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德克斯托德兄弟的有聲機械舞蹈

2016-01-25 14:40:33韓杰
音樂探索 2016年1期
關鍵詞:創作音樂

韓杰

該研究全面介紹了德克斯托德兄弟的聲音藝術創作情況,在此基礎上圍繞其代表作品《鐘擺合唱團》,從硬件裝置構成及其系統設計、創作淵源、聲音創作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展示了德克斯托德兄弟聲音創作的基本面貌、創作理念和創作手法,為學界提供了一個關于聲音裝置創作的分析樣本。

聲音裝置;鐘擺合唱團;Max/MSP

Cod.Act是活躍于歐洲的一個聲音藝術創作團隊,其核心成員為德克斯托德兄弟。哥哥安德烈(André Décosterd,圖1左)1967年出生于瑞士的紐沙泰爾洲勒洛克勒市(Le Locle),1984~1988年間在風琴屋做學徒;1995年獲得洛桑爵士和當代音樂學校文憑(EJMA);1997年他任教于洛桑爵士和當代音樂學校,并與弟弟一起組建Cod.Act團體。弟弟邁克(Michel Décosterd,圖1右)1969年出生于瑞士的紐沙泰爾洲勒洛克勒市(Le Locle),1994年在貝爾工程學院(Engineering school of Biel)獲得建筑學文憑;1994~1996年建筑設計師身份活躍于柏林和魏瑪;1997年以造型藝術家身份與哥哥(André Décosterd)組建Cod.Act團體,并著手研發聲音裝置。哥哥更專注于電子音樂和音樂裝置的研究,作為音樂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致力于探討人與機器的關系,并在各大樂團和劇院上演。

圖1 德克斯托德兄弟

在Cod.Act團隊中,德克斯托德兄弟倆的創作得到了優勢互補。他們在具有音樂家、作曲家和聲音雕塑藝術家的身份的同時,還是建筑設計專家和造型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以聲音裝置和聲音雕塑為主,還涉及一些以聲音為主題的行為藝術創作和現場演出。他們的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其中包括: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金獎(2013)、第16屆日本媒體藝術節特等獎(2012)、比利時根特新技術藝術獎提名(2012)、比利時藝術與人工智能國際獎榮譽獎(2012)、墨西哥新媒體藝術與視頻藝術節榮譽獎(2011)、第14屆日本媒體藝術節特等獎(2010)、德國計算機藝術節大獎(2010)、奧地利電子藝術節聲音藝術獎(2010)和德國國際新媒體藝術節提名(2004)等。

在藝術史上,將創作的對象聚焦于人體之上的傳統可以追溯到舞蹈和人體繪畫。進入機器工業時代之后,身體與機器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相互對立的一對概念:身體代表了血性、溫暖、智慧和靈動,機器代表了力量、冰冷、笨拙和效率。至此,身體與機器進入了藝術家的創作視野,例如行為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家史提拉克(Stelarc)的創作一直圍繞人體來進行,其前期的作品《冷漠的姿態》(Posture of Indifference)通過將身體懸掛這一行為以探索身體新表現,他還把目光投向了身體的內部并創作了作品《胃部雕塑 》(Stomach Sculpture);后期的作品大多把高科技融入身體之中,探索身體與機器的關系,如《假人頭》(Prosthetic head);最為極端的作品是《另一只耳》(The Extra Ear),將一只人造耳朵安裝在手臂上,耳朵內裝有麥克風與傳感器相連。①與史提拉克不同,德克斯托德兄弟兄弟的創作也沒有脫離身體這個本體,但是采用的是一種更為溫情和詩意的方式。

