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價格不斷創出新低的總體形勢下,資源配置偏高的國際礦業企業迫于債務和盈利雙重壓力,可能被迫有選擇性出售部分資源性資產。這對資源配置長期處于偏低水平的中國礦業企業而言,顯然是一次反周期抄底的難得機會。
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主要有色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很高,而全球優質礦產資源很早之前就已經被世界少數礦業巨頭瓜分并牢牢控制。世界礦業巨頭大都偏重于資源性資產配置,對優質資源厚愛有加,所控制的資源通常都是情非所迫決不出手。對境外優質礦產資源幾近饑渴的中國礦業企業,多年來夢寐以求卻苦無機會,求之不得。近兩年五礦集團、紫金礦業、洛陽鉬業等中國礦業企業伺機出擊,能夠把嘉能可、艾芬豪、英美資源集團和自由港-麥克莫倫公司旗下的礦山收入囊中,應該說較好把握了這一輪抄底并購的歷史性機遇。
境外資源并購,機會稍縱即逝,把握機會固然重要。但境外資源投資并購畢竟屬于刀刃舐血的“游戲”,風險偏高。所以評價境外資源并購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并購交易是否完成,更重要的要看投資風險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要從并購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表現來判斷。來自中國礦業聯合會的信息表明,我國從2000年正式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中國企業在境外的礦業投資項目80%以上都以失敗而告終,境外資源投資并購的嚴酷結果與中國企業巨大的并購投資熱情似乎形成了強烈反差。
境外資源并購投資為什么會有如此高的失敗率?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不排除東道國政局劇變而導致的政府違約、國家征收,或者投資項目所在地發生戰爭和政治暴亂等因素對項目的影響,但絕大多數失敗案例應歸咎于我們風險管控方面的重大缺失。由于境外資源并購涉及的風險因素十分復雜,所以盡管并購機會看起來充滿誘惑,但大多數都被證實不是“餡餅”而是“陷阱”,不是美味“大餐”而更像是“鴻門宴”。要避免境外資源投資并購的失敗,從風險管控角度看,至少須構筑好三道風險防火墻。
第一道風險防火墻:把好盡調可研風險關。境外資源投資并購涉及的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第一個環節就是深入開展盡職調研和可行性研究與論證工作。開展盡調可研工作,時間再緊也不能“走馬觀花”,論證再繁也不能“節省”專家。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并購過往實踐不乏這樣的案例,我們花費巨資拿到手的不過是別人急于甩手的問題資源和問題資產,或者是一座根本運營不了的“廢礦”。出現這樣的重大投資敗局,問題主要出在盡調可研環節,盡調須走的流程被簡化,盡調須核查的許多模塊被忽略,可研論證須邀請的專家被“節省”。省時間、省物力、省人工、省專家,對項目涉及的儲量和品位、稅收、融資和外匯政策、法律和文化環境、社區聲音、工會和勞工要求以及基礎設施等重大事項,未能進行科學詳實核查,哪怕其中只有一個環節或一個模塊被忽視,也將為投資并購項目的決策和日后的運營埋下禍根。

第二道風險防火墻:堅持董事會集體決策,把好立項風險關。境外資源并購涉及投資額動輒數億、幾十億乃至數百億,項目運營周期少則十幾年多則數十年,決策難度高,決策風險大。項目立項決策防線一旦“決堤”,項目運營風險必將勢如破竹。防范決策風險的重要舉措就是以規范的董事會集體決策制度代替過去的“一把手”體制。有統計資料表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違規決策、盲目投資、擅自從事高風險投資等導致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失職瀆職案件,在各類違紀案件中居于首位。國家審計署在對10家央企進行2014年度財務審計時抽查了284項重大經濟決策,其中有51項存在違規決策、違反程序決策、決策不當等問題,導致巨大的國有財產損失。境外資源投資并購實踐也證明,凡是未經集體決策的“一把手”拍板項目,基本上都成了“問題項目”,有的項目甚至被迫終止,以完敗收場。
第三道風險防火墻:以跨文化管理能力防范和化解項目運營的“跨文化”風險。境外資源投資并購項目的運營管理,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紛繁復雜的“跨文化”管理難題,“跨文化”問題是貫穿于項目整個運營周期的最重大風險。中國企業尤其是央企搞境外資源并購似乎從來不差錢,國際市場屢屢上演大手筆并購大戲,在國際上展示出足夠的資金實力。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真正決定項目運營成敗的核心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中國企業境外投資并購屢戰屢敗,鮮見成功案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懂國際規則,不熟悉東道國法律,不了解東道國風俗文化,在環境保護、員工本地化方面屢屢碰壁受挫。境外資源投資并購項目的運營管理,對跨文化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境外資源投資項目運營團隊的主要職責,不是看家護院、管錢管物,更不是管生產管設備,而是做好“跨文化”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跨文化”風險。可以說,境外資源項目管理團隊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是項目運營管理的核心能力,是代表項目管理的最重要的軟實力。龐大的資金可以買來一座“金山”,但絕難買來核心能力。如果我們的團隊不具備較強的跨文化管理能力,至少也必須構建一支由具有國際礦業項目運作經驗和擅長跨文化管理的國際化人才組成的職業化管理團隊,確保有效構筑起一道堅固的跨文化風險管理防線。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如果我行我素,用我們既有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去運營境外資源項目,勢必南轅北轍,最終會把境外資源項目推向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