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
自2004年6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基金會管理條例》以來,我國將基金會劃分為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兩大類。近年來,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大幅增長,在慈善公益事業領域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愛佑慈善基金會和南都公益基金會都是較早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經過多年發展,探索出成功道路,助力慈善公益發展。
愛佑慈善基金會
愛佑慈善基金會是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施行后國內首家注冊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由企業家發起并管理運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項目。愛佑基金會以“熱忱、正直、高效、創新”為價值觀;以“做世界上最好的兒童救助基金會”為愿景;以“給生命一次機會,給孩子一個未來”為使命。
通過10余年的探索與發展,愛佑基金會已經打造了孤貧兒童醫療救助領域與公益創投領域兩條慈善生產線。一方面,愛佑傾力于孤貧兒童的醫療救助,致力于做世界上最好的兒童救助基金會。開展的公益慈善項目包括“愛佑童心”——孤貧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治療項目、“愛佑天使”——孤貧白血病患兒醫療救治項目、“愛佑新生”——病患孤兒醫療養護項目和“愛佑和康”——殘障兒童康復項目等。另一方面,愛佑基于自身在傳統慈善項目方面積累的十年經驗,引進國際先進的理念與模式,借助移動互聯網思維和技術,創建“愛佑益+”項目。意在搜尋有巨大潛在社會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和公益組織,依托愛佑多年來積累的經驗和資源,為其提供資金支持、資源拓展、戰略指導、管理(人力資源、財務和IT)輔導、品牌活動等多方面支持,進一步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商業智慧領航公益夢想
9月22日,由愛佑慈善基金會主辦、摩根大通獨家提供資助支持的“愛佑益+”伙伴首次見面會暨跨界訓練營開營儀式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跨界”為主題,旨在將金融、互聯網等行業的前沿商業理念引入公益慈善領域,拓寬公益從業人員的知識視野,打破行業局限,從而推動整個慈善行業的良性發展。
愛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王兵、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高培德(Brett Krause)等嘉賓以及30家公益機構的近百位公益人士出席會議。此次訓練營營長由愛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王兵親自擔任。在開營儀式上,王兵、高培德(Brett Krause)發表了致辭。
王兵先生表示:顛覆,跨界,融合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發展趨勢,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提升了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變革了傳統行業的經營形態,同時也在沖擊著慈善行業的發展,為我們帶來新的動力和契機。2013年愛佑設立“愛佑益+”項目,一直把將不同領域的先進理念引入公益行業作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此次與摩根大通合作,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商業知識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最前沿的商業思考。希望公益機構和社會企業也能插上移動互聯網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
高培德(Brett Kraus)先生表示:摩根大通長期致力于在中國開展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的公益項目。此次與“愛佑益+”項目的合作,不僅將幫助社會企業進一步獲得成長壯大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能和資源,也充分展現了摩根大通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一貫承諾。我們相信“愛佑益+”的平臺可以使越來越多的優秀社會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希望他們的成功可以增加社會企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并通過他們的事業不斷促進社會的發展。
愛佑慈善夜完美收官