德克斯托德兄弟自述他們的創作受畢達哥拉斯、開普勒、托勒密等先賢思想家的影響。在這些先賢的研究中,音樂被看成是一個與數學、天文學和幾何學相互聯系的整體,宇宙的和諧可以看作是音樂和諧的一種表現。特別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在其著作《世界的和諧》(Harmonices Mundi)提出了“天體音樂(Music of Spheres)”的隱喻。他的研究發現行星運動的和諧性與音樂類似,存在著和聲與對位的關系。德克斯托德兄弟很受啟發,他們的創作從其研究的領域中吸取靈感,各種物理現象、機械原理甚至于化學反應都成為他們觀察、挖掘和創作的對象,而且他們總是試圖以一種公共事件的方式向公眾來展現它們與聲音之間存在的聯系。

“聲音與運動”是德克斯托德兄弟創作的重要主題。他們認為,聲音的傳播依靠空氣的振動,而物體的運動必然帶來空氣的振動,聲音和運動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兄弟二人多年不懈追求,試圖展現聲音與運動之間的聯系并將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德克斯托德兄弟的作品大多以自己開發的機械裝置為平臺將聲音、光、影像結合在一起,這成為他們慣用的表現方式,例如燈光與樂隊交互作品Pho:ton,聲音與影像結合作品Kraków和Bach / Mendeleev-5 events,交互裝置作品Insofern等。他們在創作中還十分重視身體的作用,打破常規,通過各種肢體語言來探索身體的詩意表現,例如聲音主題行為藝術作品Siliknost系列作品和交互聲音裝置ex pharao等。

韓 杰德克斯托德兄弟的有聲機械舞蹈——聲音裝置《鐘擺合唱團》創作分析

一、作品介紹

《鐘擺合唱團》(Pendulum Choir)是德克斯托德兄弟為9個歌手和18只液壓千斤頂而創作的無伴奏合唱聲音裝置作品。合唱團成員站立在一個不斷改變傾斜角度的平臺上(圖2),一群會發聲、運動著的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展現著各種姿態,構建了一個可動的、可發聲的、有生命力的器官形態,就像“肺”一樣,每一個歌手就是一片肺葉,空氣通過肺葉發出聲音,因此“呼吸”成為了音樂的主題。

為盡可能以適當并自然的方式來表現聲音與運動之間的聯系,德克斯托德兄弟運用機械設備來控制和制約歌手的演唱。然而正是這種限制帶來了新的、無法預見的聲音表達,在不同的運動形態中,歌唱者的演唱受引力、重力、加速度作用力的影響,這些現象是物理學界司空見慣的,而對于音樂表現來說則是新的嘗試。

圍繞“呼吸”這個主題,藝術家以Virgil、Ovid 和 Horace等古代詩人的詩作為創作基礎,并對其中的詩句進行了重組和抽象化處理。作品表現了生與死、呼吸與窒息之間的不斷掙扎,直到跌落地獄時的最后一次呼吸,所有的平衡被打破。歌手在各種力的作用下呈現不同形態的肢體表達,仿佛一個機體的寓言神話,在生與死的邊界來回穿梭,技術的復雜性和身體的抒情性在普羅米修斯式的宗教意象中完美地結合在一起。endprint

在進行其他創作項目的同時,《鐘擺合唱團》的整個創作持續了3年多的時間。藝術家自述道,他們最初也沒有預料到整個作品的復雜程度,直到項目真正實施時,優化機械裝置以完美表現人體運動、安全保障、音樂創作、無指揮、隊員相互看不見,尋求資金支持等問題都一一浮現出來。

圖2 《鐘擺合唱團》演出現場

二、硬件裝置構成及設計分析

機械設備等硬件在這個作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1)。液壓千斤頂(圖3)兩個一組支撐著每一個歌手,依靠一個液壓泵提供動力。兩個液壓千斤頂合力可以承受幾百公斤的重量,完全滿足支撐歌手以不同姿態運動的要求,而且它最大的優點是沒有噪音不會對演唱形成干擾。液壓泵結構龐大復雜,且噪音大,因此放置在離演出平臺至少30米的獨立空間內,以避免噪音干擾。整個動力系統由PLC②預先編程進行實時控制,由于歌手之間非常近,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會造成他們之間的碰撞,預編程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隨著音樂的發展,液壓泵開始在PLC的控制下發送動力,每個獨立平臺上安裝的的兩個液壓千斤頂傳遞這個作用力,以實現歌手能在各種姿態之中運動、停留。當然,為保證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聲音與運動的同步,運動信號的發送控制是手動的,且獨立于聲音控制系統。

