際操作過程中,根據田情苗情,靈活掌握。激素的正確使用:對于直接供應市場,不用于貯藏保鮮的蒜薹栽培,如二水早、三月黃等品種,可適量使用激素,方法是:在薹尾剛開始露出時,噴施濃度為20~30mg/L赤霉素溶液,大田赤霉素有效成分1g/667m2,這樣可以促進蒜薹快速生長,抽薹集中,增加早薹率,提高產量。對于不直接供應市場、用于貯藏保鮮的蒜薹栽培,如射陽白蒜、三月黃等品種,不宜使用赤露素等激素,因為使用激素后的蒜薹皮薄、水分含量大,導致易腐爛、不耐貯存。
目前影響我鎮大蒜生產的病蟲害主要有“一蟲二病”,即蒜蛆和葉枯病、黃斑病。防治上,必須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具體方法:①蒜蛆,施用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在蒜蛆危害期(發棵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灌根;②葉枯病和黃斑病,要在搞好輪作換茬、理清田間水系、適期播種、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健壯植株的基礎上,采取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于發病初期每隔7~10d噴灑1次,連續噴2~3次。在整個大蒜生產種植過程中,嚴格要求農戶們合理使用農藥,確保大蒜的質量安全,也確保我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1] 張志強.大蒜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1(5):71-72.
[2] 錢荷芬.淺談大蒜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