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華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超聲科,山東煙臺 264100
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甲狀腺結節的臨床應用分析
孫艷華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超聲科,山東煙臺2641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超聲引導射頻消融(RFA)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療效。方法整群選取48例2013年7月—2014年4月進入該院接受甲狀腺結節腫瘤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頸部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1 mm,在結節中心部位射頻針穿刺并開啟射頻,控制應用能量為4~6 W,中心溫度95℃。結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FA手術,術中未產生明顯并發癥。觀察患者術后6個月,結節的體積較治療前不同程度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7.9%(23/48)患者結節消失,27.1%(13/48)患者結節與術前比較縮小超過50%,25.0%(13/48)患者結節與術前比較縮小了20%~50%。結論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腫瘤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及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關鍵詞]甲狀腺結節;超聲引導;射頻消融
Analysis of Efficacy of Doppler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Nodular Goiter
SUN Yan-hua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Yanta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 26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Doppler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the treatment of nodular goiter.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nodular goiter who underwent tumor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13 and April 2014 were included. An incision of 1 mm was made on the neck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in all the patients. Radiofrequency needle were punctured into the nodule center and began to work, controlling a energy of 4~6 W and a center temperature of 95℃. Results The RFA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on all the patients without obvious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the nodules decreased in varying degree in all the patient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Nodules were found disappeared in 47.9% (23/48) patients, 27.1% (13/48) patients were noted with 50% nodule disappeared in size term, 25.0%(13/48) patients were found with 20% to 50% nodule disappeared in size term. Conclusion Doppler ultrasound-guided RFA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due to its good effect in treatment nodular goiter. [Key words] Benign thyroid nodules; Ultrasound guidance;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一般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方法是采用腔鏡甲狀腺腺葉切除術,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頸部無瘢痕腔鏡甲狀腺手術因其手術時間長、術后疼痛劇烈、剝離面大而不能稱之為微創手術,反而是一種創傷很大的手術[1]。該研究整群選取48例2013年7月—2014年4月進入該院接受甲狀腺結節腫瘤治療的患者,采用超聲引導射頻消融(RFA)治療,取得非常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48例進入該院接受甲狀腺結節腫瘤治療的患者,男20例,女28例,年齡為18~55歲,平均年齡33歲。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有40例患者頸部可觸摸到腫塊,凸起影響美觀,有8例患者頸部能感到疼痛及異物存在;腫瘤大小為1.1~2.3 cm,平均1.6 cm;其中,多發結節患者34例,單發結節患者14例;囊性13例,囊實性17例,實性18例。所有患者甲狀腺功能均正常。經結節穿刺病理診斷所有患者均為甲狀腺結節腫瘤。
選擇病例應符合的要求:經結節穿刺病理診斷為甲狀腺結節腫瘤,甲狀腺功能正常,術前檢查顯示結節腫瘤為良性,周圍組織沒有受到病變部位的影響,頸部沒有淋巴結腫大,病變處沒有明顯砂粒樣鈣化,腫瘤大小需直徑大于1 cm[2]。
1.2方法
1.2.1儀器設備采用德國Celon AG公司射頻儀,設置頻率為470 kHz,調節射頻針裸露長度及寬度為0.5 cm×0.2 cm;結節活檢運用18 G巴德穿刺針;采用GE公司500型彩色B超超聲儀。1.2.2手術方法術前需確定結節腫瘤的大小、具體位置、是否鈣化以及淋巴結是否轉移,這些通過超聲儀來進行全面探查。患者需仰臥,通過超聲探查來確定穿刺點和穿刺途徑。常規消毒、鋪巾后,進行麻醉,為使喉返神經與甲狀腺產生隔離帶,而避免神經發生熱損傷,將局麻藥物加注在甲狀腺背側的進氣管旁。用剪刀片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1 mm,作為穿刺點,控制射頻針穿刺在腫瘤的中心位置,開啟射頻,控制能量在4~6 W,中心部位溫度為95℃。隨著時間推移,消融程度逐漸增大,組織阻抗也逐漸上升,當阻抗達到最大值,射頻儀關閉,停止工作,表明結節腫瘤已全部消融。術中采用超聲檢測,若結節未被汽化范圍全部覆蓋,需及時調整探針穿刺位置,直至結節整個被汽化,觀察到結節處的血流完全消失則手術結束。針對多發結節,應注意通過超聲引導來控制穿刺點,完成射頻消融。術后若出現局部出血,可采用恰當支持治療。所有患者應使用抗生素治療3 d。
