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新汶礦業(yè)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山東萊蕪 271100
腫瘤標志物檢驗胃癌與病理檢查的臨床價值分析
馬坤
新汶礦業(yè)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山東萊蕪271100
[摘要]目的對腫瘤標志物檢驗胃癌與病理檢查的價值進行探討。方法將2013年1月—2015年1月該院胃癌患者50例納入觀察組。同時將該時間段內胃部良性病變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組織標本陽性情況進行觀察,對比觀察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與病理檢查的對應關系。結果觀察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率為90.00%(45/5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與病理檢查胃癌分化程度、臨床分期、以及淋巴轉移均有正相關關系(P<0.05)。結論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胃癌病理檢查結果關系密切,其檢出陽性與胃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正相關。
[關鍵詞]胃癌;腫瘤標志物;病理檢查;臨床價值
胃癌的形成、發(fā)展機制關系到癌變基因,抑癌基因表達失調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在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臨床對于胃癌的認識與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1],即通過對基因水平的研究,認識胃癌形成與發(fā)展的機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作為一種糖基化分泌性多肽因子,有促進腫瘤微血管生成,同時加速腫瘤生長[2-3],浸潤,以及轉移的可能性,在判斷腫瘤轉移、預后方面有突出價值。為對腫瘤標志物檢驗胃癌與病理檢查的臨床價值進行對比觀察,該研究將隨機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該院住院部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的50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檢出陽性情況與對照組50例胃部良性病變患者檢出情況進行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該研究中將隨機抽取該院住院部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的50例患者納入研究對象,納入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為35例,女性患者為15例;年齡區(qū)間為20~80周歲,平均為(43.56±4.13)歲;臨床分期方面,15例患者為I期,17例患者為II期,18例患者為III期;組織學分化方面,15例患者為低分化,16例患者為中分化,19例患者為高分化;淋巴結轉移方面,32例患者有淋巴結轉移,18例患者無淋巴結轉移。同時將該時間段內胃部良性病變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胃黏膜組織標本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為32例,女性患者為18例,患者年齡在20~78周歲范圍內,平均為(44.16±5.2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所提取組織標本按照常規(guī)方法建立石蠟切片,常規(guī)進行脫蠟水化處理以及抗原修復,對非特異性位點進行封閉,滴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一抗,環(huán)境溫度4℃狀態(tài)下過夜。室溫沖洗,滴加生物素標記二抗,在37℃溫度狀態(tài)下孵育,持續(xù)時間為35 min,然后進行沖洗。再進行二氨基聯(lián)苯胺顯色,反應時間為5 min,并沖洗,使用蘇木素復染,處理時間為5 min,再次沖洗,以鹽酸酒精進行分化處理,時間在2~3 s范圍內。沖洗后溫水浸泡反藍,時間為30 min,按照75.0%→85.0%→95.0%→100.0%梯度進行酒精沖洗脫水處理,通過二甲苯浸泡5 min,形成中性樹膠封片。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所提取組織標本陽性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比觀察組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與病理檢查胃癌分化程度、臨床分期、以及淋巴轉移之間的對應關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判斷標準為:細胞漿內可見棕褐色或棕黃色顆粒。
1.4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通過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陽性表達率對比
觀察組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率為90.00%(45/50),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315,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陽性表達率對比表[n(%)]
2.2腫瘤標志物表達與病理檢查相關性對比
觀察組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與病理檢查胃癌分化程度、臨床分期、以及淋巴轉移均有正相關關系(胃癌分化程度相關性r=0.866,P<0.05;臨床分期相關性r=0.912,P<0.05;淋巴轉移相關性r=0.730,P<0.05),數(shù)據見表2。

表2 腫瘤標志物表達與病理檢查相關性對比[n(%)]
目前,臨床研究中尚未明確胃癌的發(fā)病機制,但有關研究資料與證據表明,異常細胞增殖是導致胃癌形成與進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細胞周期中任意一個調控環(huán)節(jié)的失控都可能造成細胞增殖產生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作為一種糖基化分泌性多肽因子,在胃腸道腫瘤形成發(fā)展中有重要影響價值。
已有臨床研究中認為,腫瘤的生長與轉移是一個多步驟且多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在腫瘤生長,浸潤,以及轉移的過程當中,腫瘤血管的形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說,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所發(fā)揮的作用是最為顯著的[4-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作為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中心調控因子,其分子結構具有高度保守的特點,存在形式為一種由亞基間二硫鍵與壓基內二硫鍵交聯(lián)產生的同型二聚體。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作為血管內皮特異性的有絲分裂原,在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速血管內物質泄漏方面有重要影響作用,進而能夠為血管內皮的遷移提供機制[6-7],同時也是腫瘤細胞發(fā)生轉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這一結論,有關研究中指出,對于分化程度高,存在淋巴結轉移,以及臨床分期高的胃癌患者而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陽性表達明顯較高。該研究中數(shù)據同樣顯示:觀察組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率為90.00%(45/50),該數(shù)據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315,P<0.05)。同時,觀察組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陽性表達與病理檢查胃癌分化程度、臨床分期、以及淋巴轉移均有正相關關系(胃癌分化程度相關性r=0.866,P<0.05;臨床分期相關性r=0.912,P<0.05;淋巴轉移相關性r=0.730,P<0.05),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8]。
綜合以上分析認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胃癌病理檢查結果關系密切,其檢出陽性與胃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正相關。
[參考文獻]
[1]馮君楠,黃昊,壽成超,等.胃癌患者血清AMBP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6):447-450.
[2]朱昱冰,葛少華,張連海,等.腫瘤標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診斷及預后價值[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2):161-164.
[3]陳海燕.CA724、CEA、CA242、CA199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驗在胃癌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31):97-98.
[4]姚尚彥,曹鴻挺,楊曉揚,等.胃癌患者血清CRP、IL-6和典型腫瘤標志物檢測臨床診斷意義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3):376-379.
[5]余國行,卿毅,顧咸慶.等.血清多腫瘤標志物胃癌診斷判別方程的建立及其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12,41(3):249-251.
[6]徐汪松,王丹.腫瘤標志物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的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藥,2013(3):470-471.
[7]孫潔,孟祥軍.血清CA199、CEA、CA125、CA724聯(lián)合檢測在胃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12):1936-1939.
[8]徐明星,李曼,彭波,等.腫瘤標志物聯(lián)檢在胃癌早期診斷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6):899-902.
Analysis the Clinical 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spection Stomach Cancer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A Kun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Laiwu Central Hospital of Xinwen Mining Group, Laiwu, Shandong Province, 271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spection stomach cancer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observe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3, 5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regard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time period of 50 patients with benign lesions of the stomach as the control group. 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issue samples to look at the positive situation, positive contrast observation group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was 90.00% (45/5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observation group positive expression and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tomach differentiation, clinical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P<0.05). Conclus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 the detection positive and gastric cancer clinical stage, differentiat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related.
[Key words]Gastric cancer; Tumor marker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value
收稿日期:(2015-06-25)
[作者簡介]馬坤(1979.3-),男,山東萊蕪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腫瘤、細菌、病毒。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9(c)-0183-02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