系統構成硬件要求

擴聲系統

主控帶有MY4-DA擴展卡的Yamaha 01V96 V.2調音臺,且必須確保有adda接口和光纖輸入和輸出。

揚聲器標準揚聲器6只(推薦品牌L-accoustics 112P或者Meyersound UPA-1)、超低音揚聲器2只(推薦品牌L-accoustics SB 15P或者Meyersound USW)、返聽揚聲器2只。

麥克風9只微型麥克風供歌手使用

燈光系統一只燈控臺、6只中型的功率的聚光燈(1kv)、1只的氟氏燈(2kw)、彩色濾光片。

動力系統一臺液壓泵和18只液壓千斤頂

其他附件230 V、50米和400 V、60 A、10米的線纜,套筒扳手及手套,一塊黑色地毯,能承載3400公斤重物的金屬貨架以及起固定作用的金屬固件。

表1 硬件系統構成

這種機械上的設計允許歌手在各個方位以直線的方式或者旋轉的方式在45°角的范圍內運動。為了獲得統一的效果,每個歌手之間相距較近。和他們的聲音一樣,歌手之間身體的交互就像他們被一種彈性的材料或者一種磁力吸引而聯系在一起。這種運動不僅是作品敘事性和戲劇性的需要,而且描繪了人體作為一個機體變形的特征。當一個獨唱歌手站立于人群之中大聲歌唱,他的肢體運動表現出一種勢不可擋、鶴立雞群的張力。

整個演出的擴聲由一個八聲道系統支撐,包括前置系統、環繞聲系統和返聽系統。前置系統包括一對標準揚聲器和一對超低音揚聲器,前者放置高度大約3米,后者直接置于地面;環繞聲系統其中一對放置在合唱團后方,一對放置在觀眾后方,同樣高度離地3米;返聽系統包括兩只返聽揚聲器,根據情況需要可以擴展到6只。歌手演唱的拾音由9只麥克風實現,拾音信號傳送給主控調音臺,主控臺再將每一路信號輸出給計算機,經過計算機處理之后再合并電子化聲音一起分路發送給揚聲器系統。燈光系統的布局相對簡單,只需滿足基本的布光需要,沒有復雜的變化(圖4)。

圖3 液壓千斤頂結構圖

圖4 歌手位置布局圖

三、《鐘擺合唱團》的創作淵源

縱觀藝術家的創作,可以發現《鐘擺合唱團》在創作上與其他幾個作品存在一脈相承的關系,集中體現在德克斯托德兄弟Aérostase、Cycloid-e和ex pharao等三部作品上。

(一)作品Aérostase

作品Aérostase是一個聲音行為藝術作品,因2004瑞士當代音樂國際音樂節(ISCM)“世界新音樂日”的委約而創作。200個薩克斯演奏家構成的龐大樂隊被看作是一個龐大的、密集的、可整體移動的有機體,每一個演奏家都被看作是一個肺片,整個樂隊就是一個可以呼吸和發聲的肺。樂隊根據音高和隊形被分成5個小組(如圖5),每個隊員都可以通過監聽耳機聽到整個樂隊的即時聲音效果,為保證和聲的連貫性,音樂的寫作基于對具體聲音素材的頻率分析。肌肉的運動、緊張、扭曲演變轉化為肌體的呼吸活動,5個小組之間的聲音強弱、音高等方面的平衡和對比表現了肌體呼吸和發聲行為的表象和特征,相互依靠,彼此改變,不斷推進。當樂隊通過街道,直達聲與擴聲音箱傳出的聲音融合在一起,兩邊的建筑被這種聲音包圍,聲音歷經摩擦、反射、回聲,就像整個城市的聲音完全集中在這一處。隨著樂隊的暫停和推進,每一處建筑都經受著聲音的洗禮,然后隨著樂隊的離去又回歸到往日的聲音景觀之中。藝術家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探討身體聲音與周圍建筑的關系。