1.3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使用RFA治療宮肌瘤的療效標準:無效表現為結節較術前無明顯變化;好轉則表現為結節腫瘤體積較術前縮小20%~ 50%;顯效表現為結節較術前體積縮小了超過50%;治愈表現為結節腫瘤完全消失[3]。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s),使用t檢驗。采用χ2檢驗方法比較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
結節的體積較治療前不同程度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有47.9%(23/48)患者結節消失,27.1%(13/48)患者結節與術前比較縮小超過50%,25.0%(12/48)患者結節與術前比較縮小了20%~50%。具體見表1。
表1 RFA治療后甲狀腺結節的體積變化(±s)

表1 RFA治療后甲狀腺結節的體積變化(±s)
術前術后6個月組別48 23 13 12結節數0.680±0.033 (0.000±0.000)*(0.340±0.013)*(0.136±0.041)*<0.05 <0.05 <0.05結節體積(cm3) P
2.2并發癥情況
所有手術順利進行,都取得成功,都未進行中轉開放手術。有4例患者治療1~4 d后出現低熱,體溫37.5~38.3℃,體溫恢復正常后,均治愈出院;2例患者進行6 d抗生素治療后痊愈出院。其余所有患者均體溫正常使用抗生素治療1 d,觀察。
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RFA)的具有操作簡單、療效較好、創傷極小等優勢,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治療實體腫瘤。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屬于腫瘤熱療,其作用原理是其探針散發的熱能能夠消散及消滅腫瘤組織。其探針電極發出的射頻波能使急性大分子與周圍組織的例子振蕩相互撞擊而摩擦生熱,使結節區溫度升高并維持較高溫度一段時間直至消滅全部腫瘤組織。超聲引導射頻消融主要用于治療大小合適的腎腫瘤、甲狀腺腫瘤、肝原發或繼發腫瘤等,此方法已被國外醫療機構廣泛運用并已經有了許多相關報道,但在國內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相關報道比較少[4]。
該研究基于以上理論,整群選取48例2013年7月—2014 年4月進入該院接受甲狀腺結節腫瘤治療的患者,已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患者頸部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1 mm,在結節中心部位射頻針穿刺并開啟射頻,控制應用能量為4~6 W,中心溫度95℃。結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FA手術,術中未產生明顯并發癥。觀察患者術后6個月,有47.9%(23/48)患者結節消失,27.1% (13/48)患者結節與術前比較縮小超過50%,27.1%(13/48)患者結節與術前比較縮小了20%~50%。目前,使用RFA治療具有較大局限,對于體積較大的良或惡性腫塊、凝血功能異常腫瘤、服用抗凝藥物等是不能利用此方法治療的。射頻消融區的中心位置溫度可達95℃,足以使所有腫瘤細胞滅亡,所以,該方法具有較大可靠安全性。馬氏等[5]已研究表明,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腫瘤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術后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引的并發癥。
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腫瘤伴隨有一定的并發癥:術中可能會出現局部神經熱損傷、周圍大血管損傷出血及術后處理出血、傷口感染、膿腫等癥狀。消融區傷口感染科在短時間能加重惡化,出現液體流出等情況,應及時做出正確診斷并采取治療[7]。該組患者出現2例感染,經過8 d抗生素治療均痊愈出院。術前應利用超聲明確周圍大血管位置,穿刺過程應在超聲引導下,防止觸及大血管導致損傷出血。手術者應在術前在神經與結節之間注入鹽水,形成隔離區,避免神經出現熱損傷的情況[8]。目前,超聲引導射頻消融治療還處于不斷摸索改進的階段,治療產生的并發癥如何較好處理、怎樣較好將RFA與影像學聯合起來、如何提高治療準確性等都有待深入研究[8]。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射頻消融作為治療甲狀腺結節腫瘤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及在臨床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隋洋.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甲狀腺結節的方法與臨床應用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3.
[2]隋洋,吳鳳林,孫醫學.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甲狀腺結節的并發癥與預防方法探討[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1):32-35.
[3]馮皛.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臨床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2.
[4]隋洋,吳鳳林,胡潔,等.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甲狀腺實性結節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1):30-33.
[5]郭文斌,孔輝,高偉,等.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5):634-636.
[6]聶明,皮勇.射頻消融治療甲狀腺實性結節642例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5,26(5):651-653.
[7]閆磊,章建全,潘倩,等.熱消融對甲狀腺良性結節組織內HSP70表達的影響[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4,35(11):1215-1219.
[8]馬樹花,周平.超聲引導下熱消融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3):146-148.
收稿日期:(2015-06-20)
[作者簡介]孫艷華(1976.11-),女,山東煙臺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胎兒畸形的產前篩查、超聲介入治療。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9(c)-0169-02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