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樹超
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療效觀察
武樹超
目的研究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效果。方法80例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根據采取的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標準單側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治療組采用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顱內壓變化、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治療1、3 d后顱內壓分別為(31.2±6.9)、(27.1±4.5)mm Hg (1 mm Hg=0.133 kPa),治療組分別為(21.9±5.1)、(17.6±3.7)mm Hg,治療后兩組患者顱內壓均有所下降,但對照組患者下降程度低于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生存質量良好率35.0%高于對照組15.0%(P<0.05)。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7.5%低于對照組25.0%(P<0.05)。結論采用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患者顱內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治療效果
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危急重癥,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致殘率與致死率高等特點;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惡心嘔吐、瞳孔異常、呼吸紊亂、脈搏淺弱及頭痛等并發癥,重型顱腦損傷可引發機體水、鹽代謝失常,腦性肺水腫、腦死亡等癥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多以標準單側去骨瓣減壓術為主,可有效降低患者顱內壓,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2];但術后患者易出現腦膨出、顱內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高,降低治療效果[3]。本研究探討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80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均符合顱腦損傷相關診斷標準。根據采取的手術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2.5±7.5)歲;治療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2.8±8.1)歲。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術前給予兩組患者利尿、脫水及止血等常規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在產生腦疝頭側行標準單側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將血腫清除在治療結束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選擇適當的時機于頭的另一側行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先對出現嚴重腫脹或腦疝的頭側行去骨瓣減壓術治療,處理血腫塊及腦挫裂傷,后采用相同方法對另一側行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依據腦部腫脹程度決定術中骨窗大小。術后給予所有患者抗生素、脫水劑、營養支持與康復訓練等治療,若患者病情需要可行亞低溫、氣管切開治療。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顱內壓變化、生存質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生存質量:采用生存質量量表進行評定[4];良好:患者治療后出現輕度缺陷,對生活無影響,能正常生活;中度殘疾:患者治療后需在家屬的保護下進行生活與工作自理;重度殘疾:患者治療后意識清醒,但無生活自理能力;植物生存:患者治療后意識未完全恢復,反應較微小;死亡。并發癥包括皮下積液、腦積水、腦膨出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顱內壓變化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顱內壓為(36.5±6.7)mm Hg,治療1 d后為(31.2±6.9)mm Hg,治療3 d后為(27.1±4.5)mm Hg;治療組患者治療前顱內壓為(36.6±6.9)mm Hg,治療1 d后為(21.9±5.1)mm Hg,治療3 d后為(17.6±3.7)mm Hg。治療前兩組患者顱內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顱內壓均有所下降,但對照組患者下降程度低于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生存質量 治療后對照組生存質量良好6例(15.0%),中度致殘9例(22.5%),重度致殘11例(27.5%),植物生存8例(20.0%),死亡6例(15.0%);治療組生存質量良好14例(35.0%),中度致殘13例(32.5%),重度致殘6例(15.0%),植物生存5例(12.5%),死亡2例(5.0%)。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生存質量良好率優于對照組(P<0.05)。
2.3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出現皮下積液3例(7.5%),腦積水3例(7.5%),腦膨出4例(10.0%),總并發癥發生率為25.0%;治療組患者治療后出現皮下積液1例(2.5%),腦積水1例(2.5%),腦膨出1例(2.5%),總并發癥發生率為7.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顱腦損傷是一種嚴重性創傷類疾病,常伴有軟組織、腦組織及顱骨損傷,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及工作環境的改變,顱腦損傷患者不斷增加。因患者的顱內壓升高,顱腦內靜脈回流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患者腦組織受到較為廣泛的損害,造成患者意識無法快速恢復,致其出現不同嚴重程度的失語與偏癱癥狀,重者可出現植物狀態、致殘及死亡現象,給患者及其家庭、社會帶來較大的精神與經濟壓力,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質量[5]。因此給予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療,對降低病死率、提高預后效果具有重大意義。
臨床研究表明[6],去骨瓣減壓術在將患者骨瓣去除后,可使顱腔容積增加,降低部分顱內壓,將顱腔擴大,促使膨出腦組織恢復,從而使腦干壓力降低或消除,增強靜脈回流及腦血液循環,預防發生腦疝及腦水腫,挽救患者生命。同時去骨瓣減壓術能根據患者的病情選取適當大小的骨瓣實施平衡降壓,可預防腦干組織結構因不平衡的顱內壓力發生移位,減少術后并發癥[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顱內壓均得到改善,但對照組患者顱內壓下降水平低于治療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生存質量良好率優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給予患者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顱內壓,減少術后并發癥,改善術后生存質量,降低植物生存及死亡發生率[8]。分析其原因為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能在最短時間內將顱腔容積擴大,降低顱內壓。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可在去除一側骨瓣后,將另一側骨瓣去除,抑制機體出現缺氧與急性腦腫脹引發的二次腦損傷,避免二次血腫壓迫。且手術過程中,可根據腦腫脹程度選擇大小適當的骨瓣行平衡減壓術,預防腦干等中位結構出現移位,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在實施減壓術中對可出現的遲發型顱內血腫行預處理,減少術后利尿藥物、脫水劑使用量,可有效緩解患者腎臟壓力。
綜上所述,采用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患者顱內壓,減少手術并發癥,降低植物生存率與死亡率,提高患者術后生存質量。
[1]袁學剛,黃錦峰,陳志勇,等.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刊,2015,17(5):469-470.
[2]潘仁高.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效果觀察.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4):357-359.
[3]郭驊.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臨床醫學工程,2014,21(7):885-886.
[4]莊炳興,黃柳軍,張準儀,等.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行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中外醫療,2014,33(28): 37-39.
[5]蘇斌.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7):70-71.
[6]蔣敏杰.芻議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應用于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中外醫療,2014,33(12):53-54.
[7]劉進.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的應用意義.吉林醫學,2013,34(15):2994.
[8]寇國民.預見性雙側平衡去骨瓣減壓治療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療效觀察.河北醫學,2014,20(1):56-58,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16
2016-06-27]
473000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