圖5 Aérostase演出結構圖

(二)作品Cycloid-e

作品Cycloid-e德克斯托德兄弟試圖設計一種裝置以觀察可見的運動(宏觀)對聲波發展(微觀)的影響。他們設計了一個鐘擺結構,為了增加運動軌跡的多樣性和視聽上的吸引力,這個結構中鐘擺不是隨重力下垂,而是水平放置并且多個首尾相連,最終通過中軸固定在底座上(見圖6、7),形成一個由多個鐘擺管構成的鐘擺手臂。為應對突然加速帶來的離心力,管的材質選用了具有較強韌性的高電阻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鋁制材料本身具有較好的振動特性,而管內填充的聚氨酯泡沫優化了共振。連接部的軸是鋼質的,在最后支撐的中軸內部裝載了與計算機相連的增量式編碼器和旋轉連接器,外接的帶有徑向活塞的液壓泵操提依靠這個設計來實現動能的轉化,讓第一節鐘擺以不同的動力和速度來轉動,然后這種力量在慣性的作用下向其他層級的鐘擺傳遞,最終形成一個混沌隨機、不可預見、不斷變化的運動狀態。

圖6 Cycloid-e演出圖endprint

圖7 Cycloid-e結構圖

在聲音的創作上,藝術家首先對鋼琴、大提琴、單簧管、打擊樂等樂器錄制了簡短的樂句,然后從頻譜中分析剝離其中的頻率和振幅參數。在演出過程中,依靠外置的振蕩器來演奏這些參數。為了在鐘擺手臂的運動與聲音之間建立起聯系,每個管內都裝置了感應器和微型揚聲器,感應器實時捕捉手臂的運動狀態,其運動參數會傳輸給外置的振蕩器,以控制振蕩器的發聲,最后音頻信號輸出給管內揚聲器。因此,每一節手臂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樂器,都擁有自己的行為和聲音,其位移速度、所處位置、折疊狀態、運動密度等因素都會影響聲音的狀態,產生共振、拍音、多普勒等效果,配合整個裝置不斷扭曲、折疊、搖擺的形變,聲音賦予了裝置生命和情緒。

整個作品造型質感優美,設計巧妙科學,運動急緩交替,軌跡靈動多變,形象展示了聲音與運動之間的聯系,成為一個獨特的物理動力與音樂復調結合的作品。

(三)作品Ex pharao

聲音裝置作品ex pharao的創作是基于勛伯格的十二音歌劇作品《摩西與亞倫》。德克斯托德兄弟把它改成了一個抒情和戲劇因素可以實時變化的管弦樂作品。為了實現這種變化,他們設計了一個由液壓杠桿、纜線和揚聲器構成的聲音裝置(圖8)。兩根線纜分別代表摩西和亞倫,并在末端連接著揚聲器,當裝置開始工作時,操控者站立在兩根線纜中間,按壓線纜上不同的點以觸發不同的戲劇場景音樂(圖9)。通過這個控制裝置,把歌劇作品移植到了裝置之中,給觀眾一個全新的多重感官的現代作品,操控者可以以指揮和演員的雙重身份參與進來。

演出圖據德克斯托德兄弟介紹,在匈牙利指揮家索爾蒂(Georg Solti,1912—1997)指揮版本的《摩西與亞倫》激勵下,音樂的創作借用了原作的結構和兩個先知(摩西和亞倫)之間沖突的戲劇性,并在尊重原作的同時盡量滿足實時變化的要求。整個裝置用肢體的變化來表現原作中三個主人公(摩西、亞倫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討論。在交互過程中,裝置的操控者可以看作是以色列人民,通過線纜來控制音樂的緊張度,以表現兩個先知之間的辯論。