10月17日晚,由愛佑慈善基金會攜手華夏同學會、分眾傳媒聯合主辦的“愛始終如一”——2015愛佑慈善夜隆重開幕。“愛佑慈善夜”是愛佑慈善基金會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年度慈善晚宴,也是公益行業內影響力最高的慈善活動之一,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
出席晚宴的有愛佑理事及監事、商界企業家、藝術家等。活動現場亮點頻頻,氣氛異常火爆。通過臺上16件主拍及臺下多件默拍的現場拍賣,共籌得善款101,673,911元,創下愛佑慈善拍賣的新紀錄。所得善款將全部用于愛佑慈善基金會各公益項目的開展。
十年的時間,愛佑實行企業化管理,始終堅持專業化、規范化、職業化、國際化,追求高效、透明以及慈善效果可度量。始終堅持創新并不斷摸索解決社會問題、促進公益慈善行業發展、產生更大社會影響力的新模式,不斷嘗試探索適合中國公益慈善行業發展的理念和手法,以豐富的項目實踐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慈善方法論,為中國公益慈善領域提供可鑒范本。愛佑正在開啟一個新的十年,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南都公益基金會
南都公益基金會(英文名:Narada Foundation)成立于2007年5月11日,是經民政部批準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以“支持民間公益”為使命;以“人人懷有希望”為愿景;以“公共利益為上、行業發展為先、民間立場為本、杠桿作用為佳”為價值觀。
南都公益基金會將自身定位為資助型基金會,在整個公益行業的生態鏈中,是一個資金和資源提供者,扮演“種子基金”的角色。南都基金會通過資金支持來推動優秀公益項目和公益組織,帶動民間的社會創新,實現支持民間公益的使命。南都公益基金會的三大資助方向:發起、支持行業發展的宏觀性項目,資助支持性機構、引領性機構和優秀公益人才的戰略性項目,資助農民工子女教育、災害救援等特定公益領構自身發展的投入,促進組織健康發展,從而綜合地增強公益行業的社會影響力。
三年來,景行計劃團隊也摸索出經過本土實踐檢驗的以PPOF模型(Product:產品/服務、People:領導人和團隊、Operation運營管理、Finance可持續財務)為核心的機構資助變革理論,期待能為向初創、發展、成熟階段邁進的公益組織,提供機構能力建設關鍵點的指導。
景行計劃分享會
9月18日,景行計劃發布會暨三年實踐思考分享會在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路演區舉行。分享會以“支持機構發展。除了錢,我們還想給你更多!”為主題,現場近百人參加。景行計劃項目負責人黃慶委分享了景行計劃項目的起源、主要內容以及三年域的項目,同時開展指導三大資助方向的戰略性、政策性研究。
機構伙伴景行計劃
景行計劃借鑒戰略性投資的理念,為有潛力產生大規模、系統性社會影響的公益機構提供長期資金、智力等深度的機構支持,協助它們更快地突破能力瓶頸,實現社會影響力提升,促進行業共同發展。同時,景行計劃也圍繞“大規模社會影響的實現方式”“機構能力瓶頸的突破方式”兩個核心議題搭建資源網絡、引進國外經驗、積累中國實踐、支持相關研究和服務。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景行計劃已經資助了中國慧靈、歌路營、愛有戲等12家伙伴,向每家機構提供連續3~5年,每年100~150萬的機構資助,為這些優秀的機構突破發展瓶頸提供必要和靈活的資金支持。景行計劃還通過伙伴年會、專題交流會、能力建設方推薦、景行伙伴故事采寫出版、更多資源方引薦、伙伴社群建設等方式提供必要的非資金支持,并鼓勵更多的研究者、資助方和機構管理者關注和重視對于機資助實踐的思考,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董強向在場的公益伙伴介紹了“公益組織如何能夠快速成長——基于高成長性公益組織案例研究”的發現與思考。
10月13日,“社會組織如何快速成長”暨景行計劃昆明分享會在云南大學舉行。此次活動由南都公益基金會、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昆明市西山區社會組織培育基地、云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設計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2015年,景行計劃繼續公開接受從優秀到卓越邁進的組織的申請,每年支持5-8家機構。在原有的非資金支持的基礎上,還將增設“卓越領導人成長計劃”“機構骨干成長訓練營”等專題支持,更精確地瞄準機構發展的瓶頸,生產更多的行業知識,培養更多行業骨干人才。景行計劃也將通過“景行機構報告文學集”“優秀公益組織路演會”等方式打造“公益行業的亮麗風景線”,多管齊下,綜合提高公益組織自身運營能力,更專業、更有效率地解決社會問題,并增強公眾對于公益行業的認可,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如今,愛佑慈善基金會和南都公益基金會都已開展了成熟穩定的慈善項目,幫助了眾多困難人群和慈善組織機構,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又不斷致力于積極創新,探索適合中國慈善公益行業發展的理念,開拓獨特的創新道路。在未來的發展中,相信它們定會初心不改、始終如一,促進行業發展,為中國慈善公益事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