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艷
近年來,濱州市慈善總會多措并舉,不斷探索慈善信息公開工作,全力打造“善行濱州·陽光慈善”公信品牌。
一是出臺制度文件,保障信息公開的規范性。2014年,濱州領先全省出臺《濱州市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管理辦法》(濱慈[2014]1號),慈善信息公開工作有規可依。《辦法》分五章對慈善信息公開內容、時限及方式、監督管理等做出規定,要求慈善機構真實、準確、及時、完整地向社會公眾公開其慈善款物的募集、接收、分配、使用、發放的全過程。其中,日常性捐助信息,應在收到捐贈后的15個工作日內公開;重大事件專項信息,應在收到捐贈后的72小時內公開;銀行匯款等方式的捐款信息,應當在結賬后及時核對和公開。捐贈款物撥付和使用信息,應在捐贈款物撥付后1個月內面向社會公開,并視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公開后續信息。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將于次年1月1日起5個月內對外公開,或按公益慈善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的要求公開。
二是加強陣地建設,保障信息公開的廣泛性。濱州共建立各級慈善組織6250家,五縣兩區三個開發區,90個鄉鎮辦、5250個村全部建立慈善組織,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慈善組織網絡。同時,建立機關、企業、學校、醫院等慈善工作站點769個,各級慈善組織全部進行慈善信息公開,保障了信息公開主體的廣泛性。其中,村(居)利用村民主議政日討論村級慈善工作、記錄村民對慈善的意見與建議,慈善募捐有明細、慈善救助有賬本,慈善工作檔案面向全體村民公開,供村民監督、查閱。市及各縣區建立專門的慈善公開室,室外擺放慈善宣傳展板,室內放置慈善捐助檔案、財務檔案、義工檔案、年度審計報告、慈善影像資料等慈善組織自身建設、業務管理、活動開展諸多方面的內容,保障了信息公開內容的廣泛性。
三是發揮網絡效用,保障信息公開的互動性。濱州市慈善總會建立慈善網站、微博、微信等,利用網絡方便、快捷、即時性強等優點,加強與公眾的互動。每周更新慈善網站,上傳慈善捐助活動信息,公眾可在線捐贈、求助。圖文并茂更新微博動態,建立“慈善救助”“慈善詞條”“慈善義工”“慈善捐贈”“慈善公開”等多個話題,公眾可評論、轉載。開通濱州慈善微信公眾號,發布慈善活動信息,公眾可留言、轉發鏈接至朋友圈。
四是不斷總結提升,保障信息公開的實效性。自《辦法》出臺以來,濱州通過舉辦慈善公開周、網上動態公開、新聞媒體定期公開、專業監督檢查公開、實行社會監督員制度、設立慈善公開室六種方式,對慈善捐助信息實行全面動態公開,接受社會大眾監督。其中,每半年舉辦一次慈善公開周活動,每次為期七天,邀請社會各界參觀查閱。2014年以來共迎來各界參觀人員1500人,收到意見建議30條。市政協李江濤委員提出《關于加快發展慈善事業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建議》提案,市慈善總會高度重視,吸納李委員的建議,鼓勵從事專門社會服務工作的人員參加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水平考試,為考生購買教材、提供報名費,并邀請高校教師免費授課,提升慈善從業人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