圖8 Ex pharao

圖9 Ex pharao裝置結構、原理

音樂部分主要包括先知的演唱和管弦樂兩個部分,前者是根據原譜錄制的獨唱片段,后者由大量的聲音片段構。這些片段一般在350~300毫秒之間,存儲于軟件的矩陣之中,包含了音色、演奏模式、平均高度和長度信息,根據操控者按壓的位置和壓力大小,計算機會從矩陣中選擇一定數量的片段形成一個樂句,同時形成對聲音的頻率、振幅以及起音的斜度的控制。

通過以上闡述可以看出《鐘擺合唱團》在創作主題上、音樂風格上和實現手段上與這三個作品都存在著一定的淵源關系(圖10)。作品Aérostase和Pendulum Choir都把創作對象看作是一個可以局部控制的會發聲的整體,藝術家形象地把它比喻成一個肺,每一個局部都是一片肺葉;在音樂表現上,Pendulum Choir繼續Ex pharao的方向,從古希臘神話中尋找靈感,音樂成為整個作品表現的主體,在機器控制的基礎上建立一種類似歌劇般莊嚴古典的風格和意境。在Ex pharao和Cycloid-e中已經可以看出Pendulum Choir在音樂表現手段上的雛形——機械設備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重要工具。

圖10 四個作品間的創作聯系

從另外一個角度,“聲音與運動”的探索成為這四個作品聯系的內核,成為創作的共同目標,每個作品都試圖從不同的側面來展現這兩者結合所能帶來的新的表現的可能。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說,他們在聲音與運動關系的探討上持續了很長時間。這四個作品的創作先后跨越了7年(2004~2011)時間,同時反映了德克斯托德兄弟創作上的連續性和以及對創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四、《鐘擺合唱團》聲音創作分析

(一)聲音主題分析

根據藝術家的自述,“呼吸”是音樂、歌詞和運動的主題,創作的第一步他們研究了在科學和文化背景下“呼吸”各種的含義,然后歸納出九種不同含義的“呼吸”,以此作為作品戲劇性安排和擴張力的基礎。分析整個作品會發現藝術家以有關“呼吸”的歌詞和把“呼吸聲”溶入音樂的方式來體現這個主題。歌詞的創作在這個作品中游走于抽象和敘事的兩端。在作品的開頭和結尾,大量抽象元音詞成為主題,特別是結尾“Lenniter Inspirado(輕輕地呼吸)”部分,作品一直在持續重復“Lenniter Inspirado”和“anhelando(困難地呼吸)”這兩組詞(見譜例1、2歌詞部分)。

譜例1 《鐘擺合唱團》樂譜局部

譜例2 《鐘擺合唱團》樂譜局部

(二)作品結構分析

《鐘擺合唱團》的完整版長度大約在50分鐘左右,包含9個段落。藝術家會根據每次演出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實際演出的段落。本研究以其官方網站提供的剪輯片段作一個基本的分析以窺全貌。

在這個版本中音樂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圖11)。在第一階段,整個合唱隊可以看作是一個同質的有機整體。呼吸、竊竊私語、談話、歌唱和喊叫等聲音效果給予音樂不同的聲音密度,支撐著整個音樂的發展。第二階段合唱時分時合,或相互纏繞或彼此分離,以獨唱與合唱的對話結構為主,即興成分較多。

