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星三
腹膜后腫瘤手術的麻醉與治療方法研究
蔡星三
目的探討腹膜后腫瘤手術的麻醉與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15例行腹膜后腫瘤手術患者的手術麻醉與治療方法。本組患者經臨床確診為腹膜后腫瘤后擇期進行手術切除治療,術中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比患者接受手術麻醉前、后疼痛指數差異。結果15例腹膜后腫瘤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手術切除均取得成功,預后出院。患者實施手術麻醉前疼痛評分為(6.5±1.3)分,患者實施手術麻醉后疼痛評分為(3.0±0.5)分,手術麻醉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手術麻醉前疼痛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膜后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期間采取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方案干預有利于患者臨床疼痛指數降低,手術成功率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全身麻醉;腹膜后腫瘤;氣管內插管;治療方法
臨床上對腹膜后腫瘤的定義為腹膜后潛在腔隙內腫瘤。腹膜后腫瘤由諸多因素所致而形成,如腹膜后間隙的脂肪、淋巴組織、筋膜肌肉、胚胎殘留組織及疏松結締組織和血光神經[1]。回顧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腫瘤科行腹膜后腫瘤手術麻醉與治療的15例患者臨床資料,并總結腹膜后腫瘤手術麻醉與治療的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腫瘤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膜后腫瘤手術[1]的15例患者。15例患者中入院體檢初步定位診斷10例(66.7%),B超診斷3例(20.0%),CT診斷2例(13.3%)。男9例,女6例;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39.5±5.0)歲;病程2 d~5年,平均病程(5.1±3.2)個月;惡性腫瘤3例,良性腫瘤12例;腫瘤長徑1.5~30.3 cm,平均長徑9.3 cm。其中10例患者有腹脹腹痛及腹部腫塊情況;9例出現便秘、嘔吐惡心;8例表現出腰部及下肢脹痛;3例患者有消瘦貧血與發熱情況;2例患者有腎積水;1例患者表現出血尿;另有2例患者體檢時發現有腹部包塊。
1.2方法 15例患者經臨床確診為腹膜后腫瘤后擇期進行手術切除治療,術中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2],均采取手術切除干預方案,其中7例患者經腹手術,3例患者經腰部手術,3例患者經骶部手術,1例患者經恥部、腹股溝部聯合入路,1例患者經腹、骶部聯合入路。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接受手術麻醉前、后疼痛指數差異。同時觀察患者經手術切除治療的效果。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總評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疼痛感越明顯,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疼痛感越輕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例腹膜后腫瘤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手術切除均取得成功,預后出院。患者實施手術麻醉前疼痛評分均值為(6.5±1.3)分,患者實施手術麻醉后疼痛評分均值為(3.0±0.5)分,手術麻醉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手術麻醉前疼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腹膜后腫瘤的病灶源于腹膜后間隙,雖其早期并未表現出較明顯的臨床癥狀,可后期的主癥卻較多包括:腰痛、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當患者出現上述幾種癥狀之時,表明其腫瘤體積已擴大。此時若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將擔負更大的手術風險[4]。目前,我國臨床醫學上將腹膜后腫瘤分為了惡性和良性,前者所占的百分比可達80%[3],且其還具備五大特性:①局部侵襲性以及破壞性均較強;②具備遠處轉移能力;③ 生長部位處于較深位置;④ 具有浸潤性生長復發性。故此類疾病患者在行早期診斷時,具有較高的困難度。目前,臨床處理中建議針對經影像學診斷確診為腹膜后腫瘤的患者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達到根治的目的。治療過程中的麻醉方案將直接影響患者手術干預效果,需引起重視。
本研究中數據顯示:15例腹膜后腫瘤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手術切除均取得成功,預后出院。患者實施手術麻醉前疼痛評分均值為(6.5±1.3)分,患者實施手術麻醉后疼痛評分均值為(3.0±0.5)分,手術麻醉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手術麻醉前疼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本次研究麻醉手術治療的實施效果較好。在研究過程中體會到:腹膜后腫瘤患者在行手術治療時,麻醉處理方案需要評估的內容有兩個部分:①麻醉方式;②麻醉各個階段的用藥方案。
從麻醉方式上分析,腹膜后腫瘤易對腹膜后分布臟器器官血管、神經系統造成影響,與之緊密粘連,導致手術麻醉方案在選擇時比較受限[5]。有研究資料認為,從方便術中維護患者呼吸功能、循環功能,同時考慮內環境平衡,建立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但若患者全身情況良好,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并且對手術、麻醉有較好耐受性,也可采用椎管內麻醉處理方案。
從麻醉各個階段用藥方案上分析,誘導階段可選用藥物包括依托咪酯、咪達唑侖以及丙泊酚。對于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為降低麻醉給藥后的機體應激反應,維穩各項生命體征,可提前以小劑量舒芬太尼、芬太尼干預。肌松藥物無明確限制,去極化藥物或非去極化藥物均可(但對于有肝腎功能損害表現的患者,推薦選用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的阿曲庫銨)。在用藥劑量上,參考已有資料研究結果認為:對于部分巨大腹膜后腫瘤患者而言,麻醉誘導階段若直接大劑量注射麻醉藥物,則會加大血管受巨大腫瘤腫塊的壓迫,從而導致血壓波動劇烈,危及患者生命體征,故而誘導階段推薦小劑量用藥。在維持階段中,可根據患者生命體征變動,選擇采用吸靜復合麻醉或全憑靜脈麻醉方案。選擇麻醉藥物時盡可能選擇不經肝臟代謝、短效易于控制或容易被拮抗的藥物(如異氟烷、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能基本達到上述要求。
本研究中發現對于危重腹膜后腫瘤患者而言,氣管插管麻醉方案下同樣可以確保供氧充分和通氣順暢,并且能夠減少手術操作給患者帶來的應激反應,增強鎮痛功效。若同時輔以肌肉松弛藥物,更能為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方便。
綜上所述,腹膜后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期間采取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方案干預有利于患者臨床疼痛指數降低,手術成功率高,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1]王維明,魏鐵鋼.腹膜后腫瘤手術的麻醉治療分析.中國社區醫師,2015,28(19):52-53.
[2]張立君.腹膜后腫瘤手術的麻醉治療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17(19):42-44.
[3]劉廣昕.原發性腹膜后腫瘤的外科手術治療探討.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5):31-32.
[4]李勇.原發性腹膜后腫瘤手術治療臨床探討.中國實用醫藥,2010,5(15):135-136.
[5]周靜,黃曉輝,薛香香,等.術中放療在腹膜后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及護理.護理研究,2014,28(3):313-314.
[6]黃曉輝,李沛雨,張勇,等.腹膜后腫瘤手術聯合術中放療的安全性研究.解放軍醫學雜志,2011,36(6):646-647.
[7]修典榮,張志鵬.腹膜后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3):267-2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47
2015-10-14]
461500 長葛市人民醫院麻醉科