在整個合唱的9個作品中,包含了三個儀式。本版本第一階段包含了“Exsufflare (呼出惡魔)”和“Specessandi(渴望呼吸)”兩個儀式,取材來自古老的傳說與神話,帶著一些迷幻的色彩,音樂在不斷循環、重復中完成自身的構建和發展。整個音響從單薄逐漸過渡到豐滿,電子化聲音持續縈繞,偶爾也打破聲音與運動的平衡,它的疊加讓聲音更加迷幻和恍惚。第二階段中包含了第三個儀式“Suffocando lymphatico metu(令人窒息的恐慌)”,由兩個部分構成,涉及最后的呼吸和死亡,內容來自Virgil(古羅馬詩人維吉爾)、Horace(古羅馬詩人賀拉斯)和Ovid(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等古希臘詩人關于死亡和下地獄的拉丁文詩句。音樂采用兩段對唱的形式,在第一部分,合唱在獨唱樂句的基礎上與之呼應;在第二部分,處理的手法變換了,合唱先于獨唱發聲,而且多采用強而直接的起音,并且逐漸過渡到所有的歌手都能演唱的高度上延續,電子音色構成的不協和和弦適時插入,生動地營造跌落地獄的效果。endprint

圖11 《鐘擺合唱團》結構分析圖

(三)創作手法分析

《鐘擺合唱團》的創作體現了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強烈的宗教儀式感,同時又透漏出一種冷峻的工業化氣息。本研究從“現代與傳統” “機械與人體”和“運動與聲音”這三個層面來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手法。

1.現代與傳統的融合

在“現代與傳統”的關系上,藝術家很好地把兩者融合在這一個作品中,既能看到傳統圣詠式的合唱寫作(譜例3),又能看到以線條來描繪旋律走向和節奏方位的即興式表達(圖12),甚至可以說即興和重復是整個作品的基本表現手法,特別是某一聲部以節奏形態的重復幾乎隨處可見。

譜例3 傳統的音樂寫作局部段落

圖12 即興的音樂表達局部段落

2.機械與人體的交織

作品中的聲音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歌手的演唱,另外一個層次是以電子化聲音部分。為表現“機械與人體”相互關系,藝術家的意圖是歌手的演唱代表人,電子音色代表機械,以此來強化表現人與機器的聯系。這兩種聲音在作品中以“烘托、對話、融合”三種形態出現。電子化聲音烘托合唱在作品中占據了很大篇幅,在很多時候都能感受到那個若隱若現的聲音,在電子化聲音的烘托下,音樂并不表現一種內在的整齊劃一的凝聚力,而是在澎湃的激情與帶有強迫性、黑暗的儀式感的兩個極端之間穿行(譜例4)。

譜例4 電子化聲音與合唱的烘托段落

電子化聲音與合唱“融合”的寫法為作品氛圍的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撐,在“跌落地獄”的段落中(譜例5),抽象化的人聲一直在延續,然后電子化的聲音逐漸加入,在濾波、混響等效果器的作用下,電子化聲音與合唱聲完全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種緊張、陰森的氣氛,很好地表現了跌落地獄前那最后呼吸時的絕望與掙扎。

譜例5 電子化聲音與合唱融合

電子化聲音與合唱的“對話”出現次數不多,但是很有表現力,如圖13處所示的獨唱、合唱、與電子化聲音形成一個類似三部復調的段落。獨唱部分是“線”,合唱部分是偶爾出現的“點”,電子化聲音部分融合了“鋸齒波”音色構成的線和不規整節奏的貝司音色的點,點點線線、停停走走,極具表現力,類似的段落還有視頻340~408處。

圖13 電子化聲音與合唱的對話

3.聲音與運動的交互

德克斯托德兄弟的大部分創作都是圍繞“運動與聲音”關系來進行探索。據安德列描述,《鐘擺合唱團》的創作最初兄弟二人想通過傳感器來捕捉肢體運動的信息,然后進行聲音的交互。但是試驗下來效果不理想,9個歌手的演唱并不能表現不同身體狀態下聲音的變化,他們認為歌手的歌唱家身份是造成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都受到了良好的聲音訓練,以至于他們在任何運動狀態下都能保證良好的聲音狀態,而這正是本作品想避免的。

藝術家把整個合唱團看作是一個整體,一個有機體肺,每一個歌手都是一個肺泡,呼吸是肺的基本動作,呼吸也是肺發出的聲音。另外藝術將聲音與運動的關系作了一定的設定,即依據旋律線的走向來規定橫向的運動,依據節奏密度來規定前后的運動(譜例6)。除此之外,本作品運動與聲音的探索主要表現為合唱與電子聲音的交互,這兩者的交互成為本作品聲音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法。

譜例6 聲音與運動的對應關系

為表現這種交互關系,藝術家從兩個層面設計了交互機制的基本結構。其一是在演出實時表現過程中,每個歌手都配有麥克風,聲音信號被傳送到Max/MSP中,Max/MSP通過“YIN③”模塊對每個歌手的音高進行偵測④,分析得出頻率和振幅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參數來觸發、調制預置的電子化聲音;其二是通過Max/MSP的效果器模塊來實時處理合唱聲音。

根據對安德列的采訪,作品利用Max/MSP來實現交互機制和實時處理,利用Csound進行聲音素材的創作。從其提供的Max/MSP局部的工程圖(圖14)中可以看出,有些電子化聲音是預制的,例如為9個段落分別設計了預制的“buffer”模塊;有些是由振蕩器實時合成的,例如頻率調制合成模塊(FM1、FM2)、環形調制合成模塊(RING)等、共振峰合成模塊(FOF⑤)等;有些是由midi信號觸發,例如子排秩“p midi”等模塊等。在合唱聲音的實時處理上,藝術家設計了一般濾波(Filter模塊)和梳狀濾波(COMB模塊)效果;還通過“munger模塊”和“Sogs⑥模塊”對輸入信號進行粒子化處理,形成粒子合成效果。

圖14 Max/MSP工程圖局部

在筆者看來,肢體的持續運動極大地挑戰了聲音的穩定性,在作品中很多地方能感受到這種挑戰帶來的音高和節奏上的偏差,然而為適應這種變化,歌手之間聯系的可塑性和彈性反倒增強,這種無法預見的參數細微變化也為聲音的調制帶來了新的可能。歌手的身體和演唱是在反重力的狀態中運行,在電子化聲音的烘托下,聲音在激情飛揚爭斗和壓抑的、陰暗的宗教儀式般的兩極之中游走。聲音表現在抽象聲音、重復聲音、抒情聲音和敘事聲音之間輪換,肌體在生命與死亡之間穿梭,仿佛一個機器的寓言,在這個寓言中技術的復雜性和身體運動的抒情性交織在一起,形式荒誕氣質古典,成為當代聲音藝術創作的代表之作。

(本章關于作品創作內幕來自對藝術家的郵件采訪;參考資料、圖片、音響、工程結構圖等由藝術家提供或者來自其官方主頁;樂譜由安德烈提供并由Cod.Act授權。藝術家特別強調:任何的轉載和引用,請標注Cod.Act的版權所有權。)

責任編輯:李姝

注釋:

①以上內容來自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Stelarc,文中作品名稱均由本文作者自行翻譯。

②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種可用于工業控制的微型計算機,它采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于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并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直接引用自百度百科解釋)。

③一種基于yin算法的單聲道信號音高偵測技術。

④參考自:http://imtr.ircam.fr/imtr/Max/MSP_externals#Analysis.2Fsynthesis.

⑤FOF(Fonction d'onde formantique)共振峰合成,可以像聲碼器一樣模仿人類聲音。

⑥Smooth Overlap Granular Synthesis的縮寫,是對粒子合成的一種優化處理。endprint

猜你喜歡
創作音樂
奇妙的“自然音樂”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墻之隔》創作談
音樂從哪里來?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6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創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創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音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男女男精品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538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欧美a√在线| 欧美日韩资源|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www.精品国产|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综合色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精品视频999|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产第四页|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自拍欧美亚洲|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 精品三级网站| 色综合国产|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大尺度在线|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